諾曼底的六支軍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255469
- 條形碼:9787547255469 ; 978-7-5472-554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諾曼底的六支軍隊 本書特色
盟軍對諾曼底海灘的進攻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勝利,但還是經歷了三個月的苦戰才將德軍在諾曼底的防御徹底打垮,并解放了巴黎。本書對這場戰役進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極為獨特的描述,面對這些戰斗,讀者們經受著嚴峻的考驗——每個人都會邂逅一個不同民族的觀點。我們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到的東西,就像親身參與美軍傘兵的空降,跟隨加拿大士兵冒著彈雨向前推進,陪伴蘇格蘭步兵步行穿過田野,搭乘一輛英軍坦克對敵發起進攻,投身于德國人在莫爾坦發動的反擊,在波蘭人的指揮下封閉法萊斯包圍圈,作為一名“自由法國”的戰士解放巴黎。本書在超越傳統軍事史的同時,也為這場經典戰役勾勒出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諾曼底的六支軍隊 內容簡介
諾曼底登陸的成功使得二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轉折。參與登陸作戰的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波蘭、法國等多國部隊,他們與嚴陣以待的德軍展開了長達兩個月的殊死搏斗。《諾曼底的六支軍隊: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從英美兩國艱難確立作戰計劃講起,剖析了上述六國所面臨的不同處境和桌面下的博弈,除了緊張的戰斗場面,本書還將諾曼底登陸的幕后立體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諾曼底的六支軍隊 目錄
序章 在入侵區
**章 第二戰線的由來
史迪威
魏德邁
艾森豪威爾
馬歇爾
布魯克
蒙哥馬利
隆美爾
第二章 “全美國人”與“嘯鷹”
飛行
下降
著陸
集結
行動
1.第505 團第3 營在圣梅爾埃格利斯
2.第505 團第1 營在梅爾德利特河
3.第507 團第2 營在科居尼
4.第506 團第3 營在杜沃橋
5.第502 團第1 營在WXYZ
6.第501 團第3 營在普皮維爾
第三章 趕往南岸的加拿大軍隊
迪耶普:可怕的警告
火力支援
德國守軍
炮擊
前進
登陸
內陸
第四章 蘇格蘭人走廊
德軍裝甲師的戰斗
進入戰場
瑟堡的陷落
大風暴
“埃普索姆”行動
蘇格蘭勇士
尋找敵人
渡河
第五章 英格蘭義勇騎兵團
策劃一次突破
等待中的裝甲部隊
前進
轟炸
進入通道
“馮·盧克”戰斗群
反擊
影響
第六章 德國軍隊的榮譽
突破
巴頓
元首的意志
列日行動
第七章 波蘭人的戰場
“我這一生中*倒霉的一天”
優柔寡斷的命令
西科爾斯基將軍的旅游者
會師尚布瓦
狼牙棒
第八章 自由法國
起義
停戰
戴高樂
勒克萊爾師
解放
尾聲 從大西洋壁壘到鐵幕
附錄
諾曼底的六支軍隊 節選
美軍傘兵著陸的五個小時后,位于他們空投區東面35英里處,加拿大第3師的北岸步兵團在船舶間開始了艱難的轉運,這些船只將他們送過海峽,現在,他們即將踏上法國的海灘。他們從七英里外的海面上搭乘步兵登陸艦(LSI)而來,這些經過改裝的海峽間渡輪,在和平時期曾將一批批游客送至法國。改裝的意思不過是去掉船舷兩側的救生艇,并將吊艇柱換為一種加強型,從而使船只的左舷和右舷掛滿突擊登陸艇(LCA)。在皇家海軍手冊中,突擊登陸艇被列為*低級別的船只。這種登陸艇由一名海軍軍士擔任操舵的艇長,除了可坐35人(一個步兵排)的長凳,艇上別無他物,一具柴油引擎提供的動力僅能讓登陸艇以10節的速度將這些士兵送上岸。突擊登陸艇的平底觸灘時,艏門跳板放下,艇上的士兵便看見了陸地。此刻,一排排突擊登陸艇沿著母船兩側輕輕碰撞著,陰云密布的天空下,它們在四英尺高的海浪上顛簸起伏。一些步兵登陸艇(LCI)上,參加突擊的步兵們順著一道帆布滑梯,砰的一聲落在等候著的突擊登陸艇的鋼制底板上。但大多數士兵背負著重達60磅的裝備,費力而又危險地沿著攀網爬下,他們摸索著立足點,以免不慎跌落后被兩艘船體擠碎或是落入海水中淹死。 北岸步兵團是一個新不倫瑞克步兵團,來自海岸對面的愛德華王子島,法國人和蘇格蘭人都曾在那片島嶼定居過。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幾個當地民兵營進行了合并,這種對業余當兵的極大熱情有著古老的傳統,在維多利亞王朝中期的英國極為常見,帝國以失意愛國者組成的一道前哨線,急于跟一個看不見的敵人交戰。粗灰呢緊身上衣和結實的帆布綁腿一直是他們的制服,充滿浪漫色彩的本土名稱則成為了他們的特征。沒有任何地方,甚至包括英國的諾丁漢郡——那里的羅賓漢步兵團早已挺身而出,為保衛城市而抵抗路易·拿破侖——能擁有比加拿大人更浪漫的稱號:魁北克跳躍者步兵團、圣克萊爾邊境居民團、灰色營、馬尼托巴擲彈兵團、阿讓特伊游騎兵團、梅干提克輕步兵團、利斯加步兵團、露易絲公主燧發槍手團、第48高地人團、特米考塔&里莫斯基團。這些番號的花名冊,讀起來就像是丁尼生(“步兵列隊,列隊!”)而與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毫不相稱。 德皇這個真正的敵人終于出現時,加拿大對挑戰做出了回應——“我們立即作出回答,”勞里埃這個法裔加拿大帝國主義者向議會宣布,“以英國人回應使命召喚的經典話語作出回答,‘時刻準備著!’”——上述番號的部隊投入到一支新軍隊的熔爐中。加拿大師在1917年奪取了維米嶺,由番號不明的營組成的加拿大軍與澳大利亞人一起,贏得了1918年秋季的戰役。但這些人和那些與維多利亞女王的士兵聯合的人一樣,都是聯合帝國忠臣的后代,獨立戰爭后,他們逃離美國,來到安大略省和濱海諸省(從歷史上看,加拿大就是一個拒絕革命的美國),數以千計的蘇格蘭人因為高地清除運動流離失所,或因為一個“勞動階級帝國”口號的誘惑而離開低地城市,跨越大西洋,大草原上免費土地的夢想深深地吸引了英國人和愛爾蘭人。 廣袤土地上出現了一個小黑點,那是一輛牛車,一個女人和一兩個孩子坐在車上,男人驅趕著牲畜……沿著沒有車轍印的道路,他們一天天遠離鐵路線,只在夜間停下休息,*后,他們到達了目的地,那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一塊四分之一英里的土地……他們尋找著,終于發現了測量員留下的標記:三個新挖的洞和一個標牌……迎接他們的沒有房屋,沒有谷倉,只有土地和天空。 這些人創造了新的加拿大,修建了從東海岸至西海岸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線,沿著同一條路線建造起一連串簡陋的村鎮,他們將定居點的邊境擴展至凍土帶的邊緣,可是,貧窮和歧視的刺激使他們離開自己的家園,自愿重新穿上了軍裝,他們當中的成千上萬人在伊普爾(Ypres)周圍的坑塹中或阿拉斯(Arras)長長的丘陵地山坡上為國王喬治而戰死。 還有另一個更為古老的加拿大,她也擁有強大的軍事傳統——這個傳統來自1664年在圣哥達(St Gotthard)擊敗土耳其人的“卡利尼昂-薩利爾斯”團,來自對抗強大的易洛魁部落聯盟的內戰,來自弗蘭特納克進入英屬北美洲的大膽之旅,來自英國王位繼承戰爭中抗擊英軍、對魁北克的勝利防御。但這個傳統的核心及持久因素是一曲挽歌。法裔加拿大人活在蒙特卡姆于1759年被沃爾夫擊敗于魁北克門前的回憶中,就像1870年維克托·伊曼紐爾在羅馬的庇亞門打敗了教皇的軍隊(法裔加拿大人參加了教皇的軍隊),這不僅導致一個天主教國家被外國勢力統治,還使其領導人和國民進入到一種自愿接受的內部放逐中。在法裔加拿大人的內心深處,從未接受與法國斷絕聯系。但同樣的一點是,法裔加拿大人回避了與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關系。他們也拒絕發起革命,通過他們對教會人員、半封建社會的忠誠以及狹隘的省級愛國主義,使自己孤立于他們的征服者和他們的歷史家園。
諾曼底的六支軍隊 作者簡介
〔英〕約翰·基根(John Keegan),當代軍事史學家,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倫敦《每日電訊報》防務主編。作品有《戰爭史》《一戰史》《二戰史》等,其代表作《戰爭史》曾榮獲達夫·庫珀獎。 小小冰人,專業軍事歷史譯者。從事二戰史的研究與翻譯十幾年,翻譯戰史類作品近五十部。如:《雪白血紅:一名德軍士兵的蘇德戰爭回憶錄》《亡命排:阿富汗戰爭中的英雄、叛徒、異見者和手足情》《東進:1941—1943年的蘇德戰爭》《焦土:1943—1944年的蘇德戰爭》《空中英豪:美國第八航空隊對納粹德國的空中之戰》《致命打擊: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回憶錄》《普魯士戰場:蘇德戰爭1944—1945》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