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克里米亞戰爭:被遺忘的敝國博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07914
- 條形碼:9787305207914 ; 978-7-305-20791-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克里米亞戰爭:被遺忘的敝國博弈 本書特色
★梁文道、劉瑜、熊培云、許知遠聯袂主編——“理想國譯叢”(MIRROR)系列之一(032)——保持開放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豐富性與復雜性。*后的“十字軍東征”,追溯“東方問題”的源頭,理解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裂痕。
★《克里米亞戰爭》重新確立了一場19世紀的帝國紛爭的重要地位。除了“輕騎兵沖鋒”和南丁格爾等耳熟能詳的故事外,克里米亞戰爭還是首場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戰爭,使用了*新的現代來復槍、蒸汽機船,應用電報于戰場通信;扭轉了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的現代化進程,引發了伊斯蘭世界與西方的對立情緒,對世界秩序的影響持續至今。
★《克里米亞戰爭》清晰梳理了地緣政治、民族主義情緒、帝國沖突與文化因素如何促使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奧斯曼帝國介入戰爭,并創新性地提出宗教在誘發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大量參戰軍官和士兵的家信和回憶錄,本書生動還原了戰場的殘酷與瞬息萬變,以及戰爭中普通人的傷痛、堅韌與英勇。
★《出版人周刊》《科克斯評論》《紐約圖書評論》《波士頓環球報》《紐約客》等媒體齊聲推薦。
克里米亞戰爭:被遺忘的敝國博弈 內容簡介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宗教爭端入侵今屬羅馬尼亞的多瑙河兩公國。隨后,搖搖欲墜而勉力維持其歐洲勢力的奧斯曼帝國、擔心俄國擴張的英國,以及想要重塑輝煌的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陸續對俄宣戰。持續18個月的克里米亞戰爭造成了巨大的人員損失,并徹底改寫了歐洲的政治格局,深刻影響了俄羅斯和土耳其的現代化進程。
費吉斯大量引用俄羅斯、法國、英國和奧斯曼帝國的文獻資料,全面展現了民族主義情緒、帝國勢力博弈和宗教沖突是如何影響各國介入戰爭的。從國王與大臣、報道戰爭的記者與作家,到戰場上的軍官與士兵、圍城內的婦孺,費吉斯不僅從多個視角還原了戰爭的全景,也為今天理解19、20世紀的“東方問題”,黑海地區基督徒與穆斯林的關系,以及俄羅斯與西方的世界裂痕提供了新的入口。
克里米亞戰爭:被遺忘的敝國博弈 目錄
彩圖列表
插圖列表
地圖列表
日期及專有名詞說明
序言
**章 宗教戰爭
第二章 東方問題
第三章 俄國威脅
第四章 歐洲和平的終結
第五章 虛張聲勢
第六章 土耳其人首嘗勝果
第七章 阿爾馬
第八章 秋天的塞瓦斯托波爾
第九章 一月將軍和二月將軍
第十章 炮灰
第十一章塞瓦斯托波爾的陷落
第十二章巴黎與新秩序
結語 有關克里米亞戰爭的神話與記憶
注釋
致謝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后記
克里米亞戰爭:被遺忘的敝國博弈 節選
第十章 炮灰(選摘)
在冬季的幾個月里,圍困戰進入了一段平靜時期,因為雙方都在集中力量加固自己的防御工事。盡管沒有什么大的戰斗,但聯軍還是會向俄軍外部據點發起突然襲擊,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占領這些位置,而是打擊俄軍士氣。和聯軍的突襲相比,俄軍發動的襲擊有些規模相當大,足以說明其意圖是將敵人從防守陣地上驅逐出去。但事實上,這些襲擊又不足夠強大,不可能實現這一意圖。
在3月22日晚、23日凌晨,約五千名俄軍向乳頭堡正面方向的法軍陣地發起了襲擊,這是俄軍截至當時*大規模的進攻。承受*大沖擊的是朱阿夫第三團,他們與敵人徒手搏斗,堅守陣地。戰斗在黑暗中進行,來復槍和滑膛槍射擊時的火焰是唯一的亮光。俄軍發動側翼包抄,很快占領了處于他們右翼、防守薄弱的英軍陣地,從那里他們開始向法軍射擊。但是朱阿夫士兵依然堅守陣地,直到英國援軍趕到,協助他們將俄軍逐回乳頭堡方向。俄軍在這次襲擊中損失慘重:一千一百人受傷,另有超過五百人陣亡,幾乎所有傷亡都發生在朱阿夫部隊的塹壕里面或周圍。戰斗結束后,雙方同意停戰六小時,在這段時間內各自運回堆滿了戰場的陣亡和受傷官兵。于是幾分鐘前還在相互搏斗的官兵開始友好交流,用各種手勢和一兩句對方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幾乎所有的俄國軍官法語都說得很好,這是俄羅斯貴族使用的語言。第八十八步兵團(88th Regiment of Foot)的納撒尼爾·斯蒂文斯上尉(Captain Nathaniel Steevens)目睹了這一場景:
在這里,我們看到一群英國軍官和士兵正和一些打著停戰旗的俄國軍官和護衛兵混在一起,這是一幕讓人感到無限驚奇的景象。軍官們在一起聊得輕松歡快,仿佛是*親密的朋友,士兵們也一樣。那些五分鐘前還在相互對射的人,現在卻一起抽煙,分享煙葉,喝朗姆酒,問候恭維“英國人好”等等。俄國軍官看上去很有紳士風度,都說法語,一個會說英語。*后雙方看了看手表,發現“時間快到了”,于是各自退回工事,從對方的視野中消失,但在這之前我們的士兵都和俄軍戰士們握手告別,還有人用法語喊道“別了”。
克里米亞戰爭:被遺忘的敝國博弈 作者簡介
奧蘭多·費吉斯(Orlando Figes),英國人,生于1959年,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博士,現任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歷史學教授。俄國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是文學藝術,還是政治經濟,他都爛熟于心。他的一系列解讀沙俄及蘇聯歷史的著作如《耳語者: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娜塔莎之舞:俄羅斯文化史》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當今英語世界俄羅斯研究的一流大家。作品曾獲沃爾夫森獎、NCR圖書獎,并入圍薩繆爾·約翰遜獎、達夫·庫珀獎等,已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出版。
◎ 譯者簡介
呂品,香港科技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在英國學術、新聞及商業機構工作多年,曾擔任英國《衛報》中文版主編及英文評論版編輯。目前在英國從事衛生經濟學領域的循證醫療傳播工作。
朱珠,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翻譯學博士,現任英國愛丁堡大學亞洲學系中文教學主任,研究領域涉及翻譯學、心理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等。從事英語作品漢譯工作多年,廣泛涉及文學、影視及學術專著的翻譯。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