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貞觀政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780665
- 條形碼:9787553780665 ; 978-7-5537-806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貞觀政要 本書特色
按照為君之道、任賢納諫、君臣鑒戒、教誡太子、道德倫理、正身修德、善始慎終等一系列專題內容歸類排列,使這部著作既有史實,又有很強的政論色彩;既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歷史記錄,又蘊含著豐富的治國安民的政治觀點和成功的施政經驗。是一部獨具特色、對人富有啟發的歷史著作。
貞觀政要 內容簡介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著的一部政論性史書。全書十卷四十篇,分類編輯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與魏徵、房玄齡等大臣在治政時的問題,大臣們的諍議等,以規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軍政思想,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措施。
貞觀政要 目錄
卷一 為君之道
卷二 任賢納諫
卷三 君臣鑒戒
卷四 教誡太子
卷五 道德倫理
卷六 正身修德
卷七 崇尚儒術
卷八 固本寬刑
卷九 征伐安邊
卷十 善始慎終
貞觀政要 節選
卷六 正身修德 儉約第十八 ※原文 貞觀元年,太宗謂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興造,必須貴順物情。昔大禹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極廣,而無怨者,物情所欲,而眾所共有故也。秦始皇營建宮室,而人多謗議者,為徇其私欲,不與眾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遠想秦皇之事,遂不復作也。古人云:‘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固知見可欲,其心必亂矣。至如雕鏤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驕奢,則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車服、婚嫁、喪葬,準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斷。”由是二十年間,風俗簡樸,衣無錦繡,財帛富饒,無饑寒之弊。 ※譯文 貞觀元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自古帝王凡有興建營造,必須要順應民心。當年,大禹開鑿九山,疏通九江,用的人力極多,民間卻沒有怨言,這是因為大禹在實現百姓的愿望,為民造福的緣故。秦始皇興建宮室,卻遭到百姓的咒罵議論,那是因為這樣做只是為了滿足他一己的私欲而已,并非與大家共有。近來,我想建造一座宮殿,木料已經準備齊了,但想到過去秦始皇的行徑,就不再營建了。古人說: ‘不要做無益的事來損害有益的事。’‘不尋求那些滿足私欲的東西,那樣民心就不會亂。’由此可知,一個人若見到那些能滿足私欲的東西,心一定會亂。至于精雕細刻的器物、珠寶玉器和服飾珍玩,如果任意驕奢享用,國家危亡的日子立即就會到來。從今以后,王公以下的住宅府第、車服、婚嫁、喪葬都要按照品級設置,不合規定的,一概禁絕。”于是,在這條命令實施后的二十年間,社會風俗崇尚簡樸,衣無錦繡,財帛富饒,國庫充足,民間沒有饑寒之苦。
貞觀政要 作者簡介
吳兢(公元670—749年),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唐朝著名史學家,武周時入史館,修國史。一生經歷了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朝。他因“勵志勤學,博通經史”而受到器重。吳兢一生著述豐富,據《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唐書》100卷、《唐春秋》30卷等,還參與《則天皇后實錄》20卷的修訂和《唐書》130卷的集體撰述工作。吳兢的史學風格為敘事簡潔、秉筆直書。他因敘事簡明、準確,被人稱為“良史”。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