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康德學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2044
- 條形碼:9787100152044 ; 978-7-100-1520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康德學述 本書特色
辨章學術,呈現中華學術之演進脈絡考鏡源流,厘清中國模式之思想資源**流中國知識人的時代回應和精神建構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 新故相推 日生不滯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叢書收錄上自晚請下至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 2017年2月1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
康德學述 內容簡介
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始創,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于建館翌年便出版了《馬氏文通》,這部學術經典既是中國學術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也開啟了商務印書館百年學術出版的序幕! ∑浜,商務印書館一直與中華現代學術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鮮明原創精神并富于學術建樹的經典著作,諸多開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館首次問世。這些學術經典的出版,使本館得以**現代學術發展,激動社會思想潮流,參與民族新文化的構筑,也分享中國學界的歷史榮光。 1949年以后,本館雖以迻譯世界學術名著、編纂中外辭書為側重,但原創學術著作的出版從未止步。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矔珍浬习淄砬逑轮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叢書立足于精選、精編、精校,冀望無論多少年,皆能傲立于書架,更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昭示中華學術與世界學術于思想性和獨創性上皆可等量齊觀,為中國乃至東方學術在世界范圍內贏得應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為紀念本館與中華現代學術風雨同行的這段歷程,我們整體推出“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200種),既有益于文化積累,也便于研讀查考,同時向長期支持叢書出版的諸位學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眱蓚甲子后的今天,商務印書館義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傳承前輩的出版精神,迎接時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們責無旁貸。
康德學述 目錄
談哲學(代序一)
從希臘,文藝復興,說到康德的唯心論(代序二)
一 康德對玄學之批評
前言
本論上篇玄學之由來:對象原則種種
現象與物如的分別
釋物如
玄學怎樣產生的
經驗的方向
經驗的方向與玄學
玄學之對象——“先驗的幻象
玄學的原則
本論下篇各種玄學系統及其批評
三種理念
三種玄學
甲、心靈玄學(理性心理學)及其批評
心靈的本體性的诐論
心靈的單一性的诐論
心靈不滅的波論
心靈的人格性的诐論
心靈的理想性的诐論
“心理學問題”的出路
乙、宇宙玄學(理論的宇宙論)及其批評
關于宇宙量的爭執
關于宇宙內容的爭執
關于宇宙秩序的爭執
關于宇宙存在的爭執
理性的宇宙論可能么?
理性的宇宙論里的假矛盾命題
丙、“神道”玄學(理性的神學)及其批評
本體論的證明(上帝的存在)及其困難
宇宙論的證明(上帝的存在)及其困難
自然神學的證明(上帝的存在)及其困難
二 康德論知識
上篇 總問題及時空
I緒論
一 、現象與本體對立的假定
二 、感性與悟性對立的假定
三 、悟性與理性對立的假定
四 、理論的理性(自然)與實踐的理性(自由)對立的假定
II問題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或從純理性來的知識
如何可能?)
一 、“分析判斷”與“綜合判斷”的區別
……
附錄 真理與實在
《康德學述》成書背景及特點
康德學述 節選
《康德學述(120年紀念版)》: 經驗的方向與玄學 經驗的方向,即是因果連系的繼續的后退方向,由被決定的追溯條件,其所追溯的條件,仍是有條件的條件;我們永遠求不到所謂“*后的因”或“**因”。此等“*后的”或“**因”,是“絕對的”,是“無條件的”?档路Q之日:物如或理念。它之為理性之目的,是必然的;它之為經驗的對象,是不可能的。在康德,只有悟性是決定經驗的,故“絕對”或物如不是“悟性的概念”,(指先驗分析篇所論因果,本質諸范疇,)不是悟性的對象,而為“理性之概念”。悟性之概念,是決定經驗的,決定關于存在(自然)之經驗的;而理性之概念所要表示的,不是已有的,而是應該達到的,它是理性所要求的目的,無經驗可與符合的。此類理念,康德稱之日“原始的理念”或“先驗的理念”! ∥锶缡恰跋闰灥睦砟睢保墙涷灥臉O限或目的,是經驗所想努力達到的,而又永遠達不到的極限或目的。經驗想靠近此極限,想達到此目的,即是說,經驗應該推廣自己;經驗不能達此目的,即是說,經驗不能完成,不能停息。如果經驗一方面不停止的推廣自己,一方面又不能完成,故經驗的領域及其聯續是無限的。就另一方面說,經驗如果有一“絕對的”為目的,則一切經驗判斷必有一共同之目的,則一切經驗的科學,實是“一種”科學,人類知識的系統,實有一個統一。經驗應該向此高不可攀的目的邁進,在不斷的推廣經驗的過程中,此目標永遠擺在目前,知識的各部門,漸漸溶于一個知識的整體。此整體的理念,為經驗科學之目的! 」世硇灾谖蛐,猶之乎悟性之于感性(此語假定讀者對《先驗觀物學》及《先驗邏輯》**部分特別是“先驗演繹篇”的了解)。悟性連接感性的現象為經驗的判斷,理性連接經驗的判斷(每種科學里每個命題,都是一個經驗判斷),成為一個知識的整體。悟性給現象以悟性的統一,于是現象成為可能的經驗(參**版及第二版之“先驗演繹篇”及“先驗原則篇”);理性給經驗判斷以理性的統一,使經驗趨近整體,即是說,理性要求要此整體(參“先驗矛盾篇”**,第二兩章及該篇之“附錄”)。玄學之對象——“先驗的幻象” 經驗不能達到它的極限,因為經驗自身是無限制的,無邊際的。經驗的極限,是“統一的理念”,它是知識的目的——是知識所達不到的目的。它推廣經驗,“訓導”經驗。如果知識以彼極限為可達到的,為所與的,以之為對象,則在此時刻,經驗已不再推廣自己,而超越自己,超過它自己的限度,它不再是經驗,而為玄學,為本體論。不以經驗之極限為理念,而以之為對象,則玄學成立。然此錯誤,并非偶然的。茍此理念絕對不象是可能經驗的對象,則玄學根本不會產生;然此不可避免之“先驗的幻象”為何產生乎? ……
康德學述 作者簡介
齊良驥,生前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當時有成就的康德研究家。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