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守持與創造:文學理論的知識生產與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95599
- 條形碼:9787010195599 ; 978-7-01-01955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守持與創造:文學理論的知識生產與創新 本書特色
本書以“后理論時代”文學理論的知識生產與創新為論域,旨在探討進入當代社會復雜思想文化背景下,面對“理論的死亡”、“反理論”等多種質疑性論斷及人文科學面臨的危機狀況,從價值論角度深入思考當前中國文論發展的基礎性問題,探討具有中國話語特色的文學理論,如何踐行其知識生產的使命,如何以正確的價值選擇提出面向中國現實文化境況與文學場域的重要命題,進而找到知識生產與理論創新思想依據和價值基點,為中國文論的知識生產及創新提供具有一定價值參照意義的理論思考。本書包括緒論、結語和六章內容,主體部分分別從文學理論知識生產與創新的宏觀背景、人文取向、價值選擇、話語重構、范式創造及空間拓展六個方面予以探討,結語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新時代與文學理論的知識創新”這一具有時代特征的重大問題。
守持與創造:文學理論的知識生產與創新 內容簡介
本書以“后理論時代”文學理論的知識生產與創新為論域,旨在探討進入當代社會復雜思想文化背景下,面對“理論的死亡”、“反理論”等多種質疑性論斷及人文科學面臨的危機狀況,從價值論角度深入思考當前中國文論發展的基礎性問題,探討具有中國話語特色的文學理論,如何踐行其知識生產的使命,如何以正確的價值選擇提出面向中國現實文化境況與文學場域的重要命題,進而找到知識生產與理論創新思想依據和價值基點,為中國文論的知識生產及創新提供具有一定價值參照意義的理論思考。本書包括緒論、結語和六章內容,主體部分分別從文學理論知識生產與創新的宏觀背景、人文取向、價值選擇、話語重構、范式創造及空間拓展六個方面予以探討,結語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新時代與文學理論的知識創新”這一具有時代特征的重大問題。
守持與創造:文學理論的知識生產與創新 目錄
一、現代思想背景下的知識學反思
二、文學理論的本體創新與視界開放
**章 文學理論知識生產與創新的宏觀背景
一、消費社會文學理論研究的問題性
二、“后理論時代”文學理論的知識圖景
三、文化創意與當代審美觀念的變革
四、文學發展與當代文學精神的重構
第二章 文學理論知識生產與創新的人文取向
一、文化自覺與文學理論的知識創新
二、價值取向與文學理論的知識創新
三、思想生產與文學理論的知識創新
四、觀念創造與文學理論的知識創新
第三章 文學理論知識生產與創新的價值選擇
一、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現代人文意義
二、馬克思主義審美理論與中國傳統思想的會通
三、馬克思主義文論的話語生產性與當代價值
四、馬克思主義“政治批評”的問題與意義
第四章 文學理論知識生產與創新的話語重構
一、“話語”內涵及中國文論“話語”
二、中國文論話語知識形態
三、中國傳統文論話語的現代轉換
四、和于禮樂:中國文論話語建構的文化基礎
第五章 文學理論知識生產與創新的范式創造
一、文學理論范式的內涵及演變
二、批評范式創造是文學理論知識生產的核心
三、文學理論范式創造的面相與問題
四、建立中國化的審美闡釋批評范式
第六章 文學理論知識生產與創新的空間拓展
一、空間問題的提出及其論域的建構
二、空間轉向與文學理論思維方式的變革
三、空間理論的辯證性思考
四、當代文論空間轉向的路徑:空間與存在
結語 新時代與中國文論的知識創新
守持與創造:文學理論的知識生產與創新 作者簡介
李西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文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美學、文藝學和文化創意研究,著有《消費時代審美問題研究》(2013)、《重塑人性:大眾審美中的人性嬗變》(1998)、《審美文化學》(1992)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