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趣味物理學續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501373
- 條形碼:9787570501373 ; 978-7-5705-0137-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趣味物理學續編 本書特色
1.全球十大科普讀物之一,世界科普大師的經典著作 2.妙趣橫生的內容,精美的手繪插圖,四色全彩印刷,新增小知識點 3.在探索中,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在快樂中,滿足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 4.給孩子一個彩色的科學世界,也給孩子一個全彩的科學未來
趣味物理學續編 內容簡介
物理學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有趣、更廣闊,應用也更廣泛。為了更好地引發孩子們對物理學的興趣,《趣味物理學續編》一書從日常生活、自然界、科學幻想小說等多個方面收集了許多和物理學有關的問題,內容涉及力學基本定律、力和功、圓周運動、萬有引力、液體和氣體的性質,以及冷熱、磁和電、聲波和光波等各方面的物理學現象,并作了詳細的分析和討論。
趣味物理學續編 目錄
趣味物理學續編 節選
1 *簡單方便的旅行方法 17 世紀,有一位法國作家西拉諾·德·別爾熱拉克,寫了一本諷刺小說——《另一世界,或月球上的國家和帝國》 (1652 年),書中談到一件他本人親身經歷的奇怪事情。 一次,他在做物理實驗時,不知為什么,他和用來做實驗的玻璃瓶竟然一起升到了空中,幾小時后才重新降落到地面上。更驚奇的是,他發覺自己已經不在法國,甚至都不在歐洲了,而是到了北美洲的加拿大。然而,對于自己橫跨大西洋的旅行,這位法國作家并沒有大驚小怪,反而認為是很自然的。他解釋說:在一個旅行家不由自主地離開地球表面時,我們腳下的行星還是如以前一樣做自西向東的轉動,因此,當他在空中降落時,他的腳下已經不是法國,而是美洲大陸了。 如此一來,這將是多么便宜而簡單的旅行方法啊。只要上升到空中,即使是停留幾分鐘,就可以降落到西方甚至很遠的地方。再也不用爬山過河、越洋過海地疲勞旅行了。只在空中那么靜靜地等著,地球就會自動把目的地送到旅行家的腳下(如圖 1,注意所畫的地球和氣球并非等比例)。 遺憾的是,這種想法只不過是一種幻想罷了。首先,我們上升到空中時,事實上并沒有脫離地球,而是依然跟它的大氣層保持著聯系,我們只不過是懸在了隨著地球自轉而運動的地球大氣里。空氣,尤其是比較密實的下層空氣,它會帶著在它里邊的一切,如云、飛機、各種飛鳥和昆蟲,隨著地球一起旋轉。假如空氣不跟著地球轉動的話,那么我們站在地球上,就會經常感覺到有大風刮來,而且這種大風非常強烈,相比較而言,現在地球上猛烈的颶風①跟它一比,都要柔和得多了②。我們知道,即使我們站著不動,讓空氣在身旁流過,或者反過來,空氣不動,我們在空氣里前行,都是完全一樣的,無論哪種情況,我們同樣感覺到有很大的風。摩托車運動員用每小時 100 千米的速度駕車前行,就算是在完全沒有風的天氣里,他也會覺得有很大的逆風。 這是其一,其二是就算我們升到了大氣的*高層,或者說地球外面沒有這層空氣,此時,那個法國諷刺小說家幻想出來的便捷旅行方法,依然是不切實際的。事實上,我們離開旋轉的地球表面后,因為慣性的作用,還是會依照原來的速度繼續運動著。換言之,我們還是會保持我們在地球上運動時的速度繼續運動著。所以,當我們重新降落時,必然還是會降落到原來出發的地方。這就好比我們在飛馳的火車中向上跳起,一定還是落在原地一樣。當然,慣性會讓我們沿著切線做直線運動,而我們腳下的地球卻做著弧線運動,但是在極短的時間內,這是沒有什么關系的。 注 釋 ①一般來講,氣象學上把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區強大而深厚(*大風速達 32.7 米 / 秒,風力為 12 級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也泛指狂風和任何熱帶氣旋以及風力達 12 級的任何大風。颶風中心有一個風眼,風眼越小,破壞力越大,其意義和臺風類似,只是產生地點不同。 ②在圣彼得堡的緯度上,如果空氣不跟地球一起旋轉的話,那么我們感受的風速將達 230 米 / 秒,也即 828 千米 / 時。 2 突然停下來的地球 英國作家威爾斯曾經寫過一篇幻想小說,談到一個辦事員是如何創造奇跡的。這個年輕人雖然不太聰明,但是他生來就具備一種奇特的本領,只要說出他的愿望,這個愿望就能馬上實現。但是這種本領除了給自己和別人帶來不愉快之外,卻什么好處都沒有帶來。但這個故事對我們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在一次夜宴結束后,因為宴會舉行的時間有些長,這個辦事員害怕回家時已經天亮了,于是就想使用自己的特異功能,把黑夜延長。要怎樣才能達到效果呢?命令所有的天體停止運動?這個辦事員并沒有立刻采取這樣的行動,但是他的朋友卻在一旁慫恿他,叫他停止月亮的運動。于是,他就看著月亮,沉思著說: “叫月亮停住?我覺得它離我們太遠了……你不覺得嗎?” 美迪格①竭力地勸說:“為什么不試一試呢?如果它不會停止,你讓地球停止就可以了,我想,這大概對誰都不會有壞處吧!” “嗯,”福鐵林②說,“好吧,就讓我來試一試。” 于是福鐵林就做出發送指令的姿勢,伸出雙手嚴肅地喊道:“地球,停下來,不準再轉了!” 這句話還沒說完,他和他的朋友已經以一分鐘幾十英里的速度飛入空中了。 盡管這樣,他還是能夠繼續思考的,多虧了他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里,想到并說出了一個新的愿望,那是關于他自己的:“無論如何,得讓我自己活下去,別遭殃才好!” 慶幸的是,他這個愿望提出得正是時候。幾秒鐘后,他發現自己降落在一處好像剛剛爆炸過的地面上,周圍遍地的石塊、倒塌的建筑物碎片、各種金屬制品不斷從他身邊飛過去,但沒有一片撞到他身上。一頭遭難的牛飛過去了,落在地面上時撞得粉身碎骨。驚人的大風呼嘯著,他甚至都不能抬起頭來看看周圍的一切。 他用斷斷續續的高音喊叫著:“真是莫名其妙,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會有狂風呢?不會是因為我做了什么事惹的禍吧?” 在狂風中,他透過飄動著的衣襟縫隙努力向四周查看后,繼續說道:“天上似乎一切都很有秩序。月亮還在原處。但是別的呢……城市哪里去了?房屋和街道怎么沒有了?這風又是從哪里來的?我沒有呼喚風呀。”福鐵林試著站起來,但是他失敗了,只好雙手抓住石頭和土堆努力向前爬。可是沒有地方可以去了,他從衣襟的縫隙中向外望去,四周都是一片廢墟。 “宇宙間一定有什么東西遭受到了嚴重破壞,”他想,“可是究竟是什么呢,卻一點也不知道。” 事實上,什么東西都毀了,房屋沒了,樹木沒了,一切生物也都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只有亂七八糟的廢墟和各種碎片四散在他周圍,在這個塵埃漫天的狂風中勉強可以看清它們的輪廓。 雖然這個禍首仍然一點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這件事解釋起來卻很簡單。他讓地球一下子停止了轉動,卻沒有考慮到慣性的作用——在慣性作用下,圓周運動猛然停止時,無可避免地會把地面上的一切拋出去。這就是為什么房屋、人、樹木、牲畜——一切跟地球本身沒有固定聯系的東西,會都沿著地面的一條切線,以槍彈般的速度飛出去。后來,它們又都落回到了地面上,被撞得粉碎。 福鐵林也知道他造成的奇跡并不是特別成功。于是,他對奇跡的發生產生了很深的厭惡,下定決心不再創造奇跡了。可是他要把已經造成的災害挽救一下。這場災難可不小,狂風刮得很兇,塵土像云一樣遮蔽了月亮,仿佛遠處還傳來了洪水奔襲的聲音,在閃電的光輝下,他看到一堵水墻,正以驚人的速度向他躺著的地方沖過來。 這時候他下定決心,對著水高聲喊道:“站住,一步也不許再前進!”然后又向著雷、電和風,發出同樣的命令。 一切都平靜下來了。 他于是蹲下來想。 “*好再也別鬧這種亂子了,”他想過之后說,“**,等我說的幾句話都應驗了之后,就讓我失掉這種創造奇跡的能力吧,從今往后,我要做一個普通人,不需要奇跡了,這玩意兒太危險了;第二,讓城市、人們、房屋和我自己,一切都恢復原來的樣子。” ……
趣味物理學續編 作者簡介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1882—1942), 出生于俄國格羅德省別洛斯托克市,是享譽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學的奠基人。17歲時,別萊利曼就開始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909年大學畢業后,開始全力從事科普寫作和教育工作。 在別萊利曼的筆下,原本枯燥難懂的科學問題,變得妙趣橫生、趣味十足,很容易引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他的許多作品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重印幾十個版本,暢銷不衰,對世界科普事業作出了非凡貢獻。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