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細讀(二〇一八年春夏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46225
- 條形碼:9787010146225 ; 978-7-01-01462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細讀(二〇一八年春夏卷) 本書特色
時令近秋,蛩鳴聲中奉上今年的《細讀》春夏卷,此中有我們精耕細作之誠摯,亦見我們對春華秋實之憧憬。
一如既往,文質彬彬依然是本輯《細讀》的追求。
“抵掌談戲”,由林婷教授主持邀約的五位作者,雖然年齡各異,但對戲劇藝術的鐘情與體悟,則是一脈相承。
“共讀紅樓”,包含了四篇細讀《紅樓夢》的精致小品,出自四位紅學閨秀的纖纖素手。如此相得益彰,即使未曾開卷,其中的詩情畫意已蕩漾眼前。
“文心細品”“書影心聲”“廣角鏡頭”,既有名家之作,又有新銳之見。解讀文學、電影、書法和文化,各擅勝場,異彩紛呈。
“短笛橫吹”,有意化用這個出自《牧童》古詩的典故,不僅是因為這組文章解讀兒童文學作品,更重要的是,讀畢掩卷,仍覺余音裊裊,涵詠不已。
“藤山有約”是在福建師范大學召開的兩次學術會議的傳真:“當代文藝批評高端論壇”討論如何重建當代文藝批評的中國話語體系;“中國古代詩體、詩學和詩歌史新視野研討會”展現了當前學界對古代詩歌研究前沿問題的思考。這組信息量高度濃縮的文章,體現了本輯對當前學術研究的新材料、新觀點、新方法的關注。 時令近秋,蛩鳴聲中奉上今年的《細讀》春夏卷,此中有我們精耕細作之誠摯,亦見我們對春華秋實之憧憬。
一如既往,文質彬彬依然是本輯《細讀》的追求。
“抵掌談戲”,由林婷教授主持邀約的五位作者,雖然年齡各異,但對戲劇藝術的鐘情與體悟,則是一脈相承。
“共讀紅樓”,包含了四篇細讀《紅樓夢》的精致小品,出自四位紅學閨秀的纖纖素手。如此相得益彰,即使未曾開卷,其中的詩情畫意已蕩漾眼前。
“文心細品”“書影心聲”“廣角鏡頭”,既有名家之作,又有新銳之見。解讀文學、電影、書法和文化,各擅勝場,異彩紛呈。
“短笛橫吹”,有意化用這個出自《牧童》古詩的典故,不僅是因為這組文章解讀兒童文學作品,更重要的是,讀畢掩卷,仍覺余音裊裊,涵詠不已。
“藤山有約”是在福建師范大學召開的兩次學術會議的傳真:“當代文藝批評高端論壇”討論如何重建當代文藝批評的中國話語體系;“中國古代詩體、詩學和詩歌史新視野研討會”展現了當前學界對古代詩歌研究前沿問題的思考。這組信息量高度濃縮的文章,體現了本輯對當前學術研究的新材料、新觀點、新方法的關注。
《細讀》并不追求驚鴻一瞥的詫異,也不追求洪鐘大呂的震撼。《細讀》創辦的初衷是,為學術,為藝術,為心靈尋找一個詩意棲息的小小驛站,寂寞也罷,喧囂也罷,為的是在你來我往的切磋和交流之中,澄明性靈,激勵文心,從此整裝再發。因此,我們更愿意把“細讀”看成是一種態度,其中有凝視與回眸,有寧靜的沉思,深究的好奇,而一切都流轉于娓娓道來的表達方式。我的朋友,在你再次向思想的遠方前行之際,我愿緊握你的手,讓這份初心同在!
細讀(二〇一八年春夏卷) 內容簡介
在此學術大繁榮時代,學科的發展已然走向精深、專門之體系。《細讀》希望御此東風,在科學宏大話語中守望美好的文學夢想和浪漫的文化情懷,堅持文本闡釋和文學批評的精致敏銳,堅守文學本位和人文關懷立場,以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打破學科壁壘,在自由交流中回望人類深遠偉大的心靈歷程和精深家園,在娓娓交談中書寫我們的智慧、情懷和擔當。本書分為五部分:一是“扺掌談戲”;二是“共讀紅樓”;三是“文心細品”;四是“書影心聲”;五是“短笛橫吹”;六是"廣角鏡頭";七是"藤山有約"。作者用“細讀”“細品”法深入到各類文本的內部,尋找一個可探討的脈絡,確立一個新穎的觀點,寫出深入淺出的文章,讓人覺得個中滋味有看頭有想頭。這便是作者倡導的一種態度,一種凝視的態度,一種寧靜的沉思,一種深究的好奇心,一種娓娓道來的表達方式。全書行文流水,可讀性強。
細讀(二〇一八年春夏卷) 目錄
林婷主持人語
董健 《升官圖》和陳白塵的喜劇藝術
陸煒曹禺為何寫江泰?
朱偉華 小說家與戲劇家之間的契訶夫——以作者短篇小說《大學生》為例的探索
張軍戲劇與音樂的對位:尼可拉斯·斯帕諾斯演唱的兩首《圣母 悼歌》
蘇瓊蘇珊·桑塔格劇作《床上的愛麗斯》剖析——基于還原法之文本細讀
共讀紅樓
段江麗 《紅樓夢》中寶釵之家庭角色論
俞曉紅紅樓說扇
薛海燕 《紅樓夢》的洋味
張惠林黛玉與酒:文化、家世與命運的三重面向
文心細品
馬俊山 《緬邊日記》:西南邊疆的發現與民族認同
黃鍵寫在秋天里的那些字——《故都的秋》的文化修辭學解讀
張偉 伏筆照應與人物選擇的細密同構——論《春桃》奇異婚戀故事的編織方式
沈玲庸常的無奈永恒的蒼涼——張愛玲赴美后中文小說改寫研究
陳舒劫 西柏坡里的東方朔——文藝人民性視野中的賈大山文學創作
書影心聲
顏純鈞 “更平等”的滑稽喜劇——觀影片《白色》
鄭國慶程耳電影的位置——兼評《羅曼蒂克消亡史》
黃加芳想象在書法創作中的作用
短笛橫吹
陳帥陳帥創作談
林翠萍一場異想天開的旅行——論陳帥的兒童文學創作
連水興人與人相遇之后:繪本《旅伴》細讀
陳靜寓嚴肅于趣味的兒童啟蒙書——安東尼·布朗繪本中的形狀藝術與理性精神
林強像卡爾松一樣飛行——林格倫作品中的頑童形象與惡作劇風格
廣角鏡頭
吳俊文學的“世界觀”——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關系略談
張何斌流轉與思索:顧炎武詩中的游歷
張小李縱情美酒詩篇,流連自然禪趣——黃庭堅《次韻蓋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賞析
藤山有約
顏桂堤 重建當代文藝批評的中國話語體系
——“當代文藝批評高端論壇”會議綜述
陳瑜中國古代詩體、詩學和詩歌史新視野研討會會議綜述
書于卷末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