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名人傳 林則徐 禁煙先鋒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2835
- 條形碼:9787020142835 ; 978-7-02-014283-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名人傳 林則徐 禁煙先鋒 本書特色
“名人傳”系列規劃出版有關文學、藝術、人文、政治與科學等各行各業有貢獻的人物故事,邀請各領域專業的學者、作家同心協力編寫,費時多年,分梯次出版。 這本詹文維著的《林則徐(禁煙先鋒)》是其中一冊,用簡潔的語言講述了林則徐可歌可泣的一生。
名人傳 林則徐 禁煙先鋒 內容簡介
林則徐(1785-1850),清代政治家、思想家,為官正直清廉,不從流俗,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1839年在廣州完成虎門硝煙的壯舉。
《名人傳》匯編古代和現當代許多重要名人的生平故事,是一套面向普通讀者的簡單易懂的傳記叢書。本書介紹的是清代林則徐悲壯的一生。
說起林則徐,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虎門銷煙”的故事。
林則徐生于乾隆末年,活躍于嘉慶、道光年間,正值清朝逐漸衰敗、洋商走私鴉片猖獗的時候。官員迂腐無能,見識短淺,與煙販勾結。林則徐身處黑暗的官場,卻正直清廉,秉持信念,不從流俗,力主禁煙。在獲得道光皇帝的支持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未發一兵一卒便收繳了近兩百三十七萬斤鴉片,于虎門完成銷煙壯舉。
名人傳 林則徐 禁煙先鋒 目錄
1. 志氣不凡非尋常
2. 初露鋒芒聲名彰
3. 道光知遇莫敢忘
4. 力主禁煙意剛強
5. 運籌帷幄排萬難
6. 虎門銷煙國威揚
7. 戰火彌漫滔天浪
8. 無力回天謫新疆
9. 尾聲
林則徐小檔案
名人傳 林則徐 禁煙先鋒 節選
6.虎門銷煙國威揚?
林則徐一面下令逮捕顛地,一面提審伍紹榮,怒斥其與夷人勾結。顛地能逃走,固然和水師私放有關,但伍紹榮其實也受義律所托,在百般無奈之下為顛地穿針引線。伍紹榮深恐林則徐追究起來,又給他一個“罪不容誅”,于是自愿獻上部分家產,增添虎門軍備,以求保住項上人頭。
林則徐再度要伍紹榮轉達義律等人,如果洋商不肯據實繳交鴉片,將進行封艙,停止所有對外貿易,一概不準上下貨物。
義律等人仍頑固抵抗。林則徐除了以強硬的態度執行封艙,還下令在商館服務的中國雇員撤離。中國仆人、廚子、苦力和買辦數百人,一接到命令,隨即撤離,留下空空蕩蕩的商館。
之后,林則徐根據線報,截回了逃走的顛地。
林則徐隨即采取了更嚴厲的部署,封鎖商館對外交通,并派兵圍守。廣場上,安排穿著醒目制服的兵勇吹號敲鑼,通宵巡邏。商館的后面,裝備著火銃和火藥筒的步兵排列在街道兩旁。沿河一帶,由無數小船團團圍住,切斷洋商與港外軍艦、走私船只的聯絡。
林則徐雖然并未斷絕商館食物和飲水的接濟,但是緊繃的氣氛仍然讓洋商坐立難安。
林則徐除了以威勢逼迫洋商,也試圖曉以大義。他另外下諭令:只要外國人肯交出四分之一的鴉片,中國雇員就可以回到他們那里工作;交出一半以上,便可讓外國人搭乘從黃埔到澳門的渡船;交出四分之三,看管可以撤除;一旦全交,正常貿易就可以恢復。
如此僵持了幾天,美國商人首先表示愿意繳煙,繼而義律也在這種形勢下屈服了。
義律以英國政府的名義盡量收集各煙販的藏煙交給林則徐,徑行向英商宣布,繳多少鴉片都領有收據,將來可憑收據要求補償,費用則由他本人和英國政府共同分擔。
表面上看來,義律似乎是代表英國政府不保護鴉片走私,但是實際上,卻是將英國政府拖入鴉片走私的貿易中。今后英國政府如果不對煙販負責賠償煙價之責,就得以實力向中國政府索賠。
洋商繳煙的問題一確定,林則徐轉而加強廣東省內禁煙的措施,除了加強鴉片煙具和煙土的收繳,還悉心配制斷癮藥材,提供有癮者服用。
二月二十七日,林則徐和地方文武大員由水路赴虎門,執行繳煙工作。從二月二十七日開始收煙到四月六日止,三十八天的時間里,總共收繳了一萬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兩千一百一十九袋鴉片,將近兩百三十七萬斤之重。
林則徐奉道光皇帝指示,于四月二十二日(公歷六月三日)在虎門開始進行銷煙工作。
當日,虎門山丘人山人海,軍民同歡,敲鑼打鼓,舞龍舞獅。自林則徐到廣東,不過約一個月的時間,不動干戈,不發一兵一卒就讓洋商答應繳煙。那些鴉片商人向來憑恃武力與財力,在中國耀武揚威,今日竟然屈服,這勝利非但難得,更是空前,大快人心。
林則徐特邀各國觀禮代表在山丘涼亭觀看銷煙。
午后兩點,關天培把黃龍令旗一揮,炮響三聲,五百名銷煙武士赤膊上陣,個個生龍活虎地忙了起來。所有的人忙而不亂,在嚴密的監督和指揮下,滾滾硝煙直沖藍天,旁觀者人聲沸騰。鴉片流毒害得許多人傾家蕩產,多數百姓是深惡痛絕的,此刻群情激昂,歡聲雷動。
各國觀禮者也為之動容。
林則徐為了銷毀這大批的鴉片,想了個特別的方法。以往燒毀煙土的方法是拌桐油用火銷化,但是燒過后仍有殘膏滲入地下,受不了煙毒之苦的人,便會掘土取膏吸食。
林則徐則是命人挖了兩個大池,底下鋪上石板,四周攔樁釘板,防止滲漏。池子前面挖一個涵洞,后面通一道水溝,以利漲潮時引水沖刷。浸化的方法是先引水入池,撒鹽巴成為鹵水,再將鴉片切成四瓣,投入其中浸泡。等半日后,將整塊石灰拋入池中,池中便沸騰起來,再用人力攪拌。
此刻,銷煙的武士們便在攪拌池子,惡臭沖天,硝煙滾滾。只等顆粒盡化,一待退潮,開啟涵洞,讓池中之物流往大海。
鄧廷楨心頭一動,對林則徐說:“這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兩百三十七萬斤的片,夷人都以為這驗收過程,必定會有中飽私囊之事。誰知層層監督下,未少分毫。這批鴉片價值一千多萬兩白銀,夷人又傳說,我們將使鴉片合法,將巨量的鴉片轉售獲利。誰知道你徹徹底底地將鴉片銷毀,痛痛快快地沖入大海。”
林則徐昂然說道:“這惡毒之物,務必鏟盡。不讓它污染我中華一寸土地,不讓它奪我百姓半條性命。這還只是開始,外夷還沒照示具結,允諾往后一旦查出仍攜帶鴉片來華,貨物隨即由官方沒收,人即正法。圣上禁煙條例還沒頒定,水師以及軍備尚未整頓,關于禁煙之事,還有一樁樁、一件件待辦。”
鄧廷楨知道,還有諸多力量在牽制著林則徐的禁煙大計。
林則徐并不因此頹廢,他仍為此刻振奮,為未來激昂。“煙一日不禁,我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中外同觀,神人共鑒。”
“說得好!”鄧廷楨定下心志,“我與你同進退!中外同觀,神人共鑒。”
兩人相視而笑,目光中卻隱隱蓄著復雜萬端的淚光。
觀禮的外國人中,有一名美籍傳教士——裨治文牧師。他在當月的《中國叢報》里,為銷煙一事做了精彩的報道,并加了這樣一段話:“其全部工作所憑借的嚴謹與忠誠的程度,實在出乎我們意料;我們無從想象世上還有比此更見忠實執行的任何事情。”
名人傳 林則徐 禁煙先鋒 作者簡介
林則徐(1785-1850),清代政治家、思想家,為官正直清廉,不從流俗,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1839年在廣州完成虎門硝煙的壯舉。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