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大師的管理課:上完這一課,將身邊的庸才變將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44769
- 條形碼:9787505744769 ; 978-7-5057-4476-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師的管理課:上完這一課,將身邊的庸才變將才 本書特色
★本書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誰動了我的奶酪?》作者斯賓塞.約翰遜,《基業長青》作者吉姆.柯林斯以及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馬歇爾.戈德史密斯等35位管理學大師聯袂創作的管理學暢銷書。
★在本書中,35位全球卓越的管理大師分享35條從未公開的管理心得與智慧,闡釋他們在領導、管理組織設計或個人發展中的經驗,以及他們在關鍵時刻如何突破自我,成功實現事業轉折的秘訣。
★本書主要分為領導者的自我成長之旅,領導者如何輕松影響他人和領導者如何突破困境三個部分,涉及領導力、自我認識、與人相處、學習和指導、轉折與選擇、應對挫折等管理要素,對領導者在管理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都提供了較為詳細的經驗指導,是管理者和企業領導者必讀的管理之書。
★從自我修煉,到影響他人,再到逆境突圍,全面揭示管理的奧秘,為你的團隊賦能。
★上完這一課,將身邊的庸才變將才!
★本書金句:
原則范式的力量是不變的、普遍的,不言而喻、自我證實,人們知道它們是真實有效的。如果你希望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中產生一種具有世界級期望和標準的信任文化,你必須具有可信度。如果你希望人們堅信一套原則,以此(主動)與其他人建立聯系,創造新的雙贏選擇;如果你希望培養適應新現實的能力,培養自己的免疫系統,在面對無論什么事情時,都有適應能力,你需要在你的結構和系統中建立參與、責任和承諾的原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 史蒂芬.柯維
學習和業績之間的聯系不言而喻,但是對于真正學習型的人(或者組織)來說,業績并非學習的*終原因。學習就是學習的原因。除非我們掌握這一事實并進行相應組織,否則我們不會,也不可能會建立起學習型組織。
——《基業長青》作者 吉姆.柯林斯
一旦“不忠實”,我們就看不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堅信一件假的事情,我們還會努力說服其他人。而當所有人都走到了這條路的終點,就只剩下謊言,早晚都會感到痛苦。
——《誰動了我的奶酪?》作者 斯賓塞.約翰遜
從他人身上更容易發現自身問題;盡管我們會自欺欺人,但觀察我們的人可能很容易發現這些問題。
——馬歇爾.戈德史密斯
大師的管理課:上完這一課,將身邊的庸才變將才 內容簡介
為什么有些人能克服挫折,在事業中成長,平步青云,而有的人卻未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身為領導者,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本書主要交代了一些暢銷書作者、思想領袖和管理專家等人的領導思想和智慧,揭示了他們在自我修煉、管理組織和影響他人的一些經驗,以及他們在關鍵時刻如何突破困境,成功實現事業轉折的秘訣。本書能夠給當今管理者更多關于逆境時如何提升領導力的啟示。
本書主要分為領導者的自我成長之旅,領導者如何輕松影響他人和領導者如何突破困境三個部分,涉及領導力、自我認識、與人相處、學習和指導、轉折與選擇、應對挫折等管理要素,對領導者在管理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都提供了較為詳細的經驗指導,是管理者和企業領導者必讀的管理圣經。
大師的管理課:上完這一課,將身邊的庸才變將才 目錄
目錄
前言:從故事中學習領導力智慧 001
序言:在分享故事中不斷成長 005
**部分 領導者的自我成長之旅
**章 原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002
第二章 不要只成為生活中有趣的人,
成為一個對什么都感興趣的人 013
第三章 從他人身上更容易發現自身問題 019
第四章 所有痛苦的源泉都是真相的缺位 025
第五章 真正的領導者要學會從日常瑣事中解脫出來 031
第六章 你自己相信,才能讓別人相信 041
第七章 敢于說真話,是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 045
第八章 你必須要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使命感 052
第九章 找到能夠施展個人能力的舞臺 058
第十章 模仿是自殺,你需要做自己 064
第十一章 人在教別人的時候,學習得*多 068
第十二章 做你本人有天賦的事情,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073
第二部分 領導者如何輕松影響他人
第十三章 你要做的是散布光明,而非黑暗 082
第十四章 如何幫助你的下屬獲得成功 087
第十五章 做你擅長的那部分,其余的交給適合它的人 093
第十六章 同理心讓你獲得更好的人際關系 098
第十七章 高情商的人懂得去感受和對方的相似之處 106
第十八章 你需要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111
第十九章 即使身份單薄,也要有勇氣改變世界 115
第二十章 領導者需要理解員工的需求,
尊重并引導他們做出改變 121
第二十一章 學會提問比給出答案重要得多 126
第二十二章 對自己要做的事盡量做到自主高效 130
第二十三章 有感染力的影響才是杰出的領導者 136
第二十四章 領導者要像醫生一樣幫助他人獲得遠見 142
第二十五章 改變缺點的方式是與人合作 150
第二十六章 真正有價值的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是良好的人際關系 155
第二十七章 像個精神導師那樣去幫助他人實現潛能 162
第二十八章 像優秀的教師對待學生那樣去對待你的下屬 169
第三部分 領導者如何突破困境
第二十九章 像柔道一樣后退一步的打法 176
第三十章 做一些“不同尋常”的事能讓你更好地應對一切 182
第三十一章 在你提出變革前,要先想好如何打破舊有的規則 189
第三十二章 沖突發生時不要急著辯護,而要學著去聆聽 202
第三十三章 輕裝簡從,減少不必要的負擔 208
第三十四章 在達到完美之前就進行下一步 212
第三十五章 無論對手強或弱,你都要有一視同仁的心態 218
編后記 223
尾聲 229
致謝 236
大師的管理課:上完這一課,將身邊的庸才變將才 節選
**章 原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史蒂芬.柯維教你如何用原則去影響他人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享譽國際的領導工作權威、家庭專家和教師。他還是一位組織顧問,柯維領導力中心(Covey Leadership Center)的創始人,富蘭克林?柯維聯合公司(Franklin Covey Company)副董事長。他創造了以教學為中心的生活,以原則為中心的領導工作。柯維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的作者,該書被《首席執行官雜志》的讀者評選為“20世紀*具影響力”的書籍之一;他還著有《高效能人士的領導準則》(Principle-Centered Leadership)、《改變:生活中的七個習慣》(Living the 7 Habits),合著《要事**》(First Things First)。他還被《時代》雜志評為“25位*具影響力”的美國人之一。他獲得了托馬斯?莫爾學院持續為人類提供服務的獎章、國際演講會*佳辯手獎,以及多個榮譽博士學位。
影響至深的經歷
我的人生中有過許多影響我至深的經歷。在本章中,我與你們分享六個經歷,希望我的學習之旅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個故事,當我還是大學生時,我有一位演講教授,他是國內*優秀的專業演講者之一。多數時間,他都會在全國各地旅行,舉行兩場或者更多的演講。
學期結束的時候,我問他:“如果可以重來,你會有什么不同的做法?”他回答:“我會將工作制度化——建立一個組織,讓我的教學和演講有章可循。”
當時我并不太明白,但是他的回答極大地影響了我后來的決定,讓我用外界的演講和資訊經驗完善我的教學,*終使我能在離開大學的時候,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第二件事,在大學教書時,我遇到了來自加利福尼亞圣何塞的客座教授沃爾特?貢博士。他開了一門名為《如何改善你的教學》的課程。課程持續整整一個學期,它的本質就是一個偉大的原則:敦促人們學習的*好方式就是把他們變成教師。換句話說,當你教別人時,你也是在學習他。
我立即開始在工作和家庭中應用這個原則。我剛開始在大學教書時,只有15到30個學生。應用了博士的原則后,我發現能夠有效地教授更多的學生;事實上,有些課程甚至有近千名學生,而且學生的表現和成績實際上也是在上升。為什么?當你在教別人的時候,你也是在更好地學習。每一個學生都是老師,每一個老師都是學生。
如今有一種常見的情況,師生比例很重要,少量的學生意味著高質量的教學。但是如果把學生變成老師,你會獲得杠桿作用,而你只需要移動支點。同樣,你在教書時,你是在暗中承諾過你所教的生活。通過這種方式,以教學來學習也正好驗證了《圣經》中的第二大戒條。
第三件事,在教導企業高管人員明白使命宣誓和參與組織發展的重要性后,我決定讓自己的親人參與制訂家庭使命宣言。我的母親、妻子桑德拉,還有我的九個孩子,在八個月的時間里都參與其中。*后,我們得出一個結論:“我們家庭的使命是要創造一個有信仰、有秩序、明真理、有愛、幸福、輕松的滋養之地,并為每一個人提供機會,使他們有機會成為一個負責任、獨立、高效的人,在社會中能有價值地為人服務。”
我們的家庭聲明有四個部分:(1)我們家的特點;(2)對個人的影響;(3)奉獻和有所作為的目的;(4)權力的來源。我們將使命宣言放在家中,在每周的家庭會議上反思自己。我們如何衡量判斷?我們發現在很多方面都失敗了。但是我們經常重溫,就像飛行員在90%的時間里駕駛飛機都會偏離軌道,但是他們能夠根據環境反饋不斷地修正偏差和航向,*終到達目的地。我們發現,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能偏離軌道,關鍵是要明確目的地和方向,不斷回歸正軌。制訂家庭使命的過程,也是我們建立個人使命的過程。我無法描述這些個人以及家庭使命宣言,對我們家庭以及現在對我的孫子們產生的積極影響。在我們家里,“接納”其他家庭,尤其是處于風險中的家庭,是實現我們使命、試圖做出改變的*好途徑之一。
第四個故事,是我的博士論文。我在論文中回顧了國家從1776到1976這200年間所謂的“成功”文學。我發現,在前150年里,文學的重點集中在我稱之為“道德倫理”上,即關于永恒、普遍和不言而喻的原則和自然法則。在后50年里,重點開始轉向“人格倫理”,即主要基于形象和個性影響力的技巧。在過去的35年里,自從開始我的博士論文以來,與人格倫理的分離更為明顯。即使有大量的表面文章涌出,但是我們商業的重點主要是外表、政治、財務收益,以及新技術及其應用。
第五件事,是生活的背景和培訓的重點教會了我:一個人影響力的關鍵首先是受到影響——先理解,然后再尋求理解。人們只有在充分理解的時候,才會具有影響力。在和客戶的咨詢和培訓中我發現,一旦我了解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燃眉之急,了解他們深感焦慮的問題,我就可以調整方法,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如果我的方法是基于原則,而不是短期的娛樂或者好的故事。如果我首先尋找這種理解,甚至讓自己的想法和信息受到他們感受和擔憂的影響,那么我對他們的影響力就越大。
我接著嘗試教人們永恒的原則,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一種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行為的東西,讓人們有責任感,做出個人承諾,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引用這些原則。這樣你就會產生長期影響力和感染力。當你的學生或者客戶以原則為基礎的時候,他們就會停止向你尋求答案。他們不再需要外部動力。他們變得越來越獨立,能夠思考自己的想法,在新的參考框架內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和應用方法。正如東方人所說:“你給一個人一條魚,你會養活他一天;你教一個人釣魚,你會養活他一輩子。”
在中世紀,一些醫生試圖通過放血治愈人。該理論認為,血液中有糟糕的物質,所以需要放血。如果放血不起作用,而你不懷疑放血的理論,那么你會怎么做?你會以更快的速度放出更多的血。你可能會進入放血的“全面質量管理”,或者你可以加強團隊建設,將他們帶進山里,讓他們從懸崖上跳下去。如此一來,當他們重新放血的時候,他們會以更多的合作精神去做。你可以教他們積極的思考技巧,讓他們散發積極的能量。你甚至可以讓病人做一個小訓練,讓他們在你放血的時候散發正能量。但是問題在于理論,而不是態度或者行為。但當巴斯德(法國化學家和細菌學家,創造了巴氏消毒法并且在疫苗接種技術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和其他科學家發現細菌理論,即疾病的根本原因時,我們**次知道為什么當時的孕婦更喜歡由接生員接生,而不是醫生,因為接生員更干凈。在戰爭中,更多的人死于葡萄球菌病,而不是前方的子彈。細菌理論能解釋很多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組織起來的,不過方式不同。這就是典范的力量,一種思考方式,一種理解現實的方式。
原則范式的力量是不變的、普遍的,不言而喻、自我證實,人們知道它們是真實有效的。例如,一個不言而喻的原則是:你不能說出自己陷入的問題。如果你希望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中產生一種具有世界級期望和標準的信任文化,你必須具有可信度。如果你希望人們堅信一套原則,以此(主動)與其他人建立聯系,創造新的雙贏選擇;如果你希望培養適應新現實的能力,培養自己的免疫系統,在面對無論什么事情時,都有適應能力,你需要在你的結構和系統中建立參與、責任和承諾的原則。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如果我們要解決面臨的社會問題,我們需要基于原則的不同思維和技能設置,并基于人性道德的重建,你不能偽造誠實正直。這是你的性格和你與其他人的關系整合。
第六件事,是通過在世界不同地區和文化中教授《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開始了解到這些原則確實是普遍的。如果你能讓足夠多的人,在他們發展使命宣言的時候,深刻且真誠地互相作用影響,并且如果你能讓他們反思和傾聽他們的良知,并提出深刻問題,他們將會發出相同的基本使命宣言。他們會用不同的詞語,但他們的使命將處理生活的四個方面:生活、愛、學習和傳承。“生活”與物質和經濟方面有關。“愛”與關系、尊重和尊嚴有關。“學習”涉及成長和發展的不斷需求,針對世界級標準進行基準測試。而“傳承”關乎意義,在于有所作為,有所貢獻。
為了說明這個普遍原則,我經常講以下這個故事:
在一個暴風雨來襲的黑暗夜晚,一艘海上船只的船長被瘋狂地叫醒。
“船長,船長,快醒醒。”
“什么事?”
“抱歉要把你叫醒,先生,我們遇到麻煩了。”
“什么麻煩?”
“我們的航道上有一艘船,距離我們幾千米之外,他們不肯讓開。”
“讓他們讓開。”
“我們叫了,但是他們不懂,先生。”
“我來告訴他們!移動右舷20度。”
一會兒,對方的信號回來了:“你們自己向右移動20度。”
“簡直不敢相信。”船長吼道,“這個小丑是誰?他知道我是船長嗎?告訴他我是誰!”
于是信號發出去:“這是26號隊長霍雷肖?霍恩布洛爾(Horatio Hornblower),命令你馬上向右轉20度。”
信號又回來了:“這是3號海員卡爾?瓊斯(Carl Jones),命令你馬上移動右舷20度。”
“我真不敢相信,太傲慢了。我們是軍艦,我們可以立刻讓他在海上消失。讓他知道我們是誰!”
“這是強大的密蘇里號,第七艦隊的旗艦。”
信號返回:“這是燈塔。”
雖然這只是我的轉述,但它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刊登在《海軍程序手冊》中。他們實際上把一座燈塔解釋為一艘船。原則就像燈塔。你不會打破它,打破它只會讓你自己傷痕累累。 基本原則代表“正北”。因為,它并沒有改變你的位置,指南針總是指向真正的北方,遵循自然規律和原則。你還可以在指南針上找到另一個指標,稱為“旅行的方向”。這表示你的行為、動機、態度、方向和目標感。如果你想去東經90度,你會把旅行的方向做標記,然后朝著它出發。
我鼓勵你在個人生活和組織中研究你的“旅行方向”,并檢查你的方向和正北方向原則之間的一致性。將這個測試應用于你的個人生活、人際關系、管理工作、領導力和組織當中。通過定期這樣做,你將開始建立一種原則和愿景、使命相一致的文化。
我認為,真正的挑戰是生活與你的個人使命宣言保持一致。對我而言,這是一個不斷掙扎的過程。我很感激組織、妻子、孩子,還有我的良心給我的360度反饋。我相信上帝,我們所有人的父,是我們良知的源泉,這就是為什么良知給了我們一個準確的感覺,即我們的生活是否與自然法則和原則保持一致,而這些法則和原則是所有持久的基礎。
如果你種一棵中國的竹子,頭四年你根本看不到它的成長。終于,它冒出尖兒了。但是到了第五年,這種竹子可以長到20多米高! 同樣,基于普遍、永恒原則的人們,家庭和組織將在強大的基礎上壯大。
我們可以在其他人的生活中發揮如此重大的作用。 我認識許多偉大的教師和培訓人員,他們正在影響社區、社團、學校、兒童、學生和家庭。如果我們關注社會的一切,但忽視家庭,那么我們只是泰坦尼克號上的甲板椅。我們作為教師,所做的工作性質非常重要。美國詩人艾略特曾經說過:“我們永遠都不能停止探索,如果我們的探索會有終點,那也會是我們下一次探索的開端,去首次認識我們未知的所在。”
我們已經知道這一點。這種材料基本上是常識,但它仍然不是常見的做法。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培養我們的欲望以及他人的欲望,以人格道德為生。我贊同夏爾丹的話:“我們不是有精神體驗的人,我們是具有人類經驗的精神生物。”
所有這些塑造力量都鼓勵和授權我不斷努力長期建設,在正確的原則和人格倫理的基礎上,建立生活、婚姻、家庭和組織。
大師的管理課:上完這一課,將身邊的庸才變將才 作者簡介
【美】馬歇爾.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
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之一,被《泰晤士報》和《福布斯》列為具影響力的15位商業思想家之一,全球高級領導者教練領域的先驅。他是為數不多的曾受邀對超過150名CEO及其管理團隊進行輔導的咨詢師之一,曾獲得美國管理研究院(IMS)頒發的終身成就獎。他通過實現自身、職員和團隊積極、持久的改變,幫助領導者獲得進一步提升。他的著作被翻譯超過25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百萬冊。他的《習慣力》是《華爾街日報》排名之首的暢銷書。
【美】貝弗利.凱(Beverly Kaye)
國際公認的管理學專家、職場系統國際公司的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2010年在職學習與績效杰出貢獻獎得主、暢銷書作家。凱博士曾與許多組織協同合作,發表了一系列尖端的人才發培訓方案。
【美】肯.謝爾頓(Ken Shelton)
從1984年起,他就擔任《卓越領導力》雜志的編輯和發行人。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