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莎士比亞評傳 本書特色
《莎士比亞評傳》介紹了莎士比亞的戲劇之路,即他如何開始創作、戲劇作品主要有哪些、戲劇成就如何以及莎士比亞個人及作品的特點及影響等內容。全書共分上、下兩篇分別闡述,適合西方文化愛好者、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愛好者或研究者,以及傳記文學愛好者、法國或英國思想研究愛好者等閱讀。
莎士比亞評傳 內容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被譽為“英國戲劇之父”“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為“人類偉大的天才之一”“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莎士比亞評傳》被譽為“史詩和大海般的巨著”,在這部作品中,維克多·雨果將莎士比亞放在廣袤的歷史長河中追根溯源,在對作家及作品剖析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理論觀點逐一闡明,可謂是借莎士比亞痛快淋漓地抒“胸中塊壘”。
莎士比亞評傳 目錄
莎士比亞的戲劇人生
莎士比亞與歷代天才
藝術與科學
埃斯庫羅斯與莎士比亞
天才之路
下篇
莎士比亞的戲劇成就
莎士比亞的巔峰之作
莎士比亞的作品與評論
品讀莎士比亞
天才的作用與影響
美與真
永恒的莎士比亞
追尋歷史的真實
附錄:莎士比亞作品簡介
莎士比亞評傳 節選
《莎士比亞評傳》:
在這樣的劇院,隨便找一塊布與舞臺隔開便是所謂的“更衣室”,演員在后面胡亂地換“戲裝”。有些劇院的“更衣室”僅用舊的壁掛遮擋,觀眾可以窺見演員用碎磚塊把面頰抹成紅色,用蠟燭烤烤瓶塞畫上胡子;觀眾有時還可以看到上了妝的面孔探頭探腦,似乎唯恐誤了場;或者忽而探出一顆腦袋,分明是男扮女裝的角色。還有巡回歐洲的劇團來演出,甚至還有哥特風格的喜劇上演。法國有《巴特蘭訟棍》,英國有《戈爾登大娘的一根針》。
來劇院看戲的有紳士、小學生、士兵,還有水手。常常是演員在臺上手舞足蹈,紳士、軍官們卻漫不經心地站著或蹲著,有時甚至背對著舞臺,他們嘻嘻哈哈、打打鬧鬧,態度驕橫傲慢,弄得臺上的演員不知所措。觀眾廳的低處坐著底層社會的壞小子,到處都是凌亂的啤酒瓶和隨手亂扔的煙斗。莎士比亞便是在這樣的劇場步人劇壇,由*初看守馬匹的仆童成了觀眾的“引導者”。
1580年,偉大的女王統治下的倫敦劇場便是如此。一直延續到一個世紀以后。像莎士比亞一樣,莫里哀也在破亂的劇場里開始了自己輝煌的戲劇生涯。
法蘭西喜劇院的檔案中有一卷四百頁未曾發表過的手稿,用細羊皮紙裝訂,并以白色皮飾帶系住,這是莫里哀一位伙伴的日記。他對莫里哀奉王室之命進行演出的劇場描繪如下:三根大柱,以及腐爛后又撐起來的橫梁;半個形同廢墟的露天大廳;在日記中,1671年3月15日這樣寫道:“由于劇院的屋頂是由繩子綁起來的一大塊藍色帆布,劇院決定修個可以覆蓋整個大廳的屋頂。”
劇場的照明和取暖都是由莫里哀和高乃依自己負擔,如由于某一劇本而增加的額外費用,同樣需劇作家承擔。《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蠟燭,三十金法郎;門房燃火,三個金法郎。”當時交由莫里哀使用的劇場不過如此。
路易十四并非不富裕,他常常賞賜王公貴族,一次就高達20萬金法郎到80萬金法郎不等。然而,在1663年4月的《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幾乎與此同時,莫里哀先生作為有識之士,國王贈送他一千金法郎的年金,并正式造冊。”莫里哀去世之后,以“教區助理”名義葬在圣·約瑟夫,國王對他恩佑備至,“恩準將其陵墓抬高一尺”。這就是路易十四對文藝的“慷慨鼓勵”。
前面我們已經得知,莎士比亞曾經在劇院門口充當仆童,這基本上等同于流浪街頭。然而他*終踏進了劇院的大廳,先在后臺擔任“呼叫者”,于1587年開始負責給有些劇本的演出遞道具。后來又成為“群眾演員”,進而升為“正式演員”。在此期間,他與兩位演員成為朋友,這兩人在他死后成了他的出版商。
倫敦劇團里很多人都是從小就入行,并一直勤學苦練。莎士比亞二十幾歲才進入這個行業,如非天賦過人及驚人的毅力,必定難以成功。他必然在先天上有過人的好條件,并在戲院仔細揣摩,才有飛速的進步。
……
莎士比亞評傳 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國文學大師。十九世紀前期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經歷了十九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件,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代表作為《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