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隱堂憶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716917
- 條形碼:9787545716917 ; 978-7-5457-169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隱堂憶舊 本書特色
《隱堂憶舊》,多為近年新作,大致分之,可厘為家鄉及生活所憶,師友所憶,舊游所憶,并附屬新之書畫題跋。其家鄉所憶,親切不過,描寫先生少小時的鄉村生活,讀到故鄉的鳥雀聲、貓狗聲、蟲聲、鐘聲、鈴聲、松濤聲,讀到故鄉的“草木魚蟲”,領略了這些細碎的記憶,真是親切之至。師友所憶之作,其中有張頷先生,我頗為稔熟。在陳先生筆下,張頷先生之神情與為人,真是活靈活現,可知,陳先生對前輩懷著一片敬仰之心,存錄真實,為當今藝術史,平添了一份珍貴的史料。陳先生的游記,此處選了十二篇,占了全書的絕大篇幅,其足跡所至,均有詳細記錄,是先生性愛山水之游的見證。印象至深者,是他在文革時與同事張瑞亭之“京津齊魯行記”。其中所述多地的各式展覽,花樣翻新,足供如今博物館展覽之鑒;尤其先生登臨泰山之細節,如游覽泰山經石峪之經歷,令人遐想。
隱堂憶舊 內容簡介
本書為陳巨鎖先生的憶舊之作, 內容主要是回憶故鄉往事、故土風物, 追憶與故人之交往。分憶少年、憶朋友、憶舊游三部分, 共二十余篇, 涉及張頷、董壽平先生。陳巨鎖先生乃山西省書法大家, 其散文風格自然親和, 文筆秀美雅靜, 兼具欣賞和史料價值。
隱堂憶舊 目錄
故鄉的草木魚蟲
家鄉豆腐的記憶
燒山藥
海南過冬至吃餃子
初訪董壽平先生
夢參法師參訪記
緬懷張頷先生
馮其庸先生訪問記
張熙玉先生
京津齊魯行記
秦豫冀行記
湘贛鄂行記
京津張之行
兩廣行記
江浙行記
川行記
柬埔寨紀游
海南日記(之一)
云丘山行記
承德行記
五臺山游訪記
隱堂題跋(之二)
后記
隱堂憶舊 節選
青燈有味是兒時 自1939年農歷八月初九我降生后,到1954年9月1日往崞縣城內的范亭中學讀書以前,有整整15年的時間是在故鄉屯瓦村度過的。這屯瓦村,四山環抱,一水中流,沿河兩岸,壟畝肥沃,林木挺秀;梁之上下,瓦舍儼然,雞犬相聞,除去戰亂的日子,在我的記憶里,更多的是在寧靜和祥和中充溢著樂趣與興味,也許就是今人們樂道的鄉愁吧。 一鳥雀聲 在我家四合院正房的屋檐下,掛著三塊牌匾,中間一塊約略是有“鄉飲賓者”四個大字,左右兩塊,天長日久,字跡模糊,我不記得是什么內容了。我們家鄉把匾額稱作“牌”。牌的后面住著一群鴿子,是野生的,因為家里人不曾喂養它們,每天上午,便成群外出覓食,到傍晚便又飛了回來。這三塊牌的后面,便是它們的家。這些鴿子們都有瘦健的身材,灰藍而泛著光澤的羽毛,赭色的嘴,紅紅的眼睛,金黃的爪子,很是惹人喜愛。盡管它們的糞便有時會灑落在檐臺上,家里人都沒有怨言,只是拿起笤帚來,把這些鴿糞打掃干凈。 我喜歡的是它們的“咯咕”之聲,我在“咯咕”之聲中入睡,又在“咯咕”之聲中醒來,它們的聲音不大,溫和而敦厚,疏緩而清晰。 祖母在西房的窗臺下壘了一個雞窩,那是為了下蛋。沒公雞,自然不會聽到“叫鳴”聲。我上小學了,早上要到學校去“背書”(背誦),是鴿子的“咯咕”聲把我從睡夢中叫醒。我躺在炕上,看著“東方亮”的窗紙,隨著“咯咕”聲的節奏背誦當日早上去完成的功課,有時會放大聲音,加快速度背誦課文,有意壓過鴿子們的聲音。也許它們全然不知我的存在,依然有節奏地“咯咕”著,這是我在童年記憶中伴我*長時間的鳥聲了。其次是麻雀,我們土話稱之為“小蟲”(音小寸),它們住在屋檐下的瓦洞中,喳喳之聲,不絕于耳,也許是聽多了,反而不在意,幾乎聽不到它們的聲音。偶爾會搬個梯子,斜搭在屋檐下,掏去它們所生的蛋。其時,它們的家長會放大聲音,“喳喳”不休,似乎是對我的行為的抗議了。 冬天下雪了,東房屋脊上會飛來幾只“咕咕鳩”(斑鳩)和“鴉鵲”(喜鵲),有時也會有一只“黑老鴰”(烏鴉)落在屋頂。也許外面的大地被白雪覆蓋,它們無處覓食了,便找到人家的院子來。我有時會在院中掃開一片雪地,撒上些許糧食,旁邊支起一只籮筐,籮筐上系一條繩子,自己藏在家門后,等這些“蟲蟻”下來進食,就趁機將它們扣住。不過每次的行動,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其中有一兩次扣住了“小蟲”,也算有所收獲,扣不住“咕咕鳩”和“鴉鵲”,便在院中堆雪人玩,有時大人們也幫忙,這也是冬天里很有興味的玩樂了。有時則爬在窗臺上,聽“咕咕鳩”、“鴉鵲”的互叫,我也會加入其中,念幾句兒歌:“鴉鵲喳,棗枝壓。誰來呀?咱親家。親家親家快上炕,你的女兒不像樣。頭不梳,臉不洗,好吃油糕是饞嘴。”祖母則對我說:“鴉鵲報喜,今天會有戚人來!給你做好吃的。”所以在我的童年,聽到喜鵲鳴叫,總是會心生歡喜。 八爺喜歡鳥,卻不曾見他飼養過。他年輕時在北京做生意,似乎有過養鳥的經歷,談起“八哥”和“畫眉”總是津津樂道,我只是聽過這些鳥的名字,但沒有見過在我們村的小樹林里,偶然見過兩回“黃呱佬”(黃鸝)和一回“熠山紅”。前者個頭大,一身檸檬黃的羽毛,煞是亮麗,而后者小小細瘦身材,展翅飛起,猛然看是黑色的羽毛,而羽翼中卻閃著縷縷的紅光,竟是那么的迷人。這兩種鳥的聲音都可謂妙音婉轉,我卻是無法描摹的。 ……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