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字的魅力:從六朝開始散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22653
- 條形碼:9787569922653 ; 978-7-5699-2265-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字的魅力:從六朝開始散步 本書特色
1. 林文月在臺灣藝文界是一個*具代表性的、標志性的人物。她的求學及學術歷程代表了臺灣一代知識分子的人生軌跡。可以說,如果她不是刻意保持低調,她在大陸的熱度應該可以和葉嘉瑩相提并論。大陸讀者*熟悉林文月的身份也許是《源氏物語》的譯者,其實她還承載著更多傳奇。 2. 林文月出生名門,外祖父是“臺灣太史公”連橫,代表著作是《臺灣通史》。連戰訪問大陸時隨行贈禮中就有這套書。林文月畢業于臺大中文系,一直受教于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臺靜農先生。而臺大中文系和外文系在一個時期內,為臺灣的文學繁榮提供了*豐富的土壤。為大陸讀者熟悉的齊邦媛是臺大外文系教授,也是林文月的好友。寫作過《城南舊事》的林海音女士,是臺灣文藝出版的重要推手。她邀約林文月寫作《京都一年》,產生巨大影響。孫傳芳的兒子、畫家孫家勤是林文月從中學時代就相識的好友,后來他成為張大千的關門弟子。還有著名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張愛玲的私交密友宋淇,因譯事與林文月相熟。林文月與這些師友的往來交集,都可以在本書中尋跡。 3. 本書是臺灣知名學者、譯者林文月首次將她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日本文學作品翻譯、散文寫作三方面的文章做的一本精選集。取名為“文字的魅力”,是因為林文月在研、著、譯三方面所獲得的成就,均與她個人沉浸文字,對文字有發自內心的喜愛有關。這本書中選入的文章,也反映了她對文字創作的深情。這本書也是首次在大陸引進出版。 4.本書圖片由林文月長子郭思蔚拍攝。掃描封底二維碼,收聽林文月與一雙兒女的朗讀。
文字的魅力:從六朝開始散步 內容簡介
臺灣地區學者林文月,手握三支健筆,縱橫學術研究、文學翻譯、散文寫作三大領域。本書分為三輯,主題分別為:散文創作、翻譯心得、六朝研究。既是跨越時空的文學交感,復又承載著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文辭間展現著典雅、圓融、練達之美。本書見證了一位文學家之大河壯闊,始于不辭涓滴之用功與包容,所收文章完整呈現了林文月作為臺灣地區一代學人之代表的精神風貌。愛文字之人、愛書之人定能從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之深刻久遠,文學之啟示遼闊無窮。
文字的魅力:從六朝開始散步 目錄
輯一 而今現在
*初的讀者
山笑
記《翡冷翠在下雨》
記一張黑白照片——懷念莊慕陵先生
巨流河到啞口海的水勢
畫布上的文筆
敬悼塞翁
漫談京都
輯二 落櫻平安朝
祝賀老同學的生日禮物
諸行無常 盛者必衰——鄭譯《平家物語》讀后
平安朝文學的中國語譯
中國人の立場より見た白氏文集と平安文學
關于古典文學作品翻譯的省思
翻譯的再譯——讀佐復秀樹《ウエイリ一版源氏物語》
譯事之局限——談翻譯原始語文的困難
輯三 六朝微雨
八十自述
關于文學史上的指稱與斷代——以“六朝”為例
潘岳、陸機詩中的“南方”意識
讀陶潛《責子》詩
康樂詩的藝術均衡美——以對偶句詩為例
不能忘情吟——白居易與女性
手跡情誼——靜農師珍藏的陳獨秀先生手跡
《清晝堂詩集》中所顯現的詩人的寂寞
我所不認識的劉吶鷗
從《雅堂先生家書》觀連雅堂的晚年生活與心境
文字的魅力:從六朝開始散步 作者簡介
林文月,臺灣彰化人。1933年生于上海,1945年返歸臺灣。1959年,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同年,留母校執教。歷講師、副教授、教授,于1993年退休,翌年,獲贈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曾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及捷克查理大學客座教授。 林文月的寫作方向分為三方面:論文類有《謝靈運及其詩》《中古文學論業》等五種;翻譯類有《源氏物語》《枕草子》等六種;散文類有《京都一年》《人物速寫》等十二種。散文作品曾獲得中興文藝獎章,中國時報散文類推薦獎等。1987年被香港翻譯學會授予榮譽會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