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消失的行當 本書特色
生活越來越便利,我們卻因之丟失了珍貴和溫暖的東西
從這本書中,學習專心做一件事的幸福,回味傳統技藝的溫暖初心
鐵匠、木胎師、燒炭人、賣金魚人、賣豆腐人、賣柴人、打字員……
這115種行當如今已消失,卻讓我們看到曾經的質樸與溫暖,尋回彌足珍貴的生活原味
100余幅手繪插圖,真切感受手工年代的細致與精心
充滿懷舊風的語言和繪畫直擊當下人的心靈,喚起久遠的感動
海報:
消失的行當 內容簡介
《消失的行當》描繪了一百一十五種如今已消失,或瀕臨消失的老行當,如鐵匠、桶匠、豆腐匠、燒炭人、雜耍藝人、澡堂搓背人……每種均配有手繪插圖。在那個沒有選擇的時代,工作就是為了吃飯。人們常常說“可惜”,東西壞了就修修再用,絕不簡簡單單換一個。這種樸實的生活中傳遞出濃濃的人情味道。
如今,生活越來越便利,我們是否卻因之丟失了珍貴的東西?這些老行當不僅能喚起久遠溫馨的記憶,更可以讓人從中學習專心做一件事的幸福,回味傳統技藝的溫暖初心。
消失的行當 目錄
前言那消失的行當的吶喊
昭和時代工資和物價的變遷
**章運輸
第二章林業·建筑·自來水·金融·不動產
第三章信息通訊
專欄1流浪詩人干過的工作
第四章制造·零售
第五章餐飲業
專欄2昭和職人之聲
第六章服務業及其他
消失的行當 節選
來自老行當的無聲吶喊
首先說一下本書提到的“昭和的行當”的含義。一種是昭和時代常見的庶民從事的職業,但現在已經消失。人力車那些昭和初年就不見蹤影的行當也包含在內。另一種是正在慢慢消失的工作,雖然現在偶爾還能看到,但*繁榮的時期是昭和時代。另外還介紹了作為謀生的職業雖已消失,但作為地區文化活動偶爾還能一見的行當,例如紙芝居屋。
我將這些象征著昭和時代,或結束于昭和時代,或在昭和時代迎來全盛時期的職業全部包括在內,統稱為“昭和的行當”。
寫作本書之際,我再次認識到,這些老行當已經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要再次發掘出來非常困難。
古往今來,不管哪類工作,即便在某一時代曾經流行過,也會被更加方便的形式取代,之后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當時的記錄已所剩無幾,曾經見證過的人也日漸減少,那究竟是怎樣的職業,有的連內容都弄不清楚了。昭和的老行當幾乎都面臨這種宿命。不過在如今這個時代,那些早已失去作用的行當也有著屬于它們的不甘吧?如果能聽聽這些無聲的呼喊,想必除了實用價值之外,人們對這些工作還會有其他的認識吧?
的確,這里所舉的職業,被取代的理由并沒有反駁的余地。即便有,也只余抱怨和嘆息。即便如此,那些過去的老行當,還有以此為生的人們無聲的吶喊,就注定要默默地消失嗎?在一心追求合理化,追求快速和便利的過程中,我們或許錯失了一些重要的東西。
即使是當代*尖端的職業,也面臨著像昭和的行當那樣*終消失的命運。如今興盛的職業也終將被更便利更低廉的方式取代。
那些無聲的吶喊到底說了什么呢?我想請各位讀者自己思考一下。書中講述的這些職業遠比現在的工作更有人情味和溫度。
那不是被操作指南掌控的冷冰冰的關系,而是通過工作來交換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情感的關系,昭和的老行當是在這種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這意味著無論是勞動者也好,客人也好,都不是孤獨的。雖然和現在相比,那些職業既不方便,效率也低,但其中有人情在。以人為媒介,工作才得以成立,所以人也會得到重視。不僅重視人的存在,同樣也重視物件的價值。昭和時代的人們經常說“可惜”,珍惜地使用各種東西,用壞了就修修再用,絕不輕易地換一個新的?梢哉f“可惜”一詞包含著一種支撐昭和時代的精神。
但這種精神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很快就消失了,到了今天,人們變得只重視便利。
經濟高速發展帶走的東西
從“可惜”這個詞又聯想到了“忍耐”。
那個時代不像現在,人們沒有充裕的時間去討論什么天職或者合適的職業。首先,經濟上捉襟見肘,大家不得不想辦法努力維持生計。謀生是人們干活的根本出發點。現在工作種類增多了,而在那個沒有選擇的時代,人們工作就是為了吃飯,這樣的出發點顯而易見。他們幾乎沒有余力思考工作的價值,以及這份職業是否適合自己。即便酬勞不高,工作環境殘酷,人們也不得不忍耐著干下去。
因為貧窮,也有人鉆法律的空子騙人,做些欺詐和違法的買賣。這在哪個時代都一樣,但追溯那些職業的源頭,也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悲哀。
日本不久后迎來了始于昭和三十年代后半期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慢慢地脫去了貧窮的外衣。彩色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陸續進入普通家庭,商品琳瑯滿目。
但隨著城市越來越繁榮,曾經活躍在時代前沿的人們逐漸消失了。這一點在這個時代表現得*為明顯。
河上架起了鐵橋,以前運送客人去對岸的擺渡人去了哪里?雨傘很便宜就能買到,依靠修傘謀生的那些人又去了哪里?隨著電視機的普及,總是在傍晚時分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的紙芝居的老大爺又到哪兒去了呢?
我家旁邊有一家帶停車場的大型便利店。二十年前剛搬到這里時,附近有水果鋪、豆腐店、酒鋪、文具店、點心鋪等,各種小店鱗次櫛比。隨著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登場,這些店鋪都消失了蹤影。生活的確是方便了。但是,那些小店還在的時候,顧客會和店里的人們聊聊天,進而形成一種地區共同體般的關系,為社區增加活力。如今,便利店的周圍雖然人流密集,整個社區卻靜悄悄的。當然,這種便利店里沒有人與人的交往,只有簡單的購物行為。
這樣發展下去真的好嗎?每次回顧各種各樣的昭和的老行當,我的腦海里就會閃過類似的思緒。
澤宮優
二一六年二月八日
消失的行當 作者簡介
澤宮優
作家,出生于熊本縣八代市,畢業于青山學院大學文學系、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系,主要以努力生存的小人物為創作主題,代表作有《巨人隊捕手》《昭和的工作》《戰國廢城紀行》《消失的行當》等。
平野惠理子
作家,插圖畫家,出生于靜岡縣。主要作品有《日本歲時記圖鑒》《我的東京散步術》《料理圖鑒》《生活圖鑒》等。
- 主題:
雖然講的是日本的行當,但也有很多與國內相通之處。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進化”當然提升了生活水平,可是正如本書前言所說,大型商超里只有簡單的購物行為,而那些日漸消失的小店中曾充滿人情味。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