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編補詩人(149名)
1. 童敬仲(十二畫)……1
2. 郭麟孫(十畫)……1
3. 王無咎(四畫)……1
4. 彭萊山(十二畫)……2
5. 劉近道(六畫)……2
6. 陳平埜(野)(七畫)……2
7. 張葵軒(七畫)……3
8. 梁塵外(十一畫)……3
9. 張鼎(七畫)……4
10. 鄭中隱(八畫)……4
11. 顧近仁(十畫)……5
12. 宋景元(七畫)……5
13. 汪稱隱(七畫)……5
14. 劉悅心(六畫)……6
15. 仇仁父(四畫)……7
16. 湯北村(子文)(六畫)……7
17. 紀德緯(六畫)……8
18. 奧屯(十二畫)……8
19. 陳梅南(七畫)……8
20. 孫光庭(六畫)……9
21. 蕭濤(又作燾)夫(十一畫)……10
22. 李敬則(七畫)……10
23. 劉芳潤(六畫)……10
24. 周汝明(八畫)……11
25. 胡宣(九畫)……11
26. 王道州(四畫)……11
27. 心禪師(四畫)……12
28. 史宗(五畫)……12
29. 吳含靈(七畫)……12
30. 丘舜中女(五畫)……13
31. 趙德麟妻(九畫)……13
32. 晞發道人(十一畫)……13
33. 陳古莊(七畫)……14
34. 徐冰壑(十畫)……14
35. 杜竹處(七畫)……14
36. 吳愚隱(七畫)……14
37. 錢肯堂(十畫)……15
38. 高端叔(十畫)……15
39. 安光遠(六畫)……16
40. 權巽中(六畫)……16
41. 釋玄覺(十二畫)……16
42. 周會卿(八畫)……17
43. 胡文卿(九畫)……17
44. 吳士剛(七畫)……17
45. 趙公茂(九畫)……18
46. 柴史君(十畫)……18
47. 吳垕(厚)(七畫)……18
48. 吳竹洲(七畫)……19
49. 丁監黼(二畫)……19
50. 坐忘居士房公(七畫)……19
51. 陳正獻(七畫)……19
52. 龔德莊(號達齋)(十一畫)……20
53. 河汾王氏(名字不詳)(八畫)……20
54. 林子(八畫)……20
55. 張甫(七畫)……21
56. 林性老(桂高)(八畫)……21
57. 徐淵子(十畫)……21
58. 陳西軒(七畫)……22
59. 方應發(四畫)……22
60. 陳子寬(七畫)……22
61. 黃紹谷(十一畫)……22
62. 傅子淵(十二畫)……23
63. 趙次山(九畫)……23
64. 黃自信(十一畫)……23
65. 黃元肇(十一畫)……24
66. 杜濠州(字世興)(七畫)……24
67. 偉屏巖(六畫)……24
68. 汪功父(七畫)……25
69. 邵絜矩(七畫)……25
70. 默成(十六畫)……25
71. 潘竹真(十五畫)……25
72. 孫雪窗(六畫)……26
73. 陳大經(七畫)……26
74. 潛仲剛(十五畫)……26
75. 營玉澗(十一畫)……26
76. 釋雪屋(十二畫)……27
77. 陳舜民(七畫)……27
78. 李云卿(七畫)……27
79. 劉相巖(六畫)……28
80. 柳月澗(九畫)……28
81. 錢竹深(十畫)……28
82. 劉藥莊(六畫)……29
83. 陸象翁(七畫)……29
84. 張石山(七畫)……30
85. 秋巖上人(九畫)……30
86. 趙師干(九畫)……30
87. 陳南齋(七畫)……31
88. 李黃山(七畫)……31
89. 林丹巖(八畫)……32
90. 劉正仲(六畫)……32
91. 張仲實(七畫)……32
92. 俞好問(九畫)……33
93. 繆淡圃(十四畫)……33
94. 唐師善(十畫)……33
95. 高景仁(十畫)……34
96. 梅方(十一畫)……34
97. 金拱之(八畫)……35
98. 恩上人(十畫)……35
99. 裴晉公(十四畫)……35
100. 王次卿(四畫)……35
101. 惠先覺(十二畫)……36
102. 微上人(十三畫)……36
103. 林時敷(又作旉)(八畫)……36
104. 李覿(七畫)……37
105. 曾宗元(十二畫)……37
106. 李晉壽(七畫)……38
107. 許總卿(六畫)……38
108. 制帥(八畫)……38
109. 李憲仲(七畫)……39
110. 施淵然(少才)(九畫)……39
111. 馮頎(五畫)……39
112. 胡公武(九畫)……39
113. 段延齡(九畫)……40
114. 杜澤之(七畫)……40
115. 陳夢錫(七畫)……40
116. 趙子野(九畫)……41
117. 林景思(八畫)……41
118. 李才翁(七畫)……41
119. 張武子(七畫)……42
120. 唯己(十一畫)……42
121. 柳師圣(九畫)……42
122. 傅野(十二畫)……43
123. 石起(五畫)……43
124. 吳孝宗(七畫)……43
125. 徹上人(七畫)……43
126. 良玉(七畫)……44
127. 葛和仲(十二畫)……44
128. 劉淵材(六畫)……44
129. 毛麾(四畫)……45
130. 一山魁(一畫)……45
131. 王堯臣(四畫)……46
132. 王雋父(四畫)……46
133. 王達善(四畫)……46
134. 孔文杓(四畫)……46
135. 仇遠(四畫)……47
136. 厲白云(五畫)……47
137. 江石卿(六畫)……47
138. 孫元京(六畫)……48
139. 劉光(六畫)……48
140. 劉莊孫(六畫)……48
141. 孟淳(八畫)……49
142. 陳一齋(七畫)……49
143. 陳士表(七畫)……50
144. 俞唯道(九畫)……50
145. 俞伯初(九畫)……50
146. 胡方(九畫)……50
147. 趙泉南(九畫)……51
148. 鄭子封(八畫)……51
149. 釋恢大山(十二畫)……51
中編補詩事(132則)
1. 東坡著述用典……53
2. 作詩不憚屢改……53
3. 詩之誤讀……54
4. 米芾書詩索端硯……54
5. 米芾狂怪……55
6. 歐陽修、王安石贈答詩……55
7. 夏竦詩好屬對……55
8. 丁謂榮辱兩忘,不廢筆硯……55
9. 洛下文人群體……56
10. 王安國生性亮直……56
11. 韓琦德量才智……56
12. 王安石壓抑郭祥正……57
13. 王安石變法,內部反對強烈……57
14. 曾公亮長于四六……57
15. 劉攽喜謔玩……58
16. 王琪性滑稽……58
17. 歐陽修的官風……58
18. 范仲淹力薦石介為諫官……58
19. 宋祁帶《唐書》于任所修刊……59
20. 陳執中為人嚴重,與人少周旋……59
21. 蘇軾、蘇轍兄弟大撻呂惠卿……59
22. 穆修倡古文,革文風……60
23. 對韓愈詩、歐陽修詩評價不同……60
24. 宋代官員,允許公開買賣妓人……60
25. 蘇舜欽的書與詩……61
26. 常秩與歐陽修:不上朝與已下朝……61
27. 王汾“口吃”……61
28. 孫覺、孫洙皆髯……62
29. 吳處厚上書封程嬰、公孫杵臼……62
30. 宋太祖稱頌李昉……62
31. 高言不顧名節……63
32. 寇萊公誓神插竹表忠烈……63
33. 張俞訐鯁太直,不得意……63
34. 陳搏學識通廣……63
35. 蔡君謨改范仲淹詩……64
36. 張齊賢飲食過人……64
37. 劉過以詩鳴江西……64
38. 周夢與喜慍不形于色……65
39. 孫覿銘志,文名獵獵……65
40. 孫儗詩多散佚不傳……65
41. 山谷浩然之氣,百折不衰……65
42. 吉州三公……66
43. 陳瓘名節之重……66
44. 喻汝礪謂“八陣圖”不自諸葛亮始……67
45. 王令(逢原)、邢居實(敦夫)短壽……67
46. 陳(慥)季常老婆為“河東獅子”(兇妒)……68
47. 張詠為一代偉人……68
48. 東坡慕樂天……68
49. 陳無己(師道)《妾薄命》脫胎于張籍《節婦吟》……69
50. 李清照序趙明誠《金石錄》……69
51. 蘇轍批評李白詩“華而不實”……70
52. 宋皇愛詩亦能詩……70
53. 許洞能詩……71
54. 詩申規警……72
55. 蘇過亦學淵明……72
56. 宋代武夫詩……73
57. 宋代婦女詩……73
58. 王安石嘆愛王欽臣……74
59. 鄭文寶集兵火散亡……74
60. 俞紫芝,王荊公極善之……74
61. 陳輔之少為荊公所知……75
62. 袁世弼被歐陽修、王安石引為“知友”……75
63. 王令既知于王安石,而聲譽赫然……75
64. 司馬光師范來世……76
65. 宋郊奉詔更名……76
66. 魏泰尤能談朝野趣事……76
67. 張詠性極清介……76
68. 杜衍以清德直道聞天下……77
69. 張昭能詩善畫……77
70. 劉攽論新法不便受斥……77
71. 晏殊作品乃過萬篇……77
72. 趙概為人重厚……78
73. 李建中以林泉自娛,善書法……78
74. 契丹人喜誦魏野詩……78
75. 楊億年少入闕下……79
76. 杜默(字師雄)為歌豪……79
77. 蘇舜卿不牽世俗……80
78. 石曼卿自任于古道……80
79. 翁挺,天下之奇才……81
80. 東坡影響超過歐公……81
81. 蘇門四學士……81
82. 蔡耕道慷慨自許……82
83. 邵雍:兒童奴隸皆知尊奉……82
84. 丁謂貶竄十五年……83
85. 龔況所交游皆一時名士……84
86. 江暐事母極孝……84
87. 范成大以詩名一代……84
88. 晁公邁以文學稱……84
89. 朱敦儒嘗三召不起……85
90. 胡公武為胡銓猶子……85
91. 徐俯以詩酒自娛……85
92. 晏殊以文學謀議為任……86
93. 沈東山林野逸之氣……86
94. 李庚沉酣萬卷,不與人通……86
95. 王正己自校書……87
96. 王禹偁能為歌詩……87
97. 鮮于瑰累舉不第……87
98. 史伯強時時醉中罵坐……87
99. 毛升負氣不群……88
100. 陳亮跌宕不羈……88
101. 楊萬里與風月之約……88
102. 趙蕃乃公朝尊老……89
103. 王介素與荊公不相能……89
104. 劉過與辛棄疾酬唱亹亹……89
105. 徐鉉杰出于“三徐”……90
106. 孫覿歷踐四朝……90
107. 陳瓘名節之重……91
108. 謝希孟有古淑女幽閑之風雅……91
109. 王義豐以其集名稱人……91
110. 司馬光于德義甚于利欲……91
111. 俞清老脫逢腋著僧伽黎……92
112. 吳含靈俗呼為“吳猱”……92
113. 趙德麟妻:二十八字媒……92
114. 甘泳平生不娶……93
115. 曹緯、曹組兄弟俱有俊才……93
116. 柳開任氣凌物……93
117. 曹翰有宏才偉特之度……94
118. 唐詢、唐詔兄弟俱擅一時之譽……94
119. 呂祖謙氣度沖和……94
120. 文同作詩騷亦過人……94
121. 郭功甫(又作父)為李謫仙后身……95
122. 劉邊于月泉吟社賦詩……95
123. 趙良淳守土死節……95
124. 鄭若春松泉之趣……96
125. 王石澗作詩紓憂娛老……96
126. 陳之奇以道德著于鄉……96
127. 蔣仲武鄉評無不以善人長者稱之……97
128. 詹默被陸游祖父引為上客……97
129. 唐長孺有《藝圃小集》……97
130. 唐師善與其父詩聲震江湖三十余年……98
131. 唐棣作詩之暇,留意于畫……98
132. 諶祜使律詩中興……98
下編補詩評(202 則)
1. 韓駒(字子蒼)詩淡泊而奇麗……100
2. 蘇、黃、王三家詩各有特點……100
3. 蔡百衲(百衲居士)評宋四人詩……101
4. 潘大臨多佳句,然其貧……101
5. 文與可詩尤精絕……102
6. 王琪詩深淳獨至……102
7. 謝逸詩造語而工……102
8. 陳與義一洗舊常畦徑……102
9. 王铚文詞俊敏……103
10. 蘇、梅并稱而詩風相反……103
11. 邢居實用筆縱橫……104
12. 思聰詩如水鏡以一含萬……104
13. 陳淵詩得歐陽修喜歡……105
14. 秦覿詩需刮目視之……105
15. 徐俯作詩立意不蹈襲前人……105
16. 山谷詩取法于謝師厚……106
17. 謝逸評江西詩社中人……107
18. 王直方才出群雄……108
19. 邵雍評“四賢”詩……108
20. 許大方超然自放……108
21. 秦觀無憂而為憂者之詞……108
22. 石曼卿以氣自豪……109
23. 徐積(字仲車)非雕繪……110
24. 賀鑄善取唐人遺意……110
25. 王安石詩精深……111
26. 李宗易(字簡夫)詩曠然閑放……111
27. 吳可(字思道)詩咄咄逼近……111
28. 鄭文寶愛尚杜詩……112
29. 李昉詩務淺切……112
30. 蘇轍為“人龍”……112
31. 蘇軾真謫仙人也……113
32. 趙師民詩筆秀麗……114
33. 滿子權詩雄勁……114
34. 徐積歷評曾鞏、蘇軾、黃庭堅、張耒、歐陽修、
孫明復、石介……114
35. 吳處厚頗怪駭……115
36. 文瑩語雄氣逸……115
37. 晏殊詩文富貴出于天然……115
38. 秘演善詩好論天下事……116
39. 林逋平澹邃美……116
40. 王禹偁詩語迫切而意雍容……116
41. 楊徽之詩神骨冰清……116
42. 張師正(字不疑)詩有余蘊……117
43. 鄭獬詩飄灑清放……117
44. 潘閬詩有唐人風格……117
45. 花蕊夫人其辭甚奇……118
46. 梅堯臣(圣俞)詩凄清……118
47. 蘇舜欽詩波瀾洶浩……120
48. 謝伯初雄健高逸,謝希孟隱約深厚……121
49. 江休復詩清淡閑肆……121
50. 穆休詩深峭宏大……122
51. 宋綬(字公垂,謚宣獻)詩豪橫不可挫……122
52. 王平甫詩博而深……122
53. 丁寶臣(字元珍)詩清新俊逸……122
54. 陳無己評王安石、黃魯直晚年詩……123
55. 曾季貍比較山谷、張耒、潘邠老詩……123
56. 陳洙詩質美而秀……123
57. 邵雍詩切道理……123
58. 評楊億、劉筠之“西昆”詩……124
59. 強幾圣(名至)思致逸發……124
60. 宋君淡而實腴……125
61. 王綱語精而意婉……125
62. 李光詩清絕可愛……125
63. 張元干文詞雅健……125
64. 王大受常造其微……126
65. 劉炎刻琢精麗……126
66. 劉克莊、劉克遜兄弟詩相上下……126
67. 崔鷗詩亦清麗可愛……127
68. 嚴羽長歌激古風……127
69. 王秬追迫陶謝……128
70. 許玠雄辨慷慨……128
71. 王質雋放豪逸……128
72. 劉儗新警峭拔……129
73. 朱松天然秀發……129
74. 李若水詩有風度……129
75. 謝薖詩似謝朓……129
76. 楊萬里道今人不能道語……130
77. 陳師道真趣自然……130
78. 劉季孫慷慨有氣……131
79. 方唯深精詣警絕……131
80. 姜夔頗解音律……132
81. 倪龍輔不肯為里巷歌謠語……132
82. 祖可清整麗密……132
83. 唐庚不在秦、晁之下……133
84. 陸游南渡以后為一大宗……133
85. 蕭德藻才慳于誠齋……133
86. 朱復之為詩有思致……134
87. 葉適詩未嘗深加意……134
88. 李壁絕句有似半山者……134
89. 石介殊有氣格……135
90. 林同(字子真)五言超倫絕類……135
91. 李丑父清婉而有味……135
92. 方翥詩雄放如太白……135
93. 高翥擷百氏余芳……136
94. 朱熹精微之蘊……136
95. 林敏功不為險怪奇靡……136
96. 王寀清麗絕人……137
97. 戴敏風度雅遠……137
98. 宋十家詩風格……137
99. 韓持國情致風流……138
100. 李廌意趣不凡……138
101. 高荷學杜子美作五言……139
102. 蘇洵詩精深有味……139
103. 張先樂府掩其詩聲……139
104. 鮑慎由高妙清新……140
105. 張耒詩自然奇逸……140
106. 蔡載(天任)語簡而意遠……140
107. 呂居仁渾厚平夷……141
108. 夏倪(均父)變化不測……141
109.“蘇門四學士”各有所長……141
110. 參寥無一點蔬荀氣……142
111. 柳開首變宋初儷偶之風……143
112. 毛澤民情文兼厚……143
113. 印元發秀靜清狂……143
114. 制帥雄健……144
115. 喻良能有晉宋風味……144
116. 張孝祥詩清婉而俊逸……145
117. 李遠語新格健……145
118. 歐陽鈇清厲秀邃……145
119. 胡銓益加恢奇……145
120. 趙善括要歸于實用……146
121. 王從(字正夫)清峻簡遠……146
122. 張嵲詩閑澹高遠……146
123. 尹師魯詩辭約而理精……147
124. 王庠有古作者風力……147
125. 謝民師詩賦如行云流水……147
126. 楊冠卿詩精深雄健……147
127. 郭從范詩風清婉精致……148
128. 王令俯睨漢唐……148
129. 沈東詩含臺閣風骨……148
130. 夏竦老尤雄健不衰……149
131. 周邦彥經史百家盤屈于筆下……149
132. 向子諲詩風與陶、白相似……149
133. 曹勛出使詩有烈士之氣……150
134. 李璜筆力雄邁……150
135. 魏野為詩清苦……150
136. 何郯有孟東野之風……151
137. 晁載之涉奇太早……151
138. 崔德符有唐人風……151
139. 杜默,蘇子瞻頗陋之……151
140. 蘇舜元詩豪麗……151
141. 丁謂憸巧險诐……152
142. 劉筠侔揣情狀,音調凄麗……152
143. 寇準多得警句……152
144. 陳堯佐清警永雋……152
145. 汪斗山意圓而語澤……152
146. 王樵所思婉語勁……153
147. 胡直內曳踨長歌……153
148. 連文鳳其詩之苦,嗚咽之至……153
149. 陳薦(薦)辭致清絕……153
150. 楊軒詩句句精煉……154
151. 李正民氣韻豪邁……154
152. 楊樸詩膾炙人口……154
153. 鄭思肖倍懷亡國哀痛……155
154. 衛宗武末世詩似候蟲聲……156
155. 湯炳龍詩肆麗清邃……156
156. 謝枋得傷時甚隱而切……157
157. 孫次翁詠嬌娘詩文富而麗……157
158. 曹良史詩雄行輩間……158
159. 胡汲古詩思遠而優游……158
160. 胡柳堂詩鋒逼人……158
161. 王蒙泉詩峭刻峻潔……158
162. 王煒翁詩縝密而思暢達……159
163. 羅濟川詩思清語俊……159
164. 章明甫詩思深辭苦……159
165. 凌馭詩思婉媚而語清新……159
166. 翁真卿詩韻遠而意深……159
167. 張兄詩事核而思遠……160
168. 宋君巽詩意圓語澤……160
169. 趙史君詩有沖邃閑遠之韻……160
170. 程楚翁詩悴然而思深……160
171. 何梅境不在王、謝風流下……161
172. 林德陽詩有古意……161
173. 楊夢錫詩縱橫運轉……161
174. 田端彥其詩清新可愛……161
175. 張疆有平視曹、劉、沈、謝意思……162
176. 葛元白風雅之致隱然……162
177. 胡溫升行文波瀾議論磊落……162
178. 薛仲經大雅之風猶在……162
179. 彭醇詩槁而滋……162
180. 郭公忠具有蕭散之趣……163
181. 余補之筆墨勁健精絕……163
182. 許大方言語超然,自放于塵垢之外……163
183. 李援惠韻格清奇……163
184. 宋君詩辭高寒……163
185. 王菊山詩氣溫而不浮……164
186. 范覺氏清制皆灑落……164
187. 趙見獨作語平淡高古……164
188. 俞宜民思尚遠而語尚近……164
189. 劉士元詩翳然幽蔚……164
190. 王修竹詩有飛出宇宙之意……165
191. 馬靜山詩意寄言外……165
192. 汪稱隱詩夷易而有沉潛……165
193. 余好問詩精鍛細敲……165
194. 吳飛(云龍)短篇近體不尚工巧……166
195. 恩上人其詩清峭刻厲……166
196. 舒用章不隨時好,稍近古……166
197. 羅志仁詩律未脫“江西”……166
198. 張南湖詩似其為人“深目而癯”……167
199. 王居正詩無一艱澀寒儉之態……167
200. 高景仁其詩大抵皆出于和平……167
201. 潘善甫(名彌堅)鏟奇崛,趨平粹……168
202. 蔚上人晚更老辣,尤苦說梅……168
附錄一
由《宋詩話全編》補闕宋詩僧,看宋僧詩風格之特征……169
張之翰《西巖集》補闕宋詩人的資料價值和詩論意義……174
方鳳及其詩論……183
文天祥對補佚宋詩人的貢獻……188
何夢桂補佚宋詩人(詩評)22 則……192
衛宗武《秋聲集》補缺《全宋詩》十人……199
陸游對宋詩的拾遺……205
陸游究竟活了多大歲數?……211
胸中原自書萬卷,奪胎換骨亦必然
—關于“奪胎換骨”之再辯護……214
宋詩流變中的另一道風景線
—宋人將“學杜”與“尊韓”并舉……225
宋人學杜的美學密碼
—宋詩發展的一種現象解析……231
附錄二
補詩人索引……236
后記……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