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八代詩匯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23034
- 條形碼:9787559623034 ; 978-7-5596-2303-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八代詩匯評 本書特色
至元集林-《八代詩匯評》精選、精校、精注漢、魏、晉、宋、齊、梁、陳、隋詩作109首。學術顧問:葉嘉瑩、樓宇烈、薛永年、龔鵬程、劉躍進、蔣寅、楊念群。陳丹青先生親筆題寫叢書名。 1.《八代詩匯評》對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時期詩家的代表作進行注釋、匯評,全書資料豐富,論斷審慎,具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 2.裝幀設計精美,布面精裝,并采用了封面壓凹、燙金、燙白工藝。 3.封面由陳丹青先生親筆題字;封底為青年書法家王維題寫;封面拓片來自老一代國博、故宮雙料專家傅大卣先生拓并藏的二十四字吉語漢磚;具備相當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 本書依體例分小傳、注釋、匯評三部分。收集作品全,資料翔實,考訂嚴謹,具有較強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 各選錄詩家,均附以小傳,或明其歷史功績,或正其文學史地位。 各選詩就難解之字詞加以箋釋。 各選詩后均匯錄名家之評。然“匯評”并非網羅無佚,而只匯錄就詩之為詩予以賞析者。捕風捉影,或牽強比附之解,均棄而不錄。
八代詩匯評 內容簡介
1.《八代詩匯評》對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時期詩家的代表作進行注釋、匯評,全書資料豐富,論斷審慎,具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 2.裝幀設計精美,布面精裝,并采用了封面壓凹、燙金、燙白工藝。 3.封面由陳丹青先生親筆題字;封底為青年書法家王維題寫;封面拓片來自老一代國博、故宮雙料專家傅大卣先生拓并藏的二十四字吉語漢磚;具備相當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 一、八代詩之選,有近代湘人王闿運,由漢迄隋,分體而錄。今人葛曉音著《八代詩史》,推衍八代詩遞嬗之由,縷析特點,又擇其代表而重點分析之。本書所選八代詩,亦分漢、魏、晉、宋、齊、梁、陳、隋。與曹魏對峙之蜀漢、孫吳,雖有文人,然其詩實乏善可陳,故未選擇;與南朝并列之北朝,雖不魏收、王褒等詩家,然較之南朝,相形見絀,亦未檢錄。世多將庾信系于北周,然其根柢乃在蕭梁,故本書系于梁。 二、詩之選若究其源,可溯至《三百篇》,其次則為漢樂府。訪諸民間,刪削以傳。故存留之篇什,可推究刪削者之意圖。本書所選,以高步瀛先生“舉要”之名為蘄向:選錄某時代之詩家,以見出此一時代之特色;選錄某一詩家之代表作,以見出此一詩家之特色;選錄某一體式之詩,以見出此一體式之特色。 三、各選錄詩家,均附以小傳,或明其歷史功績,或正其文學史地位。 四、各選詩均以今之整理通行本為底本,故未就文本之異多所校刊。 五、各選詩就難解之字詞加以箋釋,易曉者從略。 六、各選詩后均匯錄名家之評。然“匯評”并非網羅無佚,而只匯錄就詩之為詩予以賞析者。捕風捉影,或牽強比附之解,均棄而不錄。
八代詩匯評 目錄
序
漢詩二十九首
劉邦詩一首
大風歌
項羽詩一首
垓下歌
劉徹詩一首
秋風辭并序
班婕妤詩一首
怨歌行
梁鴻詩一首
五噫歌
班固詩一首
詠史
張衡詩一首
四愁詩其一
秦嘉詩一首
留郡贈婦詩三首其一
辛延年詩一首
羽林郎
宋子侯詩一首
董嬌嬈
蔡琰詩一首
悲憤詩
漢樂府詩九首
戰城南
有所思
上邪
陌上桑
長歌行
上山采蘼蕪
飲馬長城窟行
白頭吟
孔雀東南飛
古詩十九首九首
行行重行行
今日良宴會
西北有高樓
庭中有奇樹
迢迢牽牛星
回車駕言邁
驅車上東門
生年不滿百
客從遠方來
魏詩十八首
曹操詩四首
蒿里行
短歌行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王粲詩一首
七哀詩三首其一
劉楨詩一首
贈從弟三首其二
曹丕詩一首
燕歌行其一
曹植詩八首
野田黃雀行
白馬篇
美女篇
七哀
雜詩其一
雜詩其二
遠游篇
贈白馬王彪并序
阮籍詩三首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詠懷八十二首其十七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一
晉詩二十六首
潘岳詩一首
悼亡詩三首其一
陸機詩一首
猛虎行
左思詩四首
詠史八首其一
詠史八首其二
詠史八首其五
詠史八首其六
王贊詩一首
雜詩
劉琨詩一首
重贈盧諶
郭璞詩三首
游仙詩十九首其一
游仙詩十九首其二
游仙詩十九首其四
陶淵明詩十四首
形影神三首并序
歸園田居五首
游斜川并序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
雜詩十二首其一
擬古九首其七
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一
詠貧士七首其一
詠貧士七首其五
挽歌詩三首其三
飲酒二十首其五
樂府民歌一首
西洲曲
宋詩九首
謝靈運詩五首
登池上樓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石門巖上宿
歲暮
入彭蠡湖口
陸凱詩一首
贈范曄
鮑照詩三首
代出自薊北門行
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四
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六
齊詩五首
謝朓詩五首
玉階怨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王孫游
梁詩十二首
蕭衍詩一首
東飛伯勞歌
范云詩一首
之零陵郡次新亭
沈約詩一首
別范安成
何遜詩二首
臨行與故游夜別
慈姥磯
吳均詩一首
山中雜詩三首其一
陶弘景詩一首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王籍詩一首
入若耶溪
庾信詩四首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七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十七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寄王琳
陳詩三首
陰鏗詩二首
晚出新亭
渡青草湖
韋鼎詩一首
長安聽百舌
隋詩七首
楊素詩三首
山齋獨坐贈薛內史詩二首
贈薛番州
薛道衡詩二首
昔昔鹽
人日思歸
楊廣詩一首
春江花月夜
侯夫人詩一首
春日看梅二首其二
后記
八代詩匯評 節選
劉邦詩一首 劉邦(公元前256或前247—公元前195),沛豐邑(今徐州市豐縣)人。原名季,曾任秦朝的泗水亭長(低于縣一級的行政建制長官,級別相當于現在的鄉長)。秦并六國后,天下并不太平。加之始皇父子以法家思想鉗制天下,激怒人心。劉邦在鄉里親臨看來是個潑皮無賴,但其實他胸懷天下。豐西澤縱放驪山徒之后,開始了反秦大業。在芒碭山制造龍脈等輿論,為自己的起義隊伍贏取人心。之后奪沛縣、豐邑,攬張良、韓信等,攻昌邑,奪關中,定三秦,決垓下,通過一系列征戰,*終君臨天下。劉邦不僅奠定了漢家四百年的基業,也提倡并促成了由楚風、儒風和黃老之風構成的西漢世風的形成。他死后群臣商定加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然后人多從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稱劉邦為漢高祖。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錄其詩兩首:《大風歌》、《鴻鵠歌》。 大風歌 選自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史記高祖本紀》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①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釋】 ①威加海內:威震天下。加:凌駕。 【匯評】 1.【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九:高祖《大風》之歌,雖止于二十三字,而志氣慷慨,規模宏遠,凜凜乎已有四百年基業之氣。 2.【宋】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上:漢高帝《大風歌》,不事華藻,而氣概遠大,真英主也。 3.【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二:《大風》三言,氣籠宇宙,張千古帝王赤幟,高帝哉? 又曰:《大風》安不忘危,其霸心之存乎? 4.【清】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一:神韻所不待論。三句三意,不須承轉,一比一賦,脫然自致,絕不入文士映帶。豈亦非天授也哉! 5.【清】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三:雄駿可以籠罩百代。 6.【清】沈德潛《古詩源》卷二:時帝春秋高,韓彭已誅,而孝惠仁弱,人心未定,思猛士其有悔心乎! 7.【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大風》、《柏梁》,七言權輿也。 8.【清】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三:《文中子》謂“安不忘危,霸心之存”,《丹陽集》謂“志氣慷慨,規模宏遠,凜凜乎已有四百年基業之氣”,良然。 ……
八代詩匯評 作者簡介
劉曉亮,暨南大學文學博士,廣東開放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講師。廣東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理事,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出版詩詞集《妍媸集》(香江文藝出版社)1部。主編或參編《宋詞鑒賞詞典》(崇文書局)、《唐宋文學作品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等古典詩文賞析、教材多部。在《文獻》、《杜甫研究學刊》、《國學季刊》、《暨南史學》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要研究領域:杜詩學研究、20世紀學術史及傳統文化的近現代轉型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