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陳乃乾日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27034
- 條形碼:9787101127034 ; 978-7-101-12703-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陳乃乾日記 本書特色
了解陳乃乾先生學問生平的**手資料。 了解民國時期文獻流傳、古書流通的上佳資料。
陳乃乾日記 內容簡介
陳乃乾在出版、學術兩界地位尊崇,組織過多種重要文獻的出版,且交往極為廣泛,從業一生,所經所見,殆非同時之人能及。其日記上起1922年,下至1966年,跨度長達四十余年,內容豐富,可想而知。近人感時傷事,借筆墨抒胸臆,往往形諸日記,連篇累牘,不能自休;陳乃乾日記與此頗異,言簡意賅,每日多不過數百字,而富有價值:如訪書經歷、掌故見聞、版本考訂、編纂工作、人物交往……乃至一時物價,甚或偶聞驗方,一一形諸筆墨,直截明快,便于學者讀用。鑒于陳乃乾日記的重要史料價值,今予出版,以饗讀者。 陳乃乾在出版、學術兩界地位尊崇,組織過多種重要文獻的出版,且交往極為廣泛,從業一生,所經所見,殆非同時之人能及。其日記上起1922年,下至1966年,跨度長達四十余年,內容豐富,可想而知。近人感時傷事,借筆墨抒胸臆,往往形諸日記,連篇累牘,不能自休;陳乃乾日記與此頗異,言簡意賅,每日多不過數百字,而富有價值:如訪書經歷、掌故見聞、版本考訂、編纂工作、人物交往……乃至一時物價,甚或偶聞驗方,一一形諸筆墨,直截明快,便于學者讀用。鑒于陳乃乾日記的重要史料價值,今予出版,以饗讀者。
陳乃乾日記 節選
1923年2月5日:晚間至來青閣,李迪凡挾破書來,韻齋檢得鈔本詩集一冊,首尾殘缺。告余曰此書作者與錢牧齋同時,當是善本。余一見即審為魏雪竇詩,亟購之,歸家取《續甬上耆舊詩》勘之,果然。 1929年12月6日:至南洋中學檢閱道家各書。致叔雍信,略云:日前于嘉業堂晤言,弟謂劉氏曾刻《渚山堂詞話》,兄與授老皆不信,今檢敝篋竟得之,且確為劉氏所刻,自信記憶力尚不弱。公等既假嘉業堂為機關,作大規模之征集,乃于劉刻各書曾未省識,則不免舍近而務遠矣。 1929年12月16日:夜間壽祺來,因同往伊店中觀書,取孫默《十六家詞》,謝章鋌《賭棋山莊詞話》,顧陳垿 《洗桐軒集》、《抱桐軒集》。顧氏有桐,為陳垿之祖所手植。歲庚申,桐忽凋瘁,而陳垿之父卒,故庚申以前稱“洗桐孫”,庚申以后稱“抱桐子”。昨晚授經語我云,劉氏近檢出抄本《顧賓陽年譜》,不知“賓陽”為何如人,余一時竟不能答,今日適得此集,亦奇事也。 1930年5月26日:閱肆得郝懿行筆記、詩文詞集十六冊,為刊板未畢工時初印本,今通行本《郝氏遺書》中無之。 又得黃文旸《掃垢山房詩鈔》四冊。 余昔年校印黃氏《曲海總目》,以未悉黃氏生平為憾,今得此書可考知其行略,真快事也。 1933年2月8日:在來青閣見一舊刻《稗史續編》,共四卷,題“金陵吳翔鳳鳴岡輯”。取歸細審之,乃即《觚剩續編》也,殆坊賈得其板而妄改者。 1922年10月17日:自今日起發愿為日記。 1929年12月27日:連日忙亂,未寫日記,以后仍擬踵為之,不使間斷。 1930年2月28日:自文霞病后心緒惡劣,久不寫日記,今后擬賡續之。 1931年4月4日:連日整理什物甚忙,未寫日記。 1938年5月14日:不寫日記多日矣。 1944年3月16日:不寫日記者五日矣。 1950年9月1日:此數日憊甚,未寫日記,過后竟不能追憶矣。 1950年10月29日:亞子以戲言失歡,竟于臨行時肆口詆誣,以致發生許多波折,幾至受累。旬日以來心緒惡劣,未寫日記,此事當另文詳記之。 1951年7月8日:余每晚回家寫日記甚簡略,且僅及私事。今日文獻會發出表格,要填一月至六月工作。 事過境遷頗難追憶,自今始以日記冊存會中,兼記公私諸事,而同人瑣事及讀書所得均綴焉。
陳乃乾日記 作者簡介
陳乃乾(1896.9—1971.2),浙江海寧人,文獻學家、編輯出版家。陳氏致力版本目錄學研究與古籍流布數十年,先后任職上海進步書店、大東書局、上海市通志館、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等處,編有《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影刊宋金元明本詞》、《清代學術叢書》等;撰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索引》、《室名別號索引》、《清代碑文通檢》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