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記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128328
- 條形碼:9787517128328 ; 978-7-5171-2832-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記得 本書特色
“雄風文叢”中的作品總能較為準確地反映時代的本質、生活的主潮、人民的呼聲和愿望,總能給人審美的愉悅、心智的啟迪與精神的鼓舞與激勵。或者換句話說,在我們看來,這套叢書里的作品,正是當下社會需要與人民期待的那種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有道德、有溫度、有筋骨又有個性和神采的作品。
★ 2018年中國言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中國當代zui-ju實力作家散文集。
★ 由中國散文學會會長王巨才主編,李駿虎、吳克敬、呂向陽、任林舉、石舒清、王昕朋、野莽、肖克凡、溫亞軍、吳克敬、李駿虎和秦嶺等國內知名作家攜手打造的一場文化盛宴。
★ 集中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當代zui-ju實力作家心路歷程和文學生涯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記得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的多篇散文,主要描述了作者自己在那個浩蕩年代以及新時期的人生歲月和經歷的點點滴滴。其中主要包括:兒時經歷、我的父母親以及家庭、重回兒時故地所感等等。作品內容包羅萬象、感情豐富,三代之間感情刻畫尤為突出。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記得 目錄
土改時期的母親 / 1
那個時期的保姆 / 4
二母相爭 / 9
鍋底灘遇險記 / 12
石板下的竹泥小屋 / 16
守望雙木橋 / 19
一刀劈成兩半的家 / 22
父子恩怨 / 26
讀書記 / 29
買書記 / 33
記暑假里的一件事 / 37
學木匠的故事 / 40
那天夜里我差點兒犧牲 / 43
我的生日 / 47
九月九的風景 / 50
紅兒之死 / 55
臨終的遺恨 / 58
教書的彭先生 / 62
看病的彭先生 / 67
寫信的彭先生 / 72
兩張老照片和一封金婚賀電 / 75
撕掉的悼詞 / 78
母親的心 / 84
觀音的瓷像 / 88
重讀三十年前家書 / 95
一周年祭 / 108
兩周年祭 / 113
三周年祭 / 115
第四個清明節 / 117
竹影里的爸爸 / 120
天寶尋夢 / 153
關于記憶 / 181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記得 節選
九月九的風景 有一首歌子的頭兩句是:“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每有藝人歌唱,我都會聆聽三分鐘之久,細品其味,尤其身在旅途的時候。讀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弟兄》,可知這個九月九是中國的陰歷,即登高賞菊的重陽節。人若以陰歷正月初一出生推算,能活滿二百七十九天左右者,走到九月九都沒問題。然而,九月九只是一個時間的概念,空間在哪里則不得而知。 若再將人生比作一條路,那條路又是限速的,曲曲彎彎,窄窄寬寬,跌跌宕宕,伏伏起起,走到盡頭就很需要一些時間。高速路好倒是好,走起來反而要吃大虧,因為它節省了時間,同時也節省了生命的長度。當然有人在一生中,可能會上一次高速,譬如要走破腦殼運,或者要倒八輩子霉,但聽得馬達一響,呼隆幾下就到達了人生的極點,要么上天,要么入地,要么先上天然后再入地。 同時我還在想,這條路的中途有沒有三岔口,走上三條甚至更多岔路的人,他們的九月九又各自落腳何處。后來我假裝反思的樣子問自己,在我這長長的一生中是否走錯過路,回答肯定是走錯過的,*錯時一天要錯好多次,被小鬼騙喝了孟婆湯一般。不過有幾個緊要三關處,我似乎是走對了,這就決定了我今天還能安靜地坐在電腦前面,以過來人的身份寫下這篇可做紀念的文字。 先說父親,不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么?我的父親年輕時走路不慎,走著走著被人把一頂做好的“帽子”戴在了頭上,而且他這一戴還牽連到我。于是在我不滿十五歲的那一年,我回到我們的老家和他患難與共。這種特殊生活,其實是很豐富多彩的,并非電影電視中演的那么千篇一律,時而還有奇跡發生,比方說負責監督和改造他的大隊黨支部書記,破例不拿他當右派看,卻口口聲聲以先生相稱,把全世界*輕的農活兒連貧下中農都不舍得安排的偏要安排給他。如撿糞,如刮田埂,如給社員們記工分,后來還索性提出來和他搭一個親家,也就是要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我。 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這從天而降的喜訊,怎不教走入人生低谷的人興高采烈,那一天他在大隊黨支部書記家里喝完了親家酒,紅著臉,哼著歌,扛著糞筐一溜小跑回來向我發出通知,不料遭到了我的一票否決。我以離家出走相威脅,全然不顧他的死活,以及他如何去向他的恩公交代。他始而吼,繼而罵,百般手段全部無效之后,*后他軟弱地哭了起來。我們父子只差一點反目成仇。我之所以沒有出走,是因為他知道我會出走而停止了威逼,寧可硬著頭皮去向他的親家請罪。直到事過多年,他平了反,我也有了工作,“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他竟害羞地笑著低下頭去。 有時閑著沒事,我就愛玩假設,假設我十五歲那年是個孝而順從的兒子,父親指東我不打西,今年的九月九日我在哪里,在干什么? 母親當時的工作還在,聽說我們父子之間斗爭異常激烈,寫信讓我到她那里去學木匠。我乘興去了,那個命中不能做我師傅的四川佬,在見到我之前先耳聞了我的父親,唯恐因此而影響了自己的光明前途,他用抑揚頓挫的川言勸我改變人生志向,說,這么秀氣的娃兒,啷格兒不去學個醫噻? 我懂得這叫婉言謝絕,于是又回到父親身邊。這年冬天,我像做著一個春夢,同時還像騙子,去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躲在陰暗角落的右派父親這次扮演著巫師的角色,只是不忍心說出他的讖言,我走時他囑咐我早些回來,我回來他催促我快些吃飯,說完戛然而止,再也沒有了我極想聽到的話。回家后我鼓足勇氣,正要告訴他我又被人婉言地勸出了驗兵場,忽然我看見他閃閃的淚光,才知道這個結果在我不知道的時候他早就知道了。 很多人都能上工農兵大學,我覺得我比很多人強,只可惜我不是工農兵的兒子,本人也不是工農兵,便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身邊的人上了大學,畢了業,分了配,進了首都北京的大機關。有一位曾經在工農兵大學入學表上蓋過公章的大隊會計,也是我們父子險些成仇的知情人,同時還是老牌的初中生,自以為旁觀者清,覺得我已到了人生命運的轉折點上,決定像智叟一樣做我的啟蒙者。他扛著一把鋤頭站在曲線的田埂上,為我講解起了農業知識以外的美術和化學,批評我做錯了一道題,現在重做一遍為時不晚。 我非但沒有醍醐灌頂,反而想起為革命獻身的先烈,渾身肌肉一麻,這次婉言謝絕的是我。 閑下來我又假設,假設我今生做了木匠,當了兵,上了工農兵大學,后者是用化學的技術,我不知道今年的九月九日會在哪里,在干什么? 又有一天,我在一個小學文化的農民家里見到一本撕了封皮的辭典,他家女人用它夾著針線,翻開看了幾頁,書中寫的都是文學藝術家,他們的出身居然一個也不地道,要么是地主的小姐,要么是資本家的少爺。那本辭典紙頁發黃,邊角卷起,里面是豎排版,繁體字,人名和地名的左側畫著短促的波浪線,分明編印于一九五七年之前。雖然如此,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毫無疑問都是資產階級。我懷著無意中找到一丘之貉的激動和喜悅,自以為是另一個哥倫布,發現了自己當不上工農兵大學生以及軍人和木匠,但是,可以當一個文學藝術家。 連我的父親也沒覺察,從這天起我開始了猛烈的讀書和寫作。那年冬天我正滿十八歲,這位十八歲的哥哥可沒心思和小英蓮坐在小河邊,每天勞動一結束就趴在一盞煤油燈下,覺得寒冬不寒,冷風不冷,胸中升起一輪朝陽,眼前由黑暗變得光明一片。第二年我寫完了一部三十萬字的長篇小說,我把它謄在一摞自己油印的稿紙上,給它取了一個象征自己美麗前程的名字,叫作《綠水青山》。 接著我步行三十里路,到縣城的照相館里去照了一張相,計劃在這本書出版時印在扉頁。我懂得那頁有作者肖像的紙比內文要白,要厚,要細膩和光滑,用食指翻動時發出輕微而好聽的聲音。我已讀過很多本薄薄的署名魯迅的書,這個集那個集的,我莫名地喜歡上了這個人,包括那一撮與無產階級不同的小胡子。 然而我的水沒綠,山也沒青,直到現在我已成了老翁,那一部真正的處女作依然密藏在老家的一只油漆斑駁的舊書柜里,每次還鄉我還會打開柜門無限深情地看它一眼。不過我卻因此而名震山城,待到父親平反,雪過天晴,有三家單位搶著要把我招去寫作公文,總結材料和調查報告之類,他們認為這些東西和長篇小說是姊妹藝術,向我鄭重表態,寫得好就把我提拔為股一級的領導干部。我將計就計,裝聾作傻,選了其中一家作為活命的食堂,假以寫作公文之名依然寫著小說。并且開始發表,開始打響,開始出名,開始翅膀硬起來了,十分自信地感到可以離開單位的束縛而去自由任性地寫作了。 這個時候,武漢大學的校長劉道玉不拘一格,挽起褲腳,在珞珈山上一口氣種了“七塊試驗田”,其中的一小塊,是史無前例的作家插班生。 作家插班,這兩個詞語如金風玉露,一旦相逢,便形成一件陌生但卻美妙的事,令天下才子蠢蠢欲動,五名考官翹首待之。蒼天幸我,于兩萬個報名者中被擇優錄取,從“文化大革命”中的初中一年級,插入恢復高考后的大學三年級,跨七級而一步登上了仙山珞珈。 我像作別西天的云彩,作別了銀行,文化館,文聯,像扔下長征路上的輜重,扔下了檔案,工資,戶口,糧油關系和有關組織的一切,裸奔到我的向往之地。這在今日,是一出多幕的荒誕劇,而在當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葉,則是一條必須的生命線。我一心二用,腳踏雙舟,以每年發表作品的數量換得省作家協會的生活津貼,人卻在即將免職的劉道玉耕種的試驗田里,不要命地往上生長著。 畢業后我到了北京,這是我走過很多地方以后,希望*終到達的城市。 越二十五年,我為這位偉大的教育家作傳時,這位曾經也為我們鳴不平的校長告訴我說,我本可以在三十三年前就考上這所大學。那是結束工農兵推薦重新正式高考的**年,讓一個只學一年初中數學的學生考試高中幾何,一個也只學一年俄文的學生考試英語,雖然后者是參考分數,但是前者如得零分,文章寫得再好還是不行。 這也是他執意改革的原因之一。校長怨我,不得零分有一個訣竅,對那道共計十分的選擇題要么全部劃勾,要么全部打叉,因為十道題里總有一道是對的,或者總有一道是錯的,你怎么就那樣笨呢? 他罵我笨,乃是變著花樣夸我誠實。他說當年我如那樣聰明地做了,我就會是今天我的學兄,然而當年會是學兄的我,也未必就是我的今天。 教育家的思想總是讓人受教終生,只要向著一個方向行走,每一條路都是同一條路,*終走到前面的那個曾經走在后面的人,往往都是品性誠實的人。 這條我正走著并且還將走下去的路,的確是向著前方的。然而大凡是路必有分支,如江河,如樹木,更如人之一生。若是路的一側開滿了鮮花,另一側遍布著荊棘,行路人是該醉入花叢,還是踏荊而去,就不僅要看他的追求,還要看他的品性了,這將決定著他明年的九月九會在哪里,在干什么。 ……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記得 作者簡介
野莽,中國當代作家,祖籍湖北竹溪,武漢大學畢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出版長篇小說《紙廈》《尋找汪革命》等十二部,中短篇小說集《窺視》《死去活來》等十五部,散文隨筆集《墨客》《竹影聽風》等六部,系列方志小說《庸國》五卷,長篇傳記《劉道玉傳》兩卷,學術著作《詩說新語》《詩經今譯》等五部,外文版小說集《開電梯的女人》《打你五十大板》《玩阿基米德飛盤的王永樂師傅》三部,以及電影電視《祝你好運》《高爸再見》等,共計五十余部,一千多萬字。獲國內文學獎二十多次,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日、俄等多種文字。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