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人間素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128069
- 條形碼:9787517128069 ; 978-7-5171-2806-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人間素描 本書特色
天津作家肖克凡的小說獲獎無數,讓他久負盛名的是為張藝謀擔任編劇的《山楂樹之戀》。他的散文《人間素描》以老練精短的文字記錄一個個普通人物,從離休老干部到“八零后”小青年,極力展現社會生活百態,從而構成生機盎然而又紛繁駁雜的“都市鏡像”。在《漢字的望文生義》中,作者講述中日韓三國文字含義的異同,如日文“手紙”、韓文“肉筆”等漢字鬧出的誤會,涉筆成趣,令人忍俊不禁。《自我盤點》是作者自我經歷的寫照,體現了“文學的生命是真誠”的寫作觀,不論是遙遠的往事還是新近的遭逢,都留有成長和行進的清晰足跡。《作思考狀》其實是對某些對社會現象的嚴肅思考,有批判也有自省。《懷舊之作》的一個個人、一件件事、一樁樁情感,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件與杰出人物,卻是作者真情實感的記錄。《我說孫犁先生》,文字樸實,情感真摯,表達了對前輩作家獨特的認識與由衷的景仰,在傷逝感懷文章中別具一格。 ——中國散文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原黨組副書記 王巨才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人間素描 內容簡介
《人間素描》是肖克凡的一部散文精選集,共分四輯,分別為東奔西走、自我盤點、作思考狀和懷舊之作,內容涉及訪古覽勝、生命體察、人生思緒和懷想友人。通篇文字流暢、思想深邃、發人深思。作品文字似信手拈來般輕松自然,而細讀之下,即可感受到每篇文章都攜帶著作者靈魂的氣息。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人間素描 目錄
**輯 東奔西走
尋找那個名叫固鎮的地方 / 3
漢字的望文生義 / 8
杭州問茶 / 10
尋訪黑鐵 / 13
種子·土地 / 16
閱讀揚州 / 20
人間素描 / 24
南疆散記 / 30
夜雁蕩的哲學 / 35
你好,攀枝花 / 38
厚土鄞州 / 42
黃岡表情 / 46
太白山小記 / 51
天池花山覽勝 / 56
為有暗香來 / 60
他鄉遇故知 / 64
臨川才子金溪書 / 68
納百溪而歸海 / 71
近看“大同藍” / 76
第二輯 自我盤點
人子課程 / 81
老式電車 / 86
懷念冬季 / 92
旱季虛擬 / 96
夢里夢外 / 100
當年的母親 / 103
鬧鐘 / 105
簽名售書記 / 113
生銹的英雄 / 116
思念米蘭 / 120
記憶深處的糧食 / 123
晨鐘不再響起 / 127
從新港啟航 / 130
穿著32 年前的回力球鞋外出散步 / 134
第三輯 作思考狀
相當于副蒙童 / 139
看青春版《牡丹亭》 / 142
話說《鼠年》 / 145
文化的煩惱 / 148
老公的泛濫 / 152
酒杯里的男人 / 154
激情行動 / 156
從狂歡節想到的 / 162
家的含義 / 164
想起工業題材 / 167
井中汲水為誰忙 / 171
不讀書無感慨 / 174
第四輯 懷舊之作
想起李景章 / 179
指路人 / 183
仰望天堂 / 185
也想起羅洛先生 / 188
老王同志 / 190
回憶陳子如先生 / 193
懷念聞樹國 / 195
如爝之火不熄 / 198
我說孫犁先生 / 201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人間素描 節選
尋找那個名叫固鎮的地方 一、抵達固鎮 2004年是天津建城600周年。2003年夏天,天津文學院作家們騎自行車沿大運河南路采風,歷時3天抵達滄州,親身感受到運河沿岸的文化傳承,一路長了不少見識。今年夏季我們又組織作家們騎車沿運河北路采風,走武清過寶坻,*后到達薊縣,收獲很大。 金秋九月,我們動身前往安徽采風,主題是文化尋根。天津作家為什么到安徽尋根呢?這還要從頭說起。 天津口音與周邊地區毫不搭界,既不同于近鄰的北京,也與魯方言關系不大,環視四方,還是難覓母語源流。天津話以其強烈的個性,給人奇峰突起的感覺,仿佛“飛來峰”從天而降,卻又不知峰來自何方。因此被稱為“天津方言島”。其實類似現象還有杭州話,由于弱宋南渡帶來中原方言,漸漸形成了有別于周邊地區的杭州口音。可天津方言來自哪里呢?不大清楚。我們只知道明朝有燕王掃北。后來燕王率兵南下奪了侄兒建文帝皇位,即明成祖朱棣。天津,乃是天子渡河的地方。天津口音,無疑來自移民。中國北方普遍有“洪洞縣大槐樹”之說,恰恰印證了當年的大遷徙。 大約十幾年前,我從一篇文章里得知,天津史志工作者曾在20世紀70年代為了尋找天津方言源頭,來到皖北宿州鳳陽一帶踏勘,通過多日艱苦的田野調查終于在淮河以北一個名叫固鎮的地方找到了與天津話極為近似的方言,于是頗為振奮。天津方言之“母地”,初步鎖定于此。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這是人類共同的追問。因此當年我牢牢記住了固鎮這個地名。只要打開安徽省地圖,便可以看到固鎮坐落在蚌埠以北的澮河北岸,無疑是個小地方。然而,小地方往往蘊涵著大內容。歷史正是這樣,可以將大的變小,也可以將小的變大。譬如古樓蘭,譬如新深圳。 文學有時候應當成為一場行動。適逢天津建城六百周年,我們決定前往安徽固鎮尋找“天津話”。為了深入民間采風,當即決定先去王莊花生大集市,零距離接觸原汁原味的固鎮方言。天公不作美,大雨不止,弄得王莊集市空無人影,只得驅車直抵固鎮了。 固鎮的街景很新,難以辨識當年模樣,也沒了舊時茶攤。如果說經濟全球化對固鎮尚未形成明顯影響,那么經濟“全國化”無疑成了這里的主要風景。別的城市有的,這里都有,餐館、歌廳、網吧、美容店、音像屋以及足療和保健品。中國村鎮的城市化進程,可見一斑。然而,我們前來尋找的是一種方言。 固鎮大街上,我看到一塊“二子快餐”的招牌,好似他鄉遇故知。因為天津話里普遍存在“子”字結構,也管排行在二的男孩兒叫“二子”。固鎮的“二子”是什么意思呢,一時間不明白。隨后與固鎮有關人士座談,我竟然有些失望。他們講的固鎮話,似乎跟天津話尚存幾分距離。據我所知,當年天津史志工作者來到固鎮與一擺茶攤的老漢對話,彼此口音幾乎完全相同。莫非多年推行普通話,既改變了天津口音,也改變了固鎮口音? 既然是千里采風,那就無話不談了。我與固鎮市委宣傳部長陳文化先生談天說地論古道今,漸漸融合起來。中午飯桌上,先端上一條“熬鯽魚”,然后端上一盤近似“煎燜子”的煎粉引起眾人驚喜,好像天津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關于吃魚,天津人管鯉魚叫“拐子”,當地人則叫“鯉魚拐子”,天津話做了省略。 閑談之中我竟然從陳部長嘴里聽到“死面卷子”一詞。這活脫脫是天津話啊!于是愈聊愈多愈聊愈近,聊得沒了距離。從固鎮烹飪重味(咸)重色(汁)重香料(花椒大料),不叫“粥”叫“稀飯”,不叫“紅薯”叫“山芋”,一直聊到閨女出門子娘家陪送的“桶子燈”的習俗。我發現,兩地詞語有的趨于相同(管油條叫“油果子”),有的完全一致(管朝前走叫“照直走”)。天津稱開洼里的村落高地為“臺子”(譬如侯臺子蔡臺子王臺子),固鎮亦然。天津老話兒稱餐飲業為“勤行”,固鎮也是如此。漂浮多年的天津方言島,似乎漸漸找到了它的大陸。我在固鎮的總體感覺是——到處都是我們的人。 在固鎮尋找有關史料,沒有,尋找與天津有關的傳說,也沒有。當地鄉親對600年前先人北上天津之事,并不重視。而我們天津人對自己究竟來自何方,也不以為意。這就是歷史的“斷環”現象。回首往事,30年前蚌埠白酒(如今改名皖酒)風靡天津獨占鰲頭,其實恰恰暗示了隱含于兩地之間的親緣關系(固鎮人稱三連間的民居為“一明兩暗”,增加兩間面積則稱為“明三暗五”,這跟天津完全一樣)。如今兩地關系之研究因不為顯學而無人用功,那斷環恐怕難以連接了。其實固鎮倘若打出這一張“親情牌”,也不乏發展經濟之策略。 往返采風路上,我們在蚌埠大街上看到幾處“天津餃子館”的招牌,很是驚奇。全國各地掛天津包子鋪招牌的,自然不少,卻只有蚌埠一帶高高掛著天津餃子館的招牌,這是為什么呢?我揣測,這現象正是悠久綿長的歷史積淀所致。600年前鳳陽府的軍民北上落戶直沽,漸漸將天津餃子傳回安徽故里,而那時天津包子還沒出世呢。由此看來,天津餃子是天津包子的曾祖父,輩分頗高。后來我得知,兩地餃子的別名均為“扁食”,這很有幾分古典含義。還有,兩地百姓都愛吃油炸馓子。 我們告別固鎮跨過澮河前往朱元璋先生的老家鳳陽采風,路經集市看到有小推車掛著“天津大小麻花”的招牌沿街叫賣,倍感親切。然而大家一致認為,一路采風與天津話*為近似的地方,還是首推固鎮。這就是固鎮非同尋常的意義。 我們采風進入固鎮時,天公降雨,將她洗得頗為清爽。我們告別離開 固鎮時,天色晴朗艷陽初見。我以為這不是離開固鎮,而是從固鎮出發。 ……
中國言實出版社雄風文叢人間素描 作者簡介
肖克凡,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著有長篇小說《鼠年》《原址》《機器》《生鐵開花》《天津大碼頭》《舊租界》等八部,小說集《黑色部落》《賭者》《你為誰守身如玉》《愛情刀》《天津少爺》等十余部,散文隨筆集《鏡中的你和我》《我的少年王朝》《一個人的野史》。曾獲首屆天津市青年作家創作獎。長篇小說《機器》獲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首屆出版政府獎,并入圍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生鐵開花》獲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為張藝謀電影《山楂樹之戀》編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