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樂府學-第十七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28506
- 條形碼:9787520128506 ; 978-7-5201-285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樂府學-第十七輯 內容簡介
《樂府學》是由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和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共同主辦,是專門收錄有關樂府學文章的學術叢刊,樂府學會會刊。學刊每年出版兩輯,前八輯在其他出版社出版,從第九輯開始在我社出版,吳相洲主編的《樂府學(第17輯)》為第十七輯。“年會專稿”刊登了開幕詞和兩位副會長論述較全面的發言稿;“禮樂考察”一文從音樂方面對樂府的儀式,漢代樂府學的價值取向以及漢樂四品《破陣樂》在唐代宮廷的興衰進行了探討。“海外樂府學”講述了日本、韓國樂府學的研究!拔膶W研究”還是主項,臺灣學者謝秀卉繼上一輯的《漢世里巷觀言與漢樂府的“里巷語域”》又寫出了后一部分,占了不少篇幅。其余三個欄目是“體式探討”,“文獻研究”和“學術訊息”。本期內容比較豐富,每篇文章都言之有物,語言流暢,均有一定質量。
樂府學-第十七輯 目錄
開幕詞
關于樂府歌詩研究的幾點思考
樂府學研究的當下和走向
禮樂考察
從儀式和非儀式視角看國家用樂機構之承載
論漢武帝禮樂文化建構與漢代樂府學的價值取向
漢樂四品考論
《破陣樂》在唐代宮廷的興衰及音樂史價值
海外樂府學
古代日本樂府詩管窺[日本
《新樂府》在日本的流傳與受容
韓國學界對古代樂書的整理與研究
文學研究
親執末相:以農事為中心的漢唐祭祀樂歌
漢世里巷觀言與漢樂府的“里巷語域”(下)
惠休樂府詩的禪意解讀高人
論唐代文士歌唱對詩歌創作過程的影響
體式探討
從詩題標記看漢唐樂府詩創作方式的演變
古題樂府衍生現象探析
雜曲歌辭“八名”考論
大曲《薄媚》本事及源流考略
文獻研究
宋金元磁州窯瓷器題樂府詩輯考
學術訊息
樂府學會第三屆年會暨第六屆樂府歌詩國際學術研討會會
綜述
第二屆樂府學會機構組成名單
樂府學會第二屆理事簡介
樂府學會第二屆境外通訊專家簡介
《樂府學》稿約
樂府學-第十七輯 節選
《樂府學(第17輯)》: 。ǘ⿵娬{“禮”“樂”互補的政教功能 《樂記》“樂論”“樂禮”“樂情”“樂施”“樂象”“樂化”等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闡明“樂”與“禮”相輔相成的關系,以及音樂移風易俗的教化作用。如“樂論”章日:“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绱藙t民治行矣!标U明樂和同、禮辨異的功能,以及通過禮樂之事而達到“民治行”的目標。又日:“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贝搜远Y樂之作雖不同,而其“揖讓而治天下”的功能則是一致的。又如闡述禮樂本于天地而達于民日:“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于天地,然后能興禮樂也。論倫無患,樂之情也;心喜歡愛,樂之官也。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莊敬恭順,禮之制也。若夫禮樂之施于金石,越于聲音,用于宗廟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則此所以與民同也。”可見,“樂論”章對“禮”別等級的辨異之功與“樂”同親情的和同之效的論述,是放在“民治”“治天下”“與民同”等政治教化層面上討論的,強調“禮”“樂”在國家治理上的互為補充作用! 皹肥闭聞t重點論述禮樂“施布天下”的實際應用。先論述天子作樂“以賞諸侯之有德者”;次言先王以禮樂之教“節民”;*后總結先王以樂教民說:“樂也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風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睆娬{音樂移風易俗的教化功能。其“樂情”“樂言”“樂象”“樂化”諸章,亦對音樂移風易俗的教化作用多有論述,如“樂言”章日:“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于中而發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然后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德厚也。類下大之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理皆形于樂。”敘述先王制正樂以化民的具體做法。又如“樂象”章日:“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枪示臃辞橐院推渲荆阮愐猿善湫小<槁晛y色不留聰明,淫樂廢禮不接于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于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然后發以聲音,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蕵沸卸鴤惽澹柯斆鳎獨夂推,移風易俗,天下皆寧。”闡明圣人作樂皆本于己德以教化百姓的道理。“樂化”章闡述圣王制樂化民的理由日:“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嗜瞬荒蜔o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先王恥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而不流,使其文足論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關于音樂的行政、教化功能,《史記·樂書》作了十分精當的概括:“夫上古明王舉樂,非以娛心自樂,快意恣欲,將欲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弦允伦趶R,下以變化黎庶也!薄 “喙獭稘h書·禮樂志》則進一步強調禮樂在國家治理中“二者并行,合為一體”思想的重要性。在“詩”與“樂”的關系上,班固說:“畏敬之意難見,則著之于享獻辭受,登降跪拜;和親之說難形,則發之于詩歌詠言,鐘石管弦。蓋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財賄,美其歡心而不流其聲音!雹僬J為“享獻辭受,登降跪拜”等儀節主要是用來表現禮的“敬畏之意”的;“詩歌詠言”主要是服務于音樂的“和親”目的的。就服務于國家治理來說,禮與樂是一體的,“樂”與“詩”也是一體的!
樂府學-第十七輯 作者簡介
吳相洲 ,遼寧人,當代著名學者,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講有《唐代歌詩研究》《文化傳統與現代文明》等課程。曾在北京大學師從陳貽焮和葛曉音先生。2004年入選“新世紀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04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入選“北京市創新拔尖人才”,現為廣州大學教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