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經八堂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33417
- 條形碼:9787101133417 ; 978-7-101-13341-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經八堂課 本書特色
本書是劉冬穎教授關于《詩經》的作品。劉冬穎教授曾被評為“中國十大讀書人物”、首屆全國百名優秀社科普及專家,已出版《詩經變風變雅考論》等專著21部、譯著1部。此次出版新著,結合知識串講與文本賞析,信息豐富全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書前特配全彩插圖8幅,并結合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新成果,附贈《詩經》名篇朗誦、吟唱的音頻欣賞二維碼。一書在手,讀者不但可以獲得文字知識,更可從圖畫、聲音來體會《詩經》之美,獲得全方位的立體感受。
詩經八堂課 內容簡介
本稿是劉冬穎教授在所撰前五本《詩經》相關圖書基礎上,增補修訂而成。全稿有《詩經》原文注解,有賞析,也有知識性串講。文筆流暢,通俗易懂,適宜大眾閱讀。后期擬配書前彩圖和吟唱音頻的二維碼,是有較高附加值的產品。內容包括《詩經》起源、基本概念,《詩經》與音樂的關系,《詩經》中的社會生活,十五《國風》與地域文化,《雅》詩與貴族精神,三《頌》與禮樂文化,以及《詩經》作為群經之首,在二千多年中國目前的重要意義等各方面。書后附錄,精選《詩經》中名篇加以注釋解析。從各方面滿足讀者需求。
詩經八堂課詩經八堂課 前言
序:風雅中國,源自《詩經》
“風雅”這個美好而豐富的詞匯,源自《詩經》,與《詩經》的分類有著直接關系。
《詩經》305篇分風、雅、頌三類:風是經過樂官加工的,帶有各地風俗色彩的民間歌謠;雅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浸潤著濃厚的禮儀元素;頌則是具有史詩性質的氣魄宏大的民族頌歌。其中,尤其是“風”和“雅”與人民生活更貼近,表現出強烈的關注社會現實的熱情和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歷史上引起了無數人的喜愛和共鳴。中國文學史中有個概念叫“風雅精神”,一言以蔽之: 就是《詩經》“風”和“雅”中的現實主義精神。《詩經》這種“風雅精神”影響了后代詩歌,漢樂府的緣事抒情,杜甫、白居易詩的關注現實人生,等等,都是這種精神的直接繼承,他們言百姓言、道百姓事,體現了中國文人的良知。
在儒家“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序次中,《詩經》居于首位。在個體層面,“風雅”表現為士人文質彬彬的君子之風,是人們推崇和追慕的氣質風度;在社會層面,又因為《詩經》集中反映了以周禮為導向的和諧、文明、有序的社會生活,“風雅精神”也就和古代中國的倫理道德建設廣泛關聯,關乎家國天下的風尚再造。“風雅精神”也就從一個詩學概念,逐漸推及士人典雅審美習慣的培養和道德節操的培育,并關乎中國文明。
如何走近風雅?
孔子對《詩經》的理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領悟。孔子曾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這說明《詩經》中的風雅精神是以心靈的純正作為底色的。孔子還曾諄諄告誡兒子孔鯉:“不學《詩》,無以言。”這意味著“風雅”不應只是內在精神的充實和雅正,而且也需要外在彰顯,將“風雅”體現到語言及儀容上。
《詩經》作為一部詩集,已經流傳數千年,之所以歷久不衰,究其原因,正是有其不可磨滅的“道”在,這就是中華文化之“道”,它于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乃至行為方式等諸多方面。《詩經》核心的“道”,正是風雅精神。《詩經》是在春秋中期結集的,距今已有2500多年。從春秋中期到二十世紀初廢除科舉制度、廢止讀經,這兩千多年來,《詩經》一直是古代孩子們拿在手中的教科書,也是儒家學者們心中的神圣經典,一度還曾是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可以說,《詩經》的“風雅精神”滋潤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又經過了歷史上無數精彩心靈的熔鑄而變得更加豐富、博大。所以,親近《詩經》、了解“風雅精神”,也就成為今天的我們溯源中華文明的一條必經之路。遺憾的是,按照現代學科分類,《詩經》僅被納入“文學”,消解了《詩經》在中國文化史上禮樂教化的綜合功能。今天的我們學習《詩經》,決不應只將之看作文學作品,而應觀照其優美文字背后所傳達的深厚文化意蘊,及在中國文化史上產生重要影響的風雅精神。
經典是常在常新的。但經典的生命只有以文化示范的形式體現并融入當代生活中,才有實際意義。自《詩經》時代流傳至今的風雅精神,是一種尊崇禮儀、遵奉文明的積極行動。我們今天提倡的“美麗中國”建設,不應僅指自然界的山川秀美,同時也應包括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風雅精神。在《詩經八堂課》這本書中,我不想過度個人化解讀,只是想做個導游,為喜歡《詩經》的朋友們導覽,通過八堂課讓你認識《詩經》。只要你對“風雅”有一種美好的憧憬,這本書都可伴你游于《詩經》的山間水湄。假如你因閱讀本書而游興大發,要撇開導游,自己去《詩經》徒步旅行一番,真切地感受風、雅的魅力,那更是導游的榮幸。
《詩經》是風雅中國的鄉音,“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些古老文字并沒有在歲月風塵里發黃,其所表述的情感依然在今天的生活中盛開如花。在這一點上來說,我們與《詩經》之間雖有近三千年的時間阻隔,卻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在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今天,從誦讀《詩經》開始,共同建設風雅中國。
劉冬穎
書于戊戌年上巳日前
詩經八堂課 目錄
**課 素樸之音:《詩經》之前的《詩》
一 《詩經》的語言魅力
二 《詩經》中的詩是怎樣采集的?
三 《詩經》的作者是什么人?
第二課 風雅長存:《詩經》中的基本概念
一 “六義”是什么意思?
二 “言志”與“美刺”之說
三 “雅言”的標準讀本
第三課 重章疊唱:《詩經》與音樂的關系
一 詩樂合一——《詩經》的音樂性
二 “中和之美”——《詩經》的禮樂思想
三 禮崩樂壞——詩樂的“新聲”
四 賦詩言志——《詩經》音樂性的消失
五 弦歌不輟——歷史上的《詩經》吟唱
第四課 詩寫歷史:《詩經》中的社會生活
一 “七月流火”的農業生活
二 “抱布貿絲”的經濟生活
三 “桑間濮上”的婚戀生活
四 “零雨其濛”的戰爭生活
第五課 里巷歌謠:十五《國風》與地域文化
一 《國風》之名與藝術成就
二 《國風》是民歌嗎?
三 十五《國風》的風土人情
第六課 正讀二《雅》:《雅》詩與貴族精神
一 《大雅》中輝煌的民族史詩
二 《雅》展現的豐富世界
三 《雅》中的貴族生活
四 《雅》詩“正變”與天命觀念的嬗變
第七課 煌煌《頌》聲:三《頌》與禮樂文化
一 《周頌》與周人農業立國的精神
二 《魯頌》與周禮的流傳
三 《商頌》中的商民族傳說
第八課 群經之首:《詩經》不只是詩集
一 孔子為什么大力推崇《詩經》
二 漢代解釋《詩經》的四家
三 兩千多年的學子課本
附錄:《詩經》名篇選釋
詩經八堂課 作者簡介
劉冬穎,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歷史文獻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屈原學會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黑龍江省國學學會副會長。被評為“中國十大讀書人物”、首屆全國百名優秀社科普及專家,獲得第三屆“伯鴻書香獎”個人獎;出版《執子之手——詩經愛情往事》《詩經變風變雅考論》等21部專著、1部譯著,作品譯為韓語、俄語,并出版了香港、臺灣繁體字版;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首席專家,積極傳播古典詩詞的吟唱之美,是國內古典詩詞吟唱的代表人物。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