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海外漢學書系:林紓冤案事件簿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8787
- 條形碼:9787100158787 ; 978-7-100-15878-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外漢學書系:林紓冤案事件簿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專以上文學研究者、愛好者
林紓,近代翻譯家,他的“林譯小說”為中國讀者敞開了外國文學之門。但長久以來,學界在肯定林紓翻譯貢獻的同時,還存在著一個眾口一詞的批評聲音,認為林紓是反對五四新文學的舊勢力的代表,并且在他的翻譯中存在著改變原著體裁及隨意刪減內容的缺陷,這些說法似乎成為了“定論”。本書通過研究鄭振鐸、魯迅等學者的言說,追查事實真相,證明林紓并非新文學的反對者。作者還對林譯莎士比亞、易卜生等人的作品進行周密的考察,一一考證了林紓翻譯時所用的底本,印證了林紓忠實的翻譯態度。以此,對林紓進行重新評價。林紓冤案的澄清,不僅是對文學作品、作家的一個重要討論,同時也告誡學術界在發表評論的時候,必須有理有據,切不可人云亦云。
海外漢學書系:林紓冤案事件簿 內容簡介
所謂“林紓冤案”即對林紓其人其書的錯誤評價。著者首先通過鄭振鐸、魯迅、劉半農等許多有名作家、學者的言說,追查事實真相,對林紓當年之對五四新文學的“敵對”進行了澄清。其次,著者通過細致的版本調查,對林紓翻譯的莎士比亞、易卜生、斯賓塞、塞萬提斯等人作品進行了周密考察,一一考證了林紓翻譯時所用的底本,證明了林紓忠實的翻譯態度。以此,對林紓進行重新評價。林紓冤案的澄清,不僅是對文學作品、作家的一個重要討論。同時這個經驗也告誡學術界在做評論的時候,必須有理有據,切不可人云亦云。相信此書的中文版一定會對中國的學術界產生極大的影響,并為今后的文學研究方式提供重要的借鑒。
海外漢學書系:林紓冤案事件簿 目錄
凡例
謾罵林紓的快樂
1 林紓的翻譯
2 從《青年雜志》到《新青年》
3 林紓的奇妙登場
4 林紓批判的緣起——捏造論文,挑起事端
5 林紓評價的新發展
6 林蔡問題
7 陳獨秀的問題
8 林紓書信
9 關于北京大學的謠言
10 林紓創作的短篇小說
11 張厚載的退學處分
12 結論
林譯莎士比亞冤案
1 林譯小說的缺陷
2 被重復的定論
3 林譯莎士比亞歷史劇的底本
4 結論
林譯易卜生冤案
1 莎士比亞的案例
2 易卜生的案例
3 林譯易卜生
4 易卜生《群鬼》的英譯
5 林譯《梅孽》
6 易卜生戲劇的英文小說版——德爾版《群鬼》
7 德爾版原作與林譯
8 結論
林譯斯賓塞冤案
1 林譯斯賓塞
2 研究者的論述
3 底本的提示
4 新的冤案
5 麥里郝斯的英文小說版原作
6 麥里郝斯版的底本
林譯塞萬提斯冤案
1 大幅刪減的觀點
2 鄭振鐸的論述
3 周作人的論述
4 傅東華的論述
5 朝著否定林譯的方向
6 林譯《堂·吉訶德》
7 《堂·吉訶德》的英譯本
8 日本松居松葉節譯版
9 莫妥版之外的版本
10 “每個人的圖書館”版
林譯小說冤案的原點——關于鄭振鐸“林琴南先生”
1 **章——明確表示與林紓敵對
2 第二章——林紓的性格及翻譯方法
3 第三章——創作小說、戲曲及林紓的“變化”
4 第四章——關于翻譯小說的討論
5 結論——蓋棺謬論定
魯迅制造的林紓冤案——關于“引車賣漿者流”
1 《博徒別傳》的誤解
2 魯迅對“引車賣漿者流”的注釋
3 兩種注釋
4 魯迅眼中的林紓
5 魯迅與蔡元培
6 魯迅對“引車賣漿者流”的理解與林紓的意圖
7 2005年版《魯迅全集》中的注釋
魯迅“出乎意表之外”的意外
1 魯迅的文章
2 “林紓誤用說”的產生
3 關于注釋的疑問
4 錢玄同的情況
5 并非諷刺林紓,而是針對錢玄同
*近的林譯小說評價——某種不安的新趨勢
1 林譯小說評價的結構
2 郭延禮的提議
3 “再創造”的問題
4 結論
索引
后記
海外漢學書系:林紓冤案事件簿 作者簡介
樽本照雄,1948年出生于日本廣島市。日本大阪外國語大學大學院語言文化學博士學位。現為日本大阪經濟大學人類科學系教授。樽本先生是日本著名的晚清小說研究者,他幾乎是獨立創辦了清末小說研究的專門刊物《清末小說》(年刊,1977年發刊)與《從清末小說開始》(季刊) ,并且是(日本)中國文藝研究會的中堅力量。著有《林紓冤案事件簿》《商務印書館研究論集》,編著有《新編清末民初小說目錄》等。
譯者簡介:李艷麗,1974年生,上海人。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日語專業學士學位。復旦大學外語系研究生院日本文學專業研究生。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專業,獲東京大學學術碩士學位、博士資格候選人。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治文學、晚清小說。近年來主要致力于中日近代文學比較研究,同時涉足國際文化大都市研究,對日本的藝術文化政策、公共文化服務的民營化、文化產業政策等領域進行了考察。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在海外發表14篇。多次參加國內、國際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學術論文獲得學界的高度評價。另,獨立承擔2011年度上海市哲學規劃一般課題(《清末日語小說譯介研究》),參與其他多項市級課題。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