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壇高手為何多出唐代-簡說唐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817001
- 條形碼:9787554817001 ; 978-7-5548-1700-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壇高手為何多出唐代-簡說唐詩 本書特色
有些人說不喜歡學詩,有些詩又長又難背,即使背得滾瓜爛熟還是不知道詩歌的含義,因此感覺詩人和詩歌都挺沒勁的。其實,詩人和詩歌遠比你想象的更有意思。比如,你可知道李白從前一晚的酒醉中被叫醒時寫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是給誰的嗎?你知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孟郊46歲時中舉后的一吐為快嗎?如果你讀不懂詩,一定是還未將詩人激活。唐代近三百年,詩壇高潮迭起。每一首詩的背后,都有一位鮮活的詩人,他們在詩歌里盡情展示著生命的各種狀態,或哭或笑或癲或狂,都無比真實。本書選取了唐詩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各個詩派*有代表性的詩人,在介紹他們的名詩佳作時,細數以每一位詩人的生平遭遇、趣事奇聞,同時將唐詩的興起、鼎盛和起伏貫穿起來。讓你在探索唐朝詩人們跌宕起伏的命運奧妙時,既能學到經典名句,又能走進唐詩探秘的新世界。趕快一起走進這個新世界,感受唐詩剪春裁秋的非凡氣魄,為生命喝彩吧!
詩壇高手為何多出唐代-簡說唐詩 內容簡介
你是否為背不熟語文課本中那些難懂的詩句而發愁?你是否也想和“中國詩詞大會”中的小才女武亦姝一樣,口中娓娓道來一首首名詩佳作?甚至,你是否也想和李白一樣“斗酒詩百篇”,寫出一首自己的詩?其實,學詩并不難,打開詩歌大門的鑰匙就是你否能看到詩歌背后的東西。中國古詩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每一首詩的背后都是一個故事或是詩人某種情感的表達,詩人們或字斟句,或一氣呵成,寫出的詩歌或清新婉約,或揮灑豪放,彰顯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唐代是中國詩歌發展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本書作者用幽默風趣的文筆,講述唐代詩人的生平遭遇和他們詩歌中的故事,既有“干貨”、又有“加料”,既可以學到有關唐詩的基礎知識,又能培養起對唐詩的興趣,相信你看完后一定會意猶未盡。
詩壇高手為何多出唐代-簡說唐詩 目錄
第二章 *美的詩都是喝醉后寫出來的?/14
第三章 初唐宮廷文人只會拍馬屁?/31
第四章“初唐四杰”有什么了不起?/43
第五章《登幽州臺歌》為什么是千古絕唱?/61
第六章 被埋沒了數百年的《春江花月夜》有多美?/73
第七章 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怎樣煉成的?/85
第八章 山水詩和田園詩有何不同?/98
第九章 邊塞詩人是不是到處旅游?/110
第十章 李白會武功?還是混血詩人?/1251
第十一章“詩圣”杜甫如何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138
第十二章白居易的詩街邊老婆婆都能看懂?/153
第十三章唐中期發生的“新樂府運動”是怎么回事?/165
第十四章 韓孟詩派真的“以丑為美”?/177
第十五章 被稱為“詩鬼”的李賀厲害在哪里?/188
第十六章“官二代”杜牧是個落魄公子?/200
第十七章 詩人李商隱會“吸星大法”?/213
第十八章 唐詩里有感人至深的友情嗎?/226
第十九章 開放包容的唐朝有沒有出色的
女詩人?/238
第二十章 唐詩對后世有何影響?/249
詩壇高手為何多出唐代-簡說唐詩 節選
《通識簡說·國學系列:詩壇高手為何多出唐代 簡說唐詩》:
宮廷詩
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的一天,皇帝哥哥李顯想起好久沒見妹妹太平公主了,便到太平公主居住的地方——南莊去看望,還帶著一幫文臣侍從。兄妹見面,其樂融融,少不了美酒佳肴。觥籌交錯間,皇帝詩興大發,覺得應該作詩記錄一下,自己寫詩不過癮,就命文臣們也以此事為題和詩幾首,那些個文臣們,平常是皇上養著,領著豐厚的俸祿,現在來這白吃白喝也不好意思,既然讓作詩,這也是一個表現忠心和文才的機會,于是競相比拼,搜腸刮肚找良詞美藻,其中有個叫李嶠的文臣就作了以下這首七律,名為《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
主家山第接云開,天子春游動地來。
羽騎參差花外轉,霓旌搖曳日邊回。
還將石溜調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
鸞輅已辭烏鵲渚,簫聲猶繞鳳凰臺。
這是一首典型的宮廷詩,讓你一眼看過去暈暈乎乎,不好懂。因為它的詞匯用得很典雅,極少有口語和俗語,且里面多用典故,顯得語義含蓄。但其實寫的內容很簡單,首聯交代了事情的原因,皇帝來看望公主;頷聯描述了皇帝身邊的羽林軍的氣勢;頸聯記錄了席上的光景,設想皇帝一群人在喝酒時把云霞在酒杯中的倒影也吸進去:尾聯就說雖然皇帝離開了,但公主受寵若驚久久不能平靜。
再看題目“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皇帝到了什么地方,就說是“幸某處”,認為這是某處的榮幸。“奉和”,這個“奉”字,本義是“捧”字,意思是雙手捧了皇帝的原作,照樣也作一首。“應制”就是應皇帝之命寫作詩文。這是宮廷詩的尋常題目格式,翻開初唐詩,滿眼多是“奉和初春出游應令”“賦得臨池竹應制”“早春桂林殿應詔”“奉和過舊宅應制”“奉和過慈恩寺應制”“宿羽亭侍宴應制”等題目,都是受皇命寫的詩,大同小異,甚至在“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中,有“小臣同百獸,率舞悅堯年”這樣的詩句,為了拍馬屁,把自己比作百獸,格調可見一斑。
為什么在初唐時期會出現如此多宮廷詩呢?我們知道,初唐是從**個皇帝唐高祖元年到唐玄宗初期大約一百年的時間。這漫長的一百年,像《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這樣的宮廷詩歌占據了主流地位,由于主導詩壇的詩人多數供職于宮廷,是在宮中掌管翰墨、起草文書的朝臣,如虞世南、上官儀、沈儉期、宋之問等,所以他們的作品多是奉和應制之作,其他抒發個人情感的作品少之義少。
這些詩人常年生活在宮廷,他們的視野受到了限制,寫詩成為他們陪侍帝王、討好帝王的一種帶有實用性的能力。又由于是寫給皇族看的詩,辭藻就要特別講究,還要會頌揚、祝賀、贊美,投帝王所好,簡言之就是要會拍馬屁,還要文雅地拍。其中上官儀寫詩還寫出了自己的品牌——上官體,他的精妙雅致使得他獲得了以其名字命名的風格稱號,可謂功力深厚。
當然,這些文臣們寫詩,都是皇上讓他們寫,鼓勵他們創作的。初唐的幾位君主,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顯等,都喜愛文學,鼓勵詩歌創作。其中唐太宗李世民自己就是一位宮廷詩人,只不過他的文學修養遠不及他的政治能力。李世民喜歡“綺靡”的文風,就是詞句華美、對仗工整的詩。所以受他的影響,宮廷詩會特別注重詩的形式美。唐中宗李顯不時開展詩歌比賽,這對詩人的鼓勵就更大了,唐人小說里就記載了一個規模宏大的應制詩比賽的故事。
……
詩壇高手為何多出唐代-簡說唐詩 作者簡介
李夏,鄭州大學文學學士,首都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師從汪民安教授。曾獲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獎勵”,曾在鄭州大學《鄭州大學報》副刊編輯部擔任編輯,參與《語文書原來超有趣——“新版語文教材”有料閱讀》叢書編寫。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