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大學物理實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295983
- 條形碼:9787302295983 ; 978-7-302-2959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物理實驗 本書特色
本書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實驗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制定的“非物理類理工學科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 全書系統地介紹了與大學物理實驗有關的實驗誤差和數據處理知識; 以及各類實驗的基本知識和常用儀器設備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并按不同層次編排了20個基本實驗,涵蓋5類包括“力、熱、聲、光、電”的實驗; 編排了26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含近現代物理實驗)。 本書可作為高等理工科院校理工科各專業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基本教材和相關實驗技術人員的教學參考書。
大學物理實驗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實驗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制定的“非物理類理工學科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全書系統地介紹了與大學物理實驗有關的實驗誤差和數據處理知識;以及各類實驗的基本知識和常用儀器設備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按不同層次編排了20個基本實驗,涵蓋5類包括“力、熱、聲、光、電”的實驗;編排了26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含近現代物理實驗)。 本書可作為高等理工科院校理工科各專業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基本教材和相關實驗技術人員的教學參考書。
大學物理實驗 目錄
0.1 物理實驗課的性質
0.2 物理實驗課的任務
0.3 物理實驗的三個環節
0.4 關于實驗報告
0.5 物理實驗的觀察與分析
第1章 實驗誤差與不確定度評定
1.1 測量和誤差
1.2 測量的不確定度評定和測量結果的表示
1.3 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
第2章 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
2.1 列表法
2.2 作圖法
2.3 逐差法
2.4 *小二乘法
第3章 實驗預備知識
3.1 力學實驗的預備知識和常用儀器
3.2 熱學實驗的預備知識和常用儀器
3.3 光學實驗的預備知識和常用儀器
3.4 電學實驗的預備知識和常用儀器
3.5 設計性實驗的預備知識
第4章 基本實驗
4.1 照相底片密度的測量
4.2 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研究
4.3 彈簧振子振動周期的測量
4.4 用三線擺測量物體的轉動慣量
4.5 用拉伸法測金屬絲的楊氏模量
4.6 聲速的測定
4.7 液體的表面張力系數測量
4.8 落球法測量液體的粘滯系數
4.9 空氣比熱容比測定
4.10 冷卻法測量金屬的比熱容
4.11 液體比汽化熱的測量
4.12 薄透鏡焦距的測定
4.13 偏振光分析
4.14 分光計的調整和使用
4.15 用CCD成像系統觀測牛頓環
4.16 光敏電阻基本特性的測量
4.17 電橋和電阻測量
4.18 示波器的使用
4.19 霍爾法測量線圈的磁場
4.20 集成霍爾傳感器的特性測量與應用
第5章 綜合設計性實驗
5.1 用波爾共振儀研究受迫振動
5.2 集成電路溫度傳感器的特性測量
5.3 邁克耳孫干涉儀的調節和使用
5.4 用分光計研究衍射光柵特性
5.5 用CCD觀測單縫衍射光強分布
5.6 旋光實驗
5.7 阿貝成像原理和空間濾波
5.8 全息照相
5.9 磁性材料基本特性的研究
5.10 用密立根油滴儀測油滴電荷
5.11 光電效應測定普朗克常數
5.12 夫蘭克-赫茲實驗
5.13 液晶電光效應綜合實驗
5.14 巨磁電阻效應及其應用
5.15 太陽能電池伏安特性測量
5.16 拋射體運動的照相法研究——數碼相機及計算機在實驗中的應用
5.17 數字溫度計的設計制作
5.18 用力敏傳感器測量不規則固體的密度
5.19 自組望遠鏡
5.20 自組顯微鏡
5.21 用分光計研究汞燈光譜
5.22 用讀數顯微鏡觀測牛頓環
5.23 電表的改裝與校正
5.24 用雙蹤示波器測RLC電路的相位關系
5.25 電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測繪
5.26 電路混沌效應
附錄 國際單位制和某些常用物理數據
附表1 單位制和單位
附表2 國際單位制中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
附表3 常用物理量常數表
附表4 常用光譜燈和激光器的可見譜線波長
附表5 在不同溫度下與空氣接觸的水的表面張力系數
附表6 蓖麻油在不同溫度時的粘滯系數η
附表7 銅-康銅溫差電偶的溫差電動勢
附表8 固體的比熱容
附表9 某些藥物的旋光率
參考文獻
大學物理實驗 節選
《大學物理實驗》: (2)測量 ①實驗儀的4V電壓源接至電流測量組件“巨磁電阻供電”,恒流源接至“待測電流輸入”,電流測量組件“信號輸出”接至實驗儀電壓表。 ②將待測電流調節至0。 ③將偏置磁鐵轉到遠離GMR傳感器,調節磁鐵與傳感器的距離,使輸出約25 mV。 ④將電流增大到300 mA,按數據逐漸減小待測電流,從左到右記錄相應的輸出電壓于“減小電流”行中。由于恒流源本身不能提供負向電流,當電流減至o后,交換恒流輸出接線的極性,使電流反向。再次增大電流,此時電流方向為負,記錄相應的輸出電壓。 ⑤逐漸減小負向待測電流,從右到左記錄相應的輸出電壓于“增加電流”行中。當電流減至0后,交換恒流輸出接線的極性,使電流反向。再次增大電流,此時電流方向為正,記錄相應的輸出電壓。 ⑥將待測電流調節至0。 ⑦將偏置磁鐵轉到接近GMR傳感器,調節磁鐵與傳感器的距離,使輸出約150 mV。 ⑧用低磁偏置時同樣的實驗方法,測量適當磁偏置時待測電流與輸出電壓的關系。 ⑨以電流表讀數為橫坐標、電壓表讀數為縱坐標作圖,分別作出4條曲線。 5.GMR梯度傳感器的特性及應用 (1)實驗裝置 巨磁阻實驗儀、角位移測量組件。 (2)測量 ①將實驗儀4V電壓源接角位移測量組件“巨磁電阻供電”,角位移測量組件“信號輸出”接實驗儀電壓表。 ……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