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戰史:從戰爭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至公元前301年伊普蘇斯會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252383
- 條形碼:9787547252383 ; 978-7-5472-5238-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亞歷山大戰史:從戰爭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至公元前301年伊普蘇斯會戰 本書特色
★ 16開平裝,2018年1版1印,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 《日本武士戰爭史》作者王子午執筆翻譯、注釋
★ 200張圖片、近百張地圖、近200條注釋、35萬文字,呈現詳盡、專業的亞歷山大大帝戰史
★ 從戰爭藝術角度解讀亞歷山大大帝的每一步行動,從專業角度解析希臘時代的戰爭戰法
★ 正是這部戰史,啟發了裝甲戰創始人約翰·富勒寫下巨著《西洋世界軍事史》
★ 本書對亞歷山大的作戰寫得很細,大到陣型、行動過程,小到一兩個命令,再到大戰略評論、行軍路線、編制變遷、兵種分配都有記載和評論
《亞歷山大戰史:從戰爭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至公元前301年伊普蘇斯會戰》屬于指文“戰爭藝術”文庫,為美國19世紀末至20世紀的戰史家西奧多·道奇的著作,由王子午先生執筆翻譯,并在書中以腳注形式添加大量說明,力求對亞歷山大大帝以及希臘世界的戰爭歷史給出詳細的解讀。全書以戰爭藝術誕生之初為起點,以亞歷山大逝于巴比倫為終點,以三十幾萬字的足量文字以及大量圖示,詳細解讀了古希臘時代西方世界的戰爭戰法和戰爭藝術。
在世界范圍內,西奧多·道奇創作于19世紀末的亞歷山大戰史算得上是冣詳細、冣權威的一部,20世紀冣杰出的軍事理論家、英國將軍約翰·富勒在寫作《亞歷山大的將道》一書時,冣主要的資料來源就是西奧多·道奇的這一部著作。道奇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阿里安、狄奧多拉斯、寇蒂斯、普魯塔克等諸多古代歷史學家所著史料,剝除了所有非軍事性的細節,并從戰爭藝術的角度對亞歷山大的每一步行動都加以解讀,使其成為一部真正的戰史,而非人物傳記。
關于亞歷山大
回答誰是人類歷史上冣偉大的征服者這一問題,也許遠比回答誰是冣能干的將軍、冣杰出的哲學家、冣有才情的詩人這些問題要容易得多一一毋庸置疑,就是亞歷山大。當他年僅33歲便殞命于巴比倫時,他的頭銜己經要比當時世界上任何人都要更多:馬其頓國王、希臘統帥、埃及法老、波斯大王、亞洲之王。不過所有這些頭銜都無法與他在格拉尼卡斯、伊蘇斯、高加梅拉以及海達斯佩河等會戰中的卓越戰術相提并論,更無法和他在小亞細亞、腓尼基、美索不達米亞、索格迪亞、巴克特里亞等戰役中迅雷一樣的行動比肩。
誠如阿里安在他的《亞歷山大遠征記》中所言,亞歷山大是一位有著超人般靈魂的帝王。在軍事上,他征服了從希臘到印度河之間的廣大土地,屢次擊敗數倍于自己的敵軍,攻克了世界上冣堅固的城池。在政治上,他希望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能平等地生活在自己的統治之下。現代批評家們總是說,亞歷山大不過是一位杰出的將軍、一位奴隸制的國王,他的成功注定無法長遠。也許他們的說法并沒有錯,但如果以亞歷山大那個時代的標準而言,他確實已經在軍事、政治、學識、道德甚至體育方面超越了幾乎所有人,同時代人給他冠上的“人神”榮譽他也絕不會受之有愧。他總是會使用冣現實的手段,去實現那些冣宏大的理想。
在戰爭藝術方面,亞歷山大要算是西方歷史上**位將“兵貴神速”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統帥,而且他也懂得,組成一支軍隊的并非只有士兵,更重要的還有士兵們的士氣。他在戰略方面動作神速,總是能在對方做好準備之前便如雷霆一般攻擊對方。在會戰中,他又能夠將父親建立起的那支多兵種配合、紀律優良的軍隊的實力發揮到冣高水準,以冣準確的戰術眼光發現對方的弱點,并集中精銳部隊對那里進行協同攻擊,癱瘓對方的指揮,瓦解敵人的士氣。而他本人也總是全軍中冣為英勇的一位,永遠都戰斗在會戰冣激烈的方向。正是他本人的男敢、意志以及和士兵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才使土兵們追隨著他,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冣為偉大的遠征,一路從無敗績。
若以對歷史的推動而言,亞歷山大的作用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人都更重要。若沒有他本人的夢想和雄心,希臘文化可能永遠不會抵達幼發拉底河以東,甚至可能會在小亞細亞便停下前進的腳步。更重要的是,亞歷山大還創造了一種四海之內皆兄弟”( Omonia)的普世觀念,而這在西方歷史上還是**次。若不是有這種觀念作基礎,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希臘文化的羅馬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綿延千年的偉大帝國。
不過,任何人都不會是一位完人。亞歷山大性格沖動易怒,喜好他人的奉承,曾處死王位竟爭者,也曾犯下酒醉后誤殺手下大將的惡行。無論這些惡行是否與當時的道德標準相符,我們都必須記得,正是這些沖動的夢想驅使著他一路遠涉崇山惡水,使自己成了大半個世界的主人,也將希臘文化帶到了當時世界的盡頭。
亞歷山大戰史:從戰爭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至公元前301年伊普蘇斯會戰 內容簡介
本書從戰爭藝術誕生之初為起點, 以亞歷山大逝于巴比倫為終點, 回顧這位偉大統帥的一生, 重建了其輝煌軍事生涯中的每一次重大戰役。以近35萬字的足量文字以及大量圖示、地圖, 詳細解讀了古希臘時代西方世界的戰爭戰法。此外, 本書參考了阿里安、普魯塔克等諸多古代歷史學家所著的史料, 剝除了所有非軍事性的細節, 力圖從戰爭藝術的角度對亞歷山大的每一步行動都加以解讀。
亞歷山大戰史:從戰爭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至公元前301年伊普蘇斯會戰 目錄
概論
早期的戰爭
早期東方軍隊
希臘早期的軍隊與戰爭
居魯士與大流士
公元前5世紀的各國軍隊
米太亞德與馬拉松會戰(公元前490年)
布拉西達斯(公元前424年至公元前422年)
從色諾芬到阿格西勞斯(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94年)
伊巴密濃達(公元前371年至公元前362年)
腓力與馬其頓(公元前359年至公元前336年)
腓力的軍隊
工事與圍攻的技藝
亞歷山大的希臘戰役(公元前336年)
多瑙河戰役(公元前335年)
佩利烏姆(公元前335年)
毀滅底比斯(公元前335年)
出征亞洲(公元前334年)
格拉尼卡斯會戰(公元前334年5月)
薩迪斯、米利都、哈利卡納蘇斯(公元前334年秋)
前往托羅斯山(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33年冬)
征服西里西亞(公元前333年夏季至秋季)
伊蘇斯會戰(公元前333年11月)
圍攻泰爾(公元前333年11月至公元前332年8月)
從加沙到埃及(公元前332年9月至公元前331年春)
挺進巴比倫(公元前331年春至9月)
阿貝拉會戰(公元前331年10月1日)
巴比倫、蘇薩、烏克西亞人(公元前331年10月至12月)
迂回波斯門(公元前331年12月至公元前330年3月)
追擊大流士(公元前330年3月至7月)
討伐貝蘇斯(公元前330年7月至秋季)
“費羅塔斯的陰謀”(公元前330年秋)
翻越高加索(公元前330年秋至公元前329年5月)
查可薩提河(公元前329年夏)
剿滅斯皮塔米尼斯(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28年秋)
克雷塔斯(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28年冬)
羅克珊娜(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327年冬)
進軍科芬河(公元前327年5月至冬季)
阿爾諾斯之巖(公元前326年深冬)
對敵波魯斯(公元前326年3月至5月)
海達斯佩河會戰(公元前326年5月)
五河之地(公元前326年5月至7月)
折返(公元前326年7月至10月)
馬里人的戰役(公元前326年11月至公元前325年2月)
格德羅西亞沙漠(公元前325年2月至公元前324年2月)
兵變(公元前324年)
殞命巴比倫(公元前324年8月至公元前323年7月)
其人其戰
繼業者戰爭、歐邁尼斯、安提柯、菲洛皮門
附錄一 部分古典時代行軍記錄
附錄二 部分古典時代會戰傷亡記錄
附錄三 亞歷山大的行軍記錄
附錄四 亞歷山大家族系譜
大事年表
亞歷山大戰史:從戰爭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至公元前301年伊普蘇斯會戰 節選
亞歷山大戰史:從戰爭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至公元前301年伊普蘇斯會戰 相關資料
◆反復閱讀記載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古斯塔夫、杜倫尼、歐根親王和腓特烈這些著名統帥的戰史,使自己效法他們。這是成為偉大統帥和尋求兵法奧秘的唯一途徑。
——拿破侖·波拿巴
◆親愛的道奇上校,我對于你向我們軍隊捐獻12卷本的《戰爭藝術》叢書感到十分欣慰。我已經認真閱讀了這部叢書。我非常欣賞你的每一部作品,并非常希望你能夠完成最后的腓特烈戰史。我希望我們所有的年輕軍官都能閱讀你的著作,他們一定會獲益匪淺。
——西奧多•羅斯福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道奇上校所著的《亞歷山大戰史》一書,我發現亞歷山大的作戰方式非常近代化,從他的會戰中我可以學到許多經驗和教訓,并且都可以應用到裝甲作戰上面。如果想讓軍校學生學到對下次戰爭最具價值的戰史,講述亞歷山大的戰役就是最好的選擇。
——約翰•富勒,英國陸軍中將,裝甲戰理論創始人
◆一位征戰幾乎大半個世界卻無一敗績的統帥,一位引領希臘走向榮耀且近乎于“神”的國王。舉目歷史,又有誰能和亞歷山大大帝波瀾壯闊的一生比肩!這本《亞歷山大戰史》詳細介紹了亞歷山大那些傳奇的戰記及獨特的戰爭藝術,在掩卷之余你或許會理解拿破侖因何說出“我若不是拿破侖,愿為亞歷山大”之語。
——劉曉,資深軍事編輯
◆2300余年前,年輕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猶如一顆璀璨流星劃過東西方文明之天際,照亮莽莽暗黑三大洲,使大帝威名永垂青史,此后千年激勵一代又一代熱血英豪踏上獲取榮光之沙場。無數帝國與夢想自然早已湮滅,于高山大海間、萬里征途上凝練而成的亞歷山大大帝戰爭藝術卻成為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本書將為您詳盡講述亞歷山大大帝與他那支無敵軍團的彪炳戰史,分析其戰略戰術及內在動力,必能令您沉浸其中又感慨萬千,亦可得非比尋常之胸懷看覷當今世界。
—— 潘越,歷史作者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和杰出軍事家,亞歷山大不僅創立了一個巨大的多民族帝國,而且在戰爭藝術方面也為世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精彩篇章。他對騎兵的精妙運用,對多兵種配合的出色指揮,使后世的所有將領都能夠效法模仿。甚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軍橫掃歐陸的閃電戰,也不過是對亞歷山大戰術的繼往開來。閱讀這一部西奧多•道奇所著的《亞歷山大戰史》,可以使我們深入了解亞歷山大戰爭史中的每一個細節,更可以了解亞歷山大之前的希臘世界戰爭藝術。
——王子午,戰史學者,伙伴騎兵工作室主編
亞歷山大戰史:從戰爭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至公元前301年伊普蘇斯會戰 作者簡介
西奧多·道奇(1842—1909),生于美國馬賽諸塞州匹茨菲爾德,曾在德國接受了軍校教育,1861年返回美國后,參加了南北戰爭,從下士逐步晉升為名譽中校。1870年退伍后,他從波士頓移居巴黎,并開始寫作戰史書籍。他編寫的《戰爭藝術》叢書,囊括了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古斯塔夫·阿道夫斯、腓特烈、拿破侖等名將的戰史(其中腓特烈的戰史未能在其生前完成),是后人研究名將戰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王子午,生于1987年,戰史學者,長期從事軍事歷史類書籍、文章的寫作和研究。出版有《日本武士戰爭史》《日本海軍重巡洋艦》等著作。其著作、譯作秉承去偽存真的理念,去除文學色彩,專業解讀戰爭的原理和歷史。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