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認識海洋生物-中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系列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787325
- 條形碼:9787502787325 ; 978-7-5027-873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認識海洋生物-中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系列讀本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淺出地講述海洋中代表性生物的物種特點、分布海域、保護措施或利用價值。全書分三篇,*篇(*章~第三章)介紹海藻、海草、紅樹林等自養型生物的常見形式、環境分布、食用價值或環保價值;第二篇(第四章~第七章)介紹肛腸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中的Ep殼類海洋生物,以水母、章魚、珊瑚、蝦蟹等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為例描述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同時說明生物進化的階段特點;第三篇(第八章~第十一章)介紹魚類、鳥類、海獸等海洋脊椎動物,全面概括各物種特點、生活習性,重點說明珍稀物種的寶貴價值。本書旨在讓廣大青少年對海洋生物有一個較為初步的了解,激發他們樹立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
認識海洋生物-中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系列讀本 內容簡介
周鐘法編著的《認識海洋生物(中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系列讀本)》深入淺出地講述海洋中代表性生物的物種特點、分布海域、保護措施或利用價值。全書分三篇,**篇(**章~第三章)介紹海藻、海草、紅樹林等自養型生物的常見形式、環境分布、食用價值或環保價值;第二篇(第四章~第七章)介紹腔腸動物、棘皮動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中的甲殼類海洋生物,以水母、章魚、珊瑚、蝦蟹等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為例描述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同時說明生物進化的階段特點;第三篇(第八章~第十一章)介紹魚類、鳥類、海獸等海洋脊椎動物,全面概括各物種特點、生活習性,重點說明珍稀物種的寶貴價值。本書旨在讓廣大青少年對海洋生物有一個較為初步的了解,激發他們樹立熱愛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 讀者對象:本書適合廣大在校初、高中學生拓展素質閱讀,可作為海洋意識教育教材。
認識海洋生物-中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系列讀本 目錄
認識海洋生物-中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系列讀本 作者簡介
周鐘法,1956年生,畢業于廈門大學歷史系(77級)。歷任浙江師范大學歷史系講師、廈門外國語學校工會主席、廈門市科技中學教研室主任,現為廈門大學附屬中學科技辦主任、全國中小學海洋特色教材編委會編委。 已發表論文30多篇,參與了《福建省中學生助學叢書》《福建省中學生素質教育學習叢書》的編寫,出版專著《閩南與閩南話速成》。 近年來,主持并完成了“中學海洋學校課程的開發和研究”等4項廈門市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用新型專利36項;入選2013年度“中國海洋人物”候選人;獲得第七屆全國大中學生海洋知識競賽(中學組)“優秀指導教師獎”(2014年);受聘擔任第九屆全國中學生海洋知識夏令營總輔導員(2016年),被譽為“青少年海洋教育的踐行者”。福建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成果主持人,推薦參評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018年4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