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漢語雙賓構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835643
- 條形碼:9787565835643 ; 978-7-5658-356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漢語雙賓構式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章為序章,規定本文討論的范圍并提出問題點。第二章對通時、方言、共時三個平面的已有研究成果進行概略的介紹。
第三章考察【Ⅰ型】,認定“奪取”義類也為雙賓構式。【Ⅰ型】的意義,即雙賓構式的核心意義為“N0有意識地將N2移送至N1”,N0的語義角色為“授影者”、N1為“受影者”、N2為“授受對象”。這種“移送”行為受N0的意志支配,因而構式整體為“動作性”。
第四章討論【Ⅱ型】,這一類型的N2可以由抽象名詞以及V所表示的動作完成后新出現的名詞成分充當,句子描述“受N0的影響,N2被抽象地移送至N1”這一事件。且當N0為非生命體時,整個句子被附加上了“說話人的主觀性”。【Ⅱ型】中的N0由物/事件充當時,由于“移送”行為不由N0意志支配,構式整體的動作性要比【Ⅰ型】略低。
另外,現代漢語中,原本不能支配指人名詞的動詞在進入雙賓構式后,便可后續指人名詞。現代漢語數量名組合的無標語序是[V M N],但當名詞成分N為指人名詞時,語序則變為[V N M]。筆者認為,這兩種現象是由于受到了雙賓構式的構式壓力而產生的。本書*章為序章,規定本文討論的范圍并提出問題點。第二章對通時、方言、共時三個平面的已有研究成果進行概略的介紹。
第三章考察【Ⅰ型】,認定“奪取”義類也為雙賓構式。【Ⅰ型】的意義,即雙賓構式的核心意義為“N0有意識地將N2移送至N1”,N0的語義角色為“授影者”、N1為“受影者”、N2為“授受對象”。這種“移送”行為受N0的意志支配,因而構式整體為“動作性”。
第四章討論【Ⅱ型】,這一類型的N2可以由抽象名詞以及V所表示的動作完成后新出現的名詞成分充當,句子描述“受N0的影響,N2被抽象地移送至N1”這一事件。且當N0為非生命體時,整個句子被附加上了“說話人的主觀性”。【Ⅱ型】中的N0由物/事件充當時,由于“移送”行為不由N0意志支配,構式整體的動作性要比【Ⅰ型】略低。
另外,現代漢語中,原本不能支配指人名詞的動詞在進入雙賓構式后,便可后續指人名詞。現代漢語數量名組合的無標語序是[V M N],但當名詞成分N為指人名詞時,語序則變為[V N M]。筆者認為,這兩種現象是由于受到了雙賓構式的構式壓力而產生的。
第五章分析更為邊緣性的【Ⅲ型】,句子描述“受N0的影響,N2被抽象地移送至處所N1”這一事件。進入該類型的動詞V具有“空間移動性”這一語義特征。N1的語義角色為“N2存在的處所”。本章還通過與【存現構式】的比較得出該類型的使用條件,指出當說話人要凸現“移送”行為的動態性時使用【Ⅲ型】。構式整體仍呈“動作性”,但程度比【Ⅰ型】和【Ⅱ型】低。
第六章為本書結論部分。綜合以上三種類型的“雙賓”構式,規定“雙賓”構式表示事件的圖示為“受到外界影響而發生的‘移送’”。【Ⅰ型】經由“具體→抽象”的認知過程向【Ⅱ型】擴展,經由“作為實際轉移的領有權轉移”這一隱喻向【Ⅲ型】擴展。同時,還討論了“雙賓”構式與現代漢語的其他構式(【“得”補語/方向補語】、【存現構式】)的關聯性,通過構造一個表示“出現/消失”意義的構式網絡模型,展示一些表面看來并沒有關聯的句式之間存在的構式鏈。
本書將“物的移送”識解為表示“某物在(/從)從某人的領域,或某處<出現APPEAR/消失DISAPPEAR>”這一事件,【Ⅱ型】構式表示以某人的領域為<終點/起點>,抽象的“物”<出現/消失>;【Ⅲ型】構式表示“物”在(/從)某處<出現/消失>。
“得”字補語、方向補語均表示動作行為發生后,動作對象身上發生狀態變化。發生變化后新狀態的<出現>,可以識解為抽象的“物”<出現>。經過這一認知過程,筆者認為【類型Ⅱ】構式與“得”字補語、方向補語之間存在構式關聯。
存現句語序為[N1 V M N2],表示某物<存在BE AT>于某處,或在(/從)某處<出現/消失>這一事件。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存現句與【Ⅲ型】構式存在構式關聯。但與存現句不同的是,【Ⅲ型】構式中可以出現引起“移送”行為發生的施影者,而存現句不可。這是這兩類構式的*不同之處。【類型Ⅲ】構式為“動作性”,但存現句則為“狀態性”。
*后,第七章對全文進行簡短總結,指出本文未能考察到的問題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待今后研究的課題。
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漢語雙賓構式研究 內容簡介
雙賓語句是現代漢語語法體系中富有特色的一種句式,也是漢語語法研究中一個傳統且重要的課題。雖有眾多學者從各種不同視角對雙賓語句進行了研究,但針對非典型用法的研究尚不充分。認知語言學理論為漢語雙賓語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研究方法。本書從認知語言學的視角出發,以日語相關句式作為參照物,進行漢日對比研究,在構式語法框架下考察形式為[N0 V N1 M N2]句子的構式義與擴展途徑。
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漢語雙賓構式研究 目錄
1.1 研究范圍與目的 001
1.2 問題所在 001
1.3 研究方法 002
1.4 本書章節內容 003
第2章 先行研究 004
2.1 歷時研究 004
2.2 方言研究 010
2.3 共時研究(概述) 011
第3章 【Ⅰ型】表示 雙賓構式[N0+V+N1+M+N2] 020
3.1 典型性雙賓構式[N0+V+N1+M+N2]的特征 022
3.2 表<給予> 026
3.3 表<取得> 032
3.4 雙賓構式中使用的V 038
3.5 不含M的[N0+V+N1+N2]構式 039
小 結 043
附錄一 【Ⅰ型】中使用的動詞列表 044
第4章 【Ⅱ型】不表示<授受>的非典型性
雙賓構式[N0+V+N1<人>+M+N2] 049
4.1 量詞的分類 050
4.2 [N0 <人>+V+N1<人>+M+N2] 053
4.3 [N0 <物/事>+ V + N1<人>+M+N2] 060
4.4 [N0+V+N1<人>+M]:【Ⅳ型】 066
小 結 074
附錄二 【Ⅱ型】中使用的動詞列表 075
第5章 【Ⅲ型】不表示的非典型性雙賓構式
[N0+V+N1<處所>+M+N2] 087
5.1 【Ⅲ型】的使用條件 088
5.2 V的語義特征與N1的語義角色 099
5.3 擴展的理據性與擴展途徑 104
5.4 [N0+V+N1<處所>+M]:【Ⅴ型】 108
小 結 109
附錄三 【Ⅲ型】中使用的動詞列表 110
第6章 構式聯接與構式之間的關系 113
6.1 典型性構式與非典型性構式之間的聯接 115
6.2 雙賓構式的構式圖示 124
6.3 【Ⅱ型】與其他構式的關系 125
6.4 【Ⅲ型】與“存現構式”的關系 132
小 結:構式聯接網絡 140
第7章 結 語 142
7.1 本書的結論 142
7.2 話題展開 143
7.3 今后的工作 145
例句出處 147
參考資料 149
認知語言學視域下的漢語雙賓構式研究 作者簡介
葛婧,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日本大阪大學博士。主要從事漢語教育、漢日對比語言學研究。主持國家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在日本出版漢語教材2部,在商務印書館等國內知名出版社出版專著、教材多部。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