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南朝山水與長城想像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5113503
- 條形碼:9787215113503 ; 978-7-215-11350-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朝山水與長城想像 本書特色
歷來南朝詩學的討論,大都以“山水”、“詠物”、“宮體”、“游仙”為主要架構的場域,而在現存的文獻資料中,尚有一百多首極為成熟的“邊塞詩”錯雜在齊梁的華麗詩風中。本書上篇以“山水新解”為題,考察了“山水詩”中的“游覽”與“行旅”之品分。中篇以“長城別論”為題,是本書極有特色的一部分,以南朝士人的時空思維為切入點,論析了南朝邊塞詩的后世影響。
南朝山水與長城想像 內容簡介
海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不僅要選取文學領域名家經典,而且涉及面寬泛,既有對文學文本、作家生平的研究,又有對文學運動、思潮、流派等方面的探索。從而構建一個更科學、更全面的理論體系,使人們對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有著透徹、準確的了解。
南朝山水與長城想像 目錄
序:論想像楊牧
前言
上篇 山水新解
謝靈運詩中“游覽”與“行旅”之區分
南朝“山水詩”中“游覽”與“行旅”的區分
——以《文選》為主的觀察
陶謝并稱對其文學范型流變的影響
——兼論陶謝“田園”“山水”詩類空間書寫的區別
論李白詩中“謝靈運”“謝朓”與“陶淵明”的排列次序
——兼論“二謝”與“陶謝”并稱的結構基礎
中篇長城別論
州府雙軌制對南朝文學的影響
——以荊雍地帶為主的觀察
南朝士人的時空思維
盛唐邊塞詩的真幻虛實
——兼論南朝詩人時空思維對盛唐邊塞詩形式的規范
南朝與南宋邊塞詩的漢代圖騰
——論南宋邊塞詩對于南朝邊塞詩架構的繼承
文學史中南北文學交流論的假性結構
——以南朝邊塞詩為脈絡的探討
下篇 南北文化再探
三分歸晉前后的文化宣言
——從左思《三都賦》談南北文化之爭
北魏文士對南朝文化的兩種態度
——以《洛陽伽藍記》與《水經注》為中心的考察
魏晉時期巴蜀文化史確立的三部曲
——由《三都賦》到《三國志》到《華陽國志》
參考書目
前言
上篇 山水新解
謝靈運詩中“游覽”與“行旅”之區分
南朝“山水詩”中“游覽”與“行旅”的區分
——以《文選》為主的觀察
陶謝并稱對其文學范型流變的影響
——兼論陶謝“田園”“山水”詩類空間書寫的區別
論李白詩中“謝靈運”“謝朓”與“陶淵明”的排列次序
——兼論“二謝”與“陶謝”并稱的結構基礎
中篇長城別論
州府雙軌制對南朝文學的影響
——以荊雍地帶為主的觀察
南朝士人的時空思維
盛唐邊塞詩的真幻虛實
——兼論南朝詩人時空思維對盛唐邊塞詩形式的規范
南朝與南宋邊塞詩的漢代圖騰
——論南宋邊塞詩對于南朝邊塞詩架構的繼承
文學史中南北文學交流論的假性結構
——以南朝邊塞詩為脈絡的探討
下篇 南北文化再探
三分歸晉前后的文化宣言
——從左思《三都賦》談南北文化之爭
北魏文士對南朝文化的兩種態度
——以《洛陽伽藍記》與《水經注》為中心的考察
魏晉時期巴蜀文化史確立的三部曲
——由《三都賦》到《三國志》到《華陽國志》
參考書目
展開全部
南朝山水與長城想像 作者簡介
王文進,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治學以魏晉南北朝文學為主,兼以六朝的歷史感,抒寫現代散文。著有《論六朝詩中巧構形似之言》、《洛陽伽藍記研究—凈土上的風煙》及散文集《豐田筆記》。現為東華大學中國語文系系系主任。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