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1919-1949-中國近代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67231
- 條形碼:9787101067231 ; 978-7-101-06723-1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19-1949-中國近代史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史(1919-1949)》,作為高等院校的歷史教材,從1977年初版至今,先后經過三次修訂,累計印行137萬余冊。《中國近代史(1919~1949)》增寫了1919五四運動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30年的歷史。
1919-1949-中國近代史 目錄
**節 五四運動
一、五四愛國運動
二、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二、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
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第三節 列強對華的“協同侵略”和北洋軍閥的爭斗
一、列強對華的“協同侵略
二、北洋軍閥的爭斗及其黑暗統治
三、國民經濟發展的遲滯
第四節 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一、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
二、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提出
三、工人運動高潮的掀起及各界群眾運動的新發展
四、孫中山的繼續奮斗和國共合作的醞釀
第二章 國民革命北洋軍閥的末路
**節 軍閥爭斗的繼續及各派軍閥勢力的演變
一、第二次直奉戰爭與北京政變
二、北洋軍閥勢力的演變
三、地方軍閥勢力的演變
第二節 國民革命的興起和發展
一、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二、革命武裝的建立和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與發展
三、全國革命運動的開展
四、革命陣營內部的分化與斗爭
第三節 北伐戰爭和工農運動的大發展
一、北伐的勝利進軍
二、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和工農運動的大發展
三、遷都武漢
第四節 國民革命的失敗
一、奉系“反赤”
二、“四一二”政變和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三、武漢國民政府的右轉
四、緊急形勢下中國共產黨的對策
五、“七一五”政變
……
第三章 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建立工農武裝革命的開展
第四章 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由國內戰爭向抗日戰爭的過渡
第五章 抗日戰爭
第六章 國民黨政權的崩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1919-1949-中國近代史 節選
《中國近代史(1919-1949)》: 一、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在蘇俄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國民黨的改組工作進展順利。到1923年底,國民黨的改組工作已基本就緒,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條件成熟了。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以總理身份擔任大會主席,并指定胡漢民、汪精衛、林森、謝持、李大釗5人組成主席團。大會代表共165人,一部分由孫中山指派,一部分由各地黨員推舉產生。其中有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李大釗、毛澤東、林伯渠、譚平山、于樹德等。共產黨員占大會代表總數的14%。 大會*重要的議程是通過《中國國民黨**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宣言》由孫中山委托蘇聯顧問鮑羅廷起草,經反復討論,由孫中山審定而成,1月23日由全體代表通過。它集中反映了孫中山思想的進步和國民黨的新生。 大會《宣言》共分三個部分。**部分分析了“中國之現狀”。宣言指出: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如怒潮驟至,武力的掠奪與經濟的壓迫,使中國喪失獨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而“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國之情況不但無進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勢”。究其原因,乃是由于“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宣言》強調:進行國民革命,實行三民主義,“為中國唯一生路”。 第二部分 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這是《宣言》的主要部分。 (1)關于民族主義對外主張“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國主義之侵略”;對內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這就賦予了民族主義反帝的內涵,剔除了以往在國內民族問題上的大漢族主義傾向。 (2)關于民權主義提出了實行革命的、普遍的、直接的民權。所謂革命的民權,就是民權主義要“求所以適合于現在中國革命之需要”。“民國之民權,唯民國之國民乃能享之,必不輕授此權于反對民國之人”。“詳言之,則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而賣國罔民以效忠帝國主義及軍閥者,無論其為團體或個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權利”。這就把民主問題與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聯系起來,明確了民主的對象是贊同反帝反軍閥的人民。所謂的普遍的民權,就是看到了歐美國家的民主“往往為資產階級所專有,適成為壓迫平民之工具”的本質,明確提出了國民黨的民權主義要與歐美國家的民主相區別,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者得而私也”。這就明確了民主的目標是要實現真正為人民所有的民主,而不是歐美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所謂直接的民權,就是繼承和發展了此前提出的直接民權思想和五權憲法理論。根據直接民權的原則,“為國民者不但有選舉權,且兼有創制、復決、罷官諸權也”。根據權能分開的原則,國家統治權分為人民掌握的政權和政府掌握的治權兩個方面,政權領導治權;政府實行立法、行政、司法、監察、考試五權分立。這對民主的內涵及實施方式是一種積極的思考。以上這些闡釋,是對舊民權主義的重大發展。 (3)關于民生主義主要原則仍然是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根據平均地權原則,國家要通過征稅和收買的辦法,使土地之增值收歸國家,防止“土地權之為少數人所操縱”。根據節制資本原則,國家要防止私人資本操縱國民之生計;具有獨占性質或規模過大之企業,要由國家經營管理。這些雖然與舊民生主義差別不大,但本次宣言比以往更加切實地注意到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和工人的利益問題。宣言指出,對缺少田地的農民,國家要給以土地,資其耕作;國家要制定勞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以后不久,孫中山又明確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號。 ……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