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日本文學探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426449
- 條形碼:9787547426449 ; 978-7-5474-2644-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文學探緣 本書特色
在全球化日益深刻的今天,中日關系的復雜多變有目共睹。一衣帶水的兩個國家之間,歷史與文化的交接不勝枚舉,但盡管兩國之間交流頻繁,卻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文化鴻溝。文學具有映射作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閱讀外國文學的同時,也在了解那個國家的“人”。因為人創造了文學藝術,人也借助文學成為一個“人”。作為外國人,我們首先必須要認同一種文化的獨立性,才能真正了解它。同樣,只有打破自己視野的局限,才夠能真正了解“人”。作為昔日“東亞文化圈”核心的中國,如今對日本文學的探緣也非常有意義。本書所提供的從“日本人”的角度探索日本文學,能夠幫助我們打破地理地域限制,放下“東亞文化圈”核心地位的姿態,更加深刻地了解日本文學的發展,進而了解這個國家的“人”。國界是人為創造的,文化只有多樣性和獨特性,這是作者給予我的啟發。作者不僅在中日文化之間架起了一座通向彼此心靈的橋梁,也打開了一扇通向日本文學藝術的大門。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跨越國界,了解那塊熟悉又陌生的土地的歷史;用日本民族的身份,親歷日本文學發展的前世今生,發現那些人類文學藝術的美妙創造。
日本文學探緣 內容簡介
文學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形式,與文化范疇內的各領域息息相關,同時文學又具有特殊性。對于日本文學的探緣,可以說是日本人以文學為契機,繼而追問“我是誰”以及“我從哪里來”的根本性問題。畢竟,作為人和人創造的一種藝術形式,不知從何而來,就不知往何處去,只有在時間的連續中才有所謂的方向。對于日本文學的溯源,作者選擇了一個更高的角度作為開篇。文學作為人類人文財富的一部分,發源于人的思考,是人類對時間和生命的一種考量方式,也是人類用來解釋“自己”和“世界”的關系的一種方式。文學映射著一個民族的方方面面,而考量和解釋的角度因人而異,所以,作者以很核心的問題展開討論,即“日本人從何處來”?可謂切中要點,正本清源。作者用科學研究的證據證明了日本民族起源于日本本土這一基本事實,并將研究重點放在日本民族是如何構建出了自己獨立并且獨特的文學藝術這一問題之上。在優選化日益深刻的今天,中日關系的復雜多變有目共睹。一衣帶水的兩個國家之間,歷史與文化的交接不勝枚舉,但盡管兩國之間交流頻繁,卻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文化鴻溝。文學具有映射作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閱讀外國文學的同時,也在了解那個國家的“人”。因為人創造了文學藝術,人也借助文學成為一個“人”。作為外國人,我們首先必須要認同一種文化的獨立性,才能真正了解它。同樣,只有打破自己視野的局限,才夠能真正了解“人”。作為昔日“東亞文化圈”核心的中國,如今對日本文學的探緣也很好有意義。本書所提供的從“日本人”的角度探索日本文學,能夠幫助我們打破地理地域限制,放下“東亞文化圈”核心地位的姿態,更加深刻地了解日本文學的發展,進而了解這個國家的“人”。國界是人為創造的,文化只有多樣性和獨特性,這是作者給予我的啟發。作者不僅在中日文化之間架起了一座通向彼此心靈的橋梁,也打開了一扇通向日本文學藝術的大門。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跨越國界,了解那塊熟悉又陌生的土地的歷史;用日本民族的身份,親歷日本文學發展的前世今生,發現那些人類文學藝術的美妙創造。
日本文學探緣 目錄
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
傳統與近代化
中國古典與現代人
孔子與論語
東方人的笑
陰間•陽間
中國的推理小說
中國文學的發展
從詩經到現代詩
人生與詩歌
民族 語言 詩
中國詩歌與日本和歌
流行與不變
對偶與押韻
野史小說與明治小說
日本文學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后記
日本文學探緣 作者簡介
作者魚返善雄(1910-1966)日本語言學家、中國文學研究學者。出生于日本大分縣。1926年始,在中國上海東亞同文書院留學,從事文學、語言學研究,1929年因病退學歸國。之后創作了大量與中國相關的語言、文化、文學類書籍。如:《大陸の言語と文學》(三省堂,1940年),《新中國小説集》(目黒書店,1942,1948),《中國文學入門》(東大出版社,1951),《日本文學と中國文學》(弘文堂,1952),《中國的考え方》(寶文館,1952),《中國文學読本》(開成館,1955)等。
譯者裴蕾(1978.12--),山東日照人,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日本近現代文學。主持一項華僑大學人文社科研究課題(11HSK18)已結題;一項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AS170046)在研。參與編著《日語睿讀•新聞篇》(2013.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發表《寧信不順-----管窺魯迅翻譯理論之“直譯”法》(2009),《淺談“青少年亞文化”范疇下的日本輕小說之流行》(2011),《回歸“心中故鄉”的橋梁---論谷崎潤一郎再訪中國后對其創作之影響》(2017)等論文。1947年 生于北京通州,少年即拜吳鏡汀先生為師學習山水畫。
1967年 畢業于北京工藝美術學校,分配到北京琺瑯廠當工人,后參予創辦琺瑯廠技校并任教。
1988年 調入中國國家畫院(原中國畫研究院)工作。作者魚返善雄(1910-1966)日本語言學家、中國文學研究學者。出生于日本大分縣。1926年始,在中國上海東亞同文書院留學,從事文學、語言學研究,1929年因病退學歸國。之后創作了大量與中國相關的語言、文化、文學類書籍。如:《大陸の言語と文學》(三省堂,1940年),《新中國小説集》(目黒書店,1942,1948),《中國文學入門》(東大出版社,1951),《日本文學と中國文學》(弘文堂,1952),《中國的考え方》(寶文館,1952),《中國文學読本》(開成館,1955)等。
譯者裴蕾(1978.12--),山東日照人,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日本近現代文學。主持一項華僑大學人文社科研究課題(11HSK18)已結題;一項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AS170046)在研。參與編著《日語睿讀•新聞篇》(2013.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發表《寧信不順-----管窺魯迅翻譯理論之“直譯”法》(2009),《淺談“青少年亞文化”范疇下的日本輕小說之流行》(2011),《回歸“心中故鄉”的橋梁---論谷崎潤一郎再訪中國后對其創作之影響》(2017)等論文。1947年
生于北京通州,少年即拜吳鏡汀先生為師學習山水畫。
1967年 畢業于北京工藝美術學校,分配到北京琺瑯廠當工人,后參予創辦琺瑯廠技校并任教。
1988年 調入中國國家畫院(原中國畫研究院)工作。
1992年 調入文化部中國文化藝術總公司工作。
2004年至今 再次回到中國國家畫院(原中國畫研究院),受聘教育培訓中心任副主任主持中國畫高級研修班教學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