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羌族影像志: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1076688
- 條形碼:9787541076688 ; 978-7-5410-766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羌族影像志: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紀念
★裝幀精良:裸脊鎖線,優質厚實紙張印刷,精裝大開本
★1933—2008,279幅經典照片,跨越百年,用鏡頭定格時間,披沙揀金以影像講述傳承
★莊學本(1909-1984),中國影像人類學的先驅,紀實攝影大師,為中國少數民族史留下了大量可信度高的視覺檔案與調查報告
★徐獻,西部長期關注羌文化的代表性攝影師,四川省攝影家協會理事,2001年至今,上百次深入汶川、理縣、茂縣等羌族原生態地區,拍攝了數萬張影像
★本書兼具藝術價值、民俗價值、學術價值與收藏價值
大地顫抖 江河阻斷
歷經磨難 浴火重生
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紀念
本書是一部將民族性、藝術性、史料性完美融合的攝影紀實圖文集。全書分為兩部分:
上半部分收錄了我國著名已故攝影家莊學本于1934年四川疊溪大地震后進入羌區進行考察所拍攝的大量反映人文生活及自然景觀的圖片,以及考察中寫的日記來反映羌族人在大地震后的生活、勞動及自然環境在地震中受到的嚴重破壞。展示出了羌族人樸實生活環境、人與人的友善。
下半部分收錄了當代著名攝影家徐獻()于2007—2017年拍攝的反映2008年汶川大地震前后羌族人民的文化、勞動、生活及自然景觀的圖片,以及文字記錄。
通過前后兩代攝影人的圖片、文字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近百年來羌族地區的人文風情的不同變化和發展,展現了當代羌族人在經歷了兩次大地震后的人民精神面貌的不同。
全書將羌族山川地貌、禮儀習俗、宗教信仰等以圖片的形式展現,配以精煉的文字說明,直觀地反映出在時空穿梭的70年間,羌族在歷經兩次大地震后的滄桑變化以及羌族人民對于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本書的內容架構建立于尊重、繼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上,能讓讀者充分了解羌民族衣著服飾、建筑風格、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節日風俗等細節,有利于加深各民族間的認識,從而促進民族團結。對于推動當代中國紀實攝影的發展和創新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本書從攝影的角度出發,以紀實的風格展現羌族人文特色,是對瀕危少數民族重要文化遺產進行深入挖掘與搶救性保護的舉措,將有助于羌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
【媒體評論】
縱觀《羌族影像志——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莊學本先生和徐獻先生的跨世紀的影像文本,我們能夠看到基于平行并列關系的“同胞相互凝視”,其實這也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相互凝視,而這樣的凝視正是相互間人文關懷的結果。正如書序所言:“當讀者與同胞相互凝視的目光把折疊在影像中的時間重新在書中展開時,那目光一定會穿越遠古與我們民族的歷史相連。”本書已經證明了這種人文關懷是可以跨越世紀的,同時也是*能打動人心的。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張曦
羌族影像志: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 內容簡介
《羌族影像志(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精)》收錄了我國有名已故攝影家莊學本先生(1909-1984),于1934年四川疊溪大地震后進入羌區進行考察所拍攝的大量反映人文生活及自然景觀的圖片,以及考察中寫的日記來反映羌族人在大地震后的生活、勞動及自然環境在地震中受到的嚴重破壞。展示出了羌族人樸實生活環境、人與人的友善。同時本書還收錄了當代有名攝影家徐獻先生(20余年來長期關注中國西部人文風情的拍攝)拍攝的反映2008年汶川大地震前后羌族人民的文化、勞動、生活及自然景觀的圖片,及文字記錄。該書通過前后兩代攝影人的圖片、文字資料反映了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近百年來羌族地區的人文風情的不同變化和發展,展現出了當代羌族人在經歷了兩次大地震后的人民精神面貌的不同。該書的出版將有助于研究羌族文化的學者起到助力作用,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羌族影像志: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羌族影像志: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 前言
在四川西部,岷江上游的茂縣疊溪,1933年8月25日的下午,發生了7.5級大地震,震感遠至加拿大多倫多。14天后,南京國民政府收到四川省政府的災情電文:“急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軍事委員會、內政部、財政部、賑務委員會均鑒:頃準鄧軍長錫侯電稱,茂縣八月望日午后二時許地震,勢極洶涌。據調查報稱,茂縣疊溪鎮全部陷落,南北約三十余里,東西約五十里,松坪溝群山倒塌,岷江上游河流阻塞,松茂大道已無通路,松城情形尚不明了,人民傷亡財產損失為數極巨,全屯均受波及,房屋墻垣道路橋梁破壞甚多,實空前未有之奇禍,請轉電懇發款賑濟等由。懇速頒巨款,俾資急賑,無任迫切待命之至。四川省政府叩!
75年后,2008年5月12日的下午,仍在四川西部,岷江上游的汶川縣,發生了8.0級大地震。10小時后,新華通訊社發出電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日下午乘專機抵達四川成都,趕往地震災區,指揮搶險救災工作。晚上10時許,微微細雨中,溫家寶前往都江堰市災情嚴重的中醫院和聚源鎮中學校查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當了解到學校有上百學生被埋在廢墟下,總理深情地說,我知道消息后**時間就趕來了,人命關天,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難過。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全部力量救人,廢墟下哪怕還有一個人,我們都要搶救到底!
兩次大地震,不同的時代,面對的是國家不同的態度。
兩次大地震,震中都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藏羌之地。
“羌族”也因大地震被媒體曝光在全世界面前。
如果把時間回溯到汶川大地震前,“羌族”在大多數國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陌生的;如果再把時間回溯到疊溪大地震前,“羌族”在大多數國人的心目中就不僅僅是陌生,幾乎是一塊“白地”。
但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正經歷世紀之交的陣痛,這塊“羌”的“白地”有一種例外,一批沿長江溯流進入岷江上游的西方探險家與傳教士,用他們的見聞和剛發明不久的照相術,把“羌”這一族群曝光于世界,也是這一族群與外部世界*初的相遇。
羌族影像志: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 目錄
羌族影像志: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 節選
羌族影像志:從疊溪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 作者簡介
莊學本(1909-1984),中國影像人類學的先驅,紀實攝影大師。于1934-1942年間在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四省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攝了萬余張照片,寫了近百萬字的調查報告、游記以及日記,并于1941年舉辦西康影展,20萬人前去參觀。他的照片展示了那個年代少數民族的精神面貌,為中國少數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視覺檔案與調查報告。他于疊溪地震后的第二年進入羌區拍攝,拍攝下大量的災后羌區珍貴的影像資料。
徐獻,西部長期關注羌文化的代表性攝影師,四川省攝影家協會理事,從影二十余年來始終堅持“用心靈按動快門,用鏡頭記錄歷史”的理念。2001年至今,上百次深入汶川、理縣、茂縣等羌族原生態地區,用田野調查的方式,通過鏡頭記錄羌區的羌人居住環境、建筑、宗教以及日常生活,拍攝有數萬張影像,從人類學、社會學的視角,用影像呈現當下的羌人生存狀態、羌族文化的傳承與變化。攝影作品《羌》《羌家人》《汶川縣夕格寨祭祀塔**儀式》等多次獲得攝影類獎項。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