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國現(xiàn)代史:凱瑟琳·格雷厄姆自傳

包郵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國現(xiàn)代史:凱瑟琳·格雷厄姆自傳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03-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82
讀者評分:5分1條評論
本類榜單:傳記銷量榜
中 圖 價:¥53.8(6.1折) 定價  ¥8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國現(xiàn)代史:凱瑟琳·格雷厄姆自傳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3918619
  • 條形碼:9787513918619 ; 978-7-5139-1861-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國現(xiàn)代史:凱瑟琳·格雷厄姆自傳 本書特色

◎如實再現(xiàn)好萊塢大片《華盛頓郵報》《總統(tǒng)班底》未能盡述的傳奇真相與驚心動魄。

◎在國家機器開倒車的至暗時刻,一家報紙公然對抗至高權(quán)力,重新定義媒體人的勇氣與良知。

◎每位媒體人和新聞學子必須要看又千萬別看的經(jīng)典。

◎普利策獎獲獎作品,《財富》雜志推薦的75本必讀書之一,巴菲特、李普曼一致推薦的傳記寫作標桿。

◎美聯(lián)儲創(chuàng)建主席的女兒、美國新聞界“**夫人”對美國近代史關鍵事件的私人記憶。

◎20世紀美國*精英沙龍的女主人,以朋友身份講述包括歷任美國總統(tǒng)在內(nèi)的美國各行業(yè)領袖的私下風采。

◎顛覆大眾對“麥肯錫主義” “刺殺肯尼迪”“五角大樓文件”“水門事件”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常規(guī)認知,重新講述美國現(xiàn)代史。

◎《向前一步》 《親歷歷史》 普利策獎傳記=《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國現(xiàn)代史》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國現(xiàn)代史:凱瑟琳·格雷厄姆自傳 內(nèi)容簡介

20世紀后半葉是歷史上的多事之秋,美國更是旋渦的中心,熱點事件、政經(jīng)黑幕頻出。《華盛頓郵報》逆勢崛起,以媒體人的良知,捅破層層天窗,改寫歷史進程,猶如彗星劃過夜空。

1971年,著名的“五角大樓文件”泄露,該文件詳盡客觀地記錄了二戰(zhàn)以后美國政府對越政策的種種秘密,從根本上動搖了越戰(zhàn)的合法性。在政府的壓力下,全美各大媒體噤若寒蟬,唯有《華盛頓郵報》將真相徹底公開,為此不惜與國防部授意下的司法部對簿公堂,直至在美國*法院大獲全勝。此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越戰(zhàn)的結(jié)局。

1972年,“水門事件”爆發(fā),《華盛頓郵報》不顧白宮和總統(tǒng)本人的阻撓和威脅,持續(xù)在頭版頭條發(fā)布事件調(diào)查報告,直至將這個震驚世界的政治陰謀徹底揭穿,并直接導致了美國當任總統(tǒng)尼克松的下臺。

帶領《華盛頓郵報》寫下新聞史上登峰造極一筆的人,正是本書的作者凱瑟琳·格雷厄姆。她系出名門卻中年喪偶,在男性主宰職場的環(huán)境下,逐步成長為在相當程度上改變歷史的“女皇”。這本回憶錄,從媒體人的角度幾乎重現(xiàn)了美國近代史;從私人的角度,又給歷史補充鮮活的細節(jié)和動人的情感。從這方面說,本書更接近歷史的真相。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國現(xiàn)代史:凱瑟琳·格雷厄姆自傳 目錄

**章 / 1 第二章 / 25 第三章 / 59 第四章 / 75 第五章 / 87 第六章 / 103 第七章 / 113 第八章 / 129 第九章 / 139 第十章 / 155 第十一章 / 177 第十二章 / 201 第十三章 / 245 第十四章 / 267 第十五章 / 299 第十六章 / 317 第十七章 / 345 第十八章 / 367 第十九章 / 401 第二十章 / 417 第二十一章 / 451 第二十二章 / 469 第二十三章 / 497 第二十四章 / 527 第二十五章 / 551 第二十六章 / 585 第二十七章 / 625 第二十八章 / 651 致 謝 / 678 出版后記 / 681
展開全部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國現(xiàn)代史:凱瑟琳·格雷厄姆自傳 節(jié)選

第二十三章


1972年6月17日,周六早晨,霍華德·西蒙斯打來電話說,“你不會相信昨天晚上出了什么事。”他說得對。他告訴我有輛汽車闖入了一座房子中,房間里的兩個人正在沙發(fā)上做愛,接著汽車從另一邊直接沖了出去;我?guī)缀鯖]有相信他,只是興致勃勃地聽著。更勁爆的是,他講述了一則離奇的新聞:五名男子帶著橡膠手套闖入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的大樓,并當場被捕。



當時,尼克松總統(tǒng)正在佛羅里達州比斯坎灣。他的新聞發(fā)言人羅納德·澤格勒(Ron Ziegler)將此事斥為“三流的入室盜竊未遂案”,并補充說,“某些人也許會想要針對此事大做文章。”當然,我們?nèi)冀z毫沒有想到報道文章會走得有多遠;這件事情起初──待到笑聲散去──看來只是有些荒誕不經(jīng)。



正是喬·卡利法諾*早打電話給霍華德說明此事,當時,卡利法諾不僅是我們的律師,還是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律師。霍華德立刻采取行動。他通知完我以后,試圖聯(lián)絡本,當時本在西弗吉尼亞州的小木屋里,身邊的電話無法使用,接著,他打電話給本市新聞編輯哈里·羅森菲爾德,后者繼而聯(lián)系了巴里·蘇斯曼(Barry Sussman)。巴里是哈里的三名副手之一,專門負責哥倫比亞特區(qū)的新聞。



自1935年起,艾爾·路易斯就是《郵報》的警務記者,熟知整個警察部門的所有人,因而他被派去報道這則新聞。一如既往地,他首先直奔警察局獲取被捕人員的名單──結(jié)果證明人名全是杜撰的。在那里,艾爾意外遇到代理警察局長查理·萊特(Charlie Wright),他和萊特私交甚好。他們兩人一同前往水門大廈,抵達后,艾爾隨同萊特徑直走進了大廈。艾爾看到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移動犯罪研究室(mobile crime lab)的工作人員試圖從前門提取指紋,其他人則正在移去天花板上的瓷磚,以尋找竊聽裝置。路易斯脫下外套,在那里待了一整天。



這起非法闖入的新聞出現(xiàn)在了周日發(fā)行的報紙的頭版上,題名為“五人因密謀在本市民主黨辦公室安裝竊聽器被捕”(5 Held in Plot to Bug Democrats Office Here),署名是艾爾·路易斯。《郵報》的多名撰稿人參與撰寫了這篇報道,其中就有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卡爾還單獨撰寫了一篇報道,以介紹嫌疑犯的背景信息;他發(fā)現(xiàn)其中有四人來自邁阿密,這四人在那里一直從事反卡斯特羅活動。菲爾·蓋林撰寫的社論次日出現(xiàn)在了《郵報》上,題名為“不可思議的任務”(Mission Incredible),開篇引用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節(jié)目“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中的話:“一如既往,倘若你或你的團隊里的任何人被捕或被殺,部長將否認知悉你們的任何行動……”



當然,我們所看到不過是冰山一角。若非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為調(diào)查和報道所做出的非凡努力,我們也許永遠都不會知曉這座冰山究竟怎樣巨大。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現(xiàn)在早已經(jīng)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在當時,這兩名年輕人從未合作過,伍德沃德甚至剛來到《郵報》不久。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是天生的搭檔,因為他們的性格和才能完全互補。兩人都很聰明,但伍德沃德正直盡責、勤奮努力、動力十足,而伯恩斯坦則不修邊幅,散漫無紀。不過,伯恩斯坦的文筆更加出色,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在其他方面,他們的關系像油和水一樣互不相容,盡管──也許正因為──兩人的搭檔怪異奇特,但合作的成果卻是美妙震撼。



巴里·蘇斯曼對這場拙劣的入室盜竊的細節(jié)知之甚少,想要讓鮑勃·伍德沃德參與報道此事。伍德沃德剛從海軍退役便加入了《郵報》。他已經(jīng)被哈佛大學法學院錄取,但選擇了從事新聞工作,并以此為終生職業(yè)。他非常渴望為《郵報》工作,于是哈里·羅森菲爾德告訴副手安迪·巴恩斯(Andy Barnes)試用伍德沃德兩周──無薪──每天晚上審閱他的稿件,看看他能做些什么。兩周時間里,鮑勃撰寫的17篇報道無一刊登。試用期結(jié)束之際,巴恩斯?jié)M懷信心地宣布,伍德沃德聰明正派,但缺乏成為新聞記者所需要的技能。簡言之,他毫無希望,且培養(yǎng)他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哈里告訴伍德沃德先去歷練一番,一年后再回來。于伍德沃德而言,這無疑是當頭棒喝,然而,他沒有將哈里的臨別贈言視為徹底的拒絕。鮑勃可能始終心懷希冀,因為在他看來重要的是,“盡管兩周的記者工作失敗了,但我知道自己熱愛這份工作”。



鮑勃離開后,去附近馬里蘭州的《蒙哥馬利郡看守者》(Montgomery County Sentinel)找了份工作。不久之后,他就開始和《郵報》的大都會區(qū)記者爭奪獨家新聞。幾個月后,他再次給哈里打起了電話;某天,他打到了哈里家里,影響了哈里的假期,還發(fā)現(xiàn)了哈里正趴在梯子上粉刷地下室。哈里不勝其擾,覺得對于尚在度假的自己來說,這超出了合理范疇,因而變得暴躁起來,還向妻子安妮抱怨說,這個自命不凡的年輕人總是打來電話,對他糾纏不休。安妮平靜地問道,“哈里,他不正是你總說想要找的那類人嗎?”當然,安妮完全正確,哈里*終也決定雇傭伍德沃德。1971年9月,勞動節(jié)后**天,伍德沃德開始在《郵報》工作了;鮑勃后來對我說,“我們?nèi)疾恢溃@一天霍華德·亨特(Howard Hunt)和戈登·里迪(Gordon Liddy)搭上了前往洛杉磯的飛機,非法闖入了丹尼爾·艾爾斯伯格的心理醫(yī)生的房子。”



從一開始,鮑勃就表現(xiàn)出眾,編輯們對于派誰前往法院報道非法闖入事件毫無異議。另一方面,自1966年秋季,卡爾·伯恩斯坦就開始在《郵報》工作了,但表現(xiàn)卻并不惹人注目。他是優(yōu)秀的撰稿人,但在整個本地新聞編輯部,他的不良工作習慣早已“聞名遐邇”,同樣赫赫有名的還有他顧盼流連的目光。事實上,本·布萊德里正準備解雇卡爾,而這是阻礙卡爾參與此次報道的一個因子。卡爾因為一張不負責任的報銷單和其他無數(shù)不端行為而聲名狼藉──包括租賃汽車后將其棄置在停車場,呈交給公司數(shù)額巨大的賬單。然而,在鮑勃修改艾爾·路易斯的筆記時,卡爾一直在注意著鮑勃的一舉一動,他立刻被這則奇怪的新聞所吸引,并迅速參與了進來。本和霍華德都想要炒掉卡爾,是哈里解救了他,說他正在全力調(diào)查“水門事件”,工作勤奮,而且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正是卡爾首次將竊賊口袋里嶄新的百元大鈔與尼克松的競選經(jīng)費聯(lián)系起來。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無疑是此次報道的關鍵記者,我們甚至開始將他們合稱為“伍德斯坦”,但《郵報》有許多員工從報道之初就參與了進來。身為執(zhí)行總編,本是優(yōu)秀的領導者,負擔起了重重責任。他定下基本準則──推進,推進,推進,明確要求所有人深挖下去,面對持續(xù)不斷的指責和來自各方面的共同恐嚇威脅,不屈不撓地進行追蹤報道。



霍華德·西蒙斯憑借著在報社半自主的決定權(quán),極大地推動了調(diào)查的開展,尤其是他的姿態(tài),伍德沃德后來形容說,這是一種刨根問底,誓要弄清真相的態(tài)度。哈里·羅森菲爾德評價霍華德說,“當年輕人四處亂撞時,他會──倘有需要──站出來,指明方向。”事件初期,正是霍華德在報道這則新聞。



哈里本人是個老派守舊、性格堅韌、舉止獨特的編輯,也是“水門事件”中另一位真正的英雄。從一開始,他就認為這則新聞會在本地引起轟動,預見到《郵報》的新聞記者能夠借此聲名鵲起。在這則新聞固定成為《郵報》的頭版前,他負責跟進,確保它始終刊載在大都市區(qū)專版的首頁。



*后,巴里·蘇斯曼從哥倫比亞特區(qū)編輯的日常職責中抽身而出,將全部時間都用在了指導“水門事件”的例行報道上。他是負責此工作的不二人選。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總統(tǒng)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中說道,“蘇斯曼能夠捕捉事實,并將其鎖定在記憶之中,以便隨時調(diào)取。超越了《郵報》的任何編輯……蘇斯曼成為了“水門事件”相關知識的匯編集,在圖書館調(diào)取不到的資料可以從他身上獲得……“水門事件”是一團謎,而他便是拼圖的收集者。”



在社論方面,菲爾蓋林和梅格·格林菲爾德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他們和羅杰·威爾金斯(Roger Wilkins)一起,借由社論堅持不懈地挖掘新聞報道版面揭露出來的事實的含義。*初的數(shù)個月里,《郵報》的社論始終認為已知事實暴露出來的問題非常嚴重,完全早于白宮承認該事件需要特別關切,而且,當人們認為整個案件已經(jīng)陷入僵局時,《郵報》也不改初衷。在保證問題始終暴露在公眾面前的宗旨上,這些社論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顯然影響了人們思考“水門事件”的方式。



赫布洛克造成的影響甚至更加直接。這個“三流竊案”發(fā)生幾天后,《郵報》刊登了一幅漫畫,漫畫中保安正將其中一名竊賊扔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理查德·尼克松、理查德·克萊因迪恩斯特和約翰·米切爾則在一旁觀望,漫畫的標題是“誰會想到做這樣的事情”(Who Would Think of Doing Such a Thing);后來,赫布洛克還畫了幅舉世無雙的作品,其中尼克松竭力抓住兩卷磁帶的末端,磁帶上寫著“我是……騙子”的文字,嘴里還銜著一段剪下來的磁帶,上面寫著“不是”。赫布洛克始終保持著無情的戰(zhàn)斗性。他遠遠走在我和新聞編輯部的前面。竊案發(fā)生六天后,赫布洛克在新聞編輯部里找到我,讓我看了他的一幅漫畫,畫中兩名男子正在調(diào)查象征竊聽案和尼克松基金丑聞的腳印──腳印直達白宮的前門。說明文字寫道:“奇怪,它們似乎全都與這個地方有關系。”我大笑著說,“你不會刊登它的,對吧?”次日,即1972年6月23日,這幅漫畫登上了報紙。所有這一切都發(fā)生在1972年的競選活動如火如荼之際:竊案發(fā)生僅僅兩周后,民主黨就提名喬治·麥戈文為該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



從一開始,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便敏銳而巧妙地追蹤著水門大廈竊賊們的行蹤,還為此耗費了許多力氣。從進入法院,聽到詹姆斯·麥考德(James McCord)提起“中情局”那刻起,鮑勃就迷上了這個案子。卡爾找到了霍華德·亨特的通訊簿,兩人在其中發(fā)現(xiàn)了“卡爾森”(Colson)的名字和“白宮”的字樣,開始和赫布洛克一樣,相信此案與白宮有牽連。他們還發(fā)現(xiàn),竊賊之一的伯納德·巴克(Bernard Barker)向戈登·里迪和總統(tǒng)競選委員會(Committee to Re-elect the President)的另一名律師共用的辦公室撥打了無數(shù)個電話,而總統(tǒng)競選委員會的首字母縮寫很快從CRP變?yōu)榱瞬幌榈腃REEP(意為諂媚者──譯者注)。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整裝待發(fā)了。



8月1日,“水門事件”過去一個月后,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聯(lián)合署名的首篇重要報道發(fā)表了,文章闡述了五名竊賊和總統(tǒng)競選委員會的關系。三周之后,8月22日,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邁阿密舉行,尼克松總統(tǒng)風光無限地再度獲得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接下來的一周,尼克松明顯試圖宣布“水門事件”已吿終結(jié),聲稱總統(tǒng)的法律顧問約翰·迪安(John Dean)已經(jīng)徹查非常闖入事件,并說道,“我可以直接斷言,他的調(diào)查表明沒有任何現(xiàn)任的白宮工作人員和本屆政府人員牽扯到這件極為怪誕的事件中。真正使人痛心的是,你們試圖掩蓋這一點。”同樣地,我們后來才從約翰·迪安的證詞中得知,直到總統(tǒng)做出那段聲明前,迪安對于“自己的”調(diào)查聞所未聞。真是不可思議。



9月15日,聯(lián)邦大陪審團(federal grand jury)起訴原初的五名竊賊,以及兩位前白宮助理霍華德·亨特和戈登·里迪。就在同一天──只是兩年后此事才曝光──尼克松要求他的兩名助理,白宮辦公廳主任鮑勃·哈爾德曼(即H·R·哈爾德曼──譯者注)和約翰·迪安,以經(jīng)濟報復來威脅《郵報》:“它就要惹禍上身了……關鍵是《郵報》將會因為此事惹上糟糕至極的麻煩。他們有家電視臺……而他們就要續(xù)簽經(jīng)營許可證了……這里就要有好戲上演了……這場游戲必須玩得粗暴野蠻些。”至于我們的律師,尼克松說:“選舉過后,我不會希望自己身處愛德華·班尼特·威廉斯的位置。我們會好好招呼這個混蛋,相信我。我們會的。我必須這么做,因為他是個壞蛋。”



兩周后,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發(fā)表了影響重大的文章,刊登在《郵報》頭版。他們查出莫里斯·施坦斯(Maurice Stans)的保險箱中有一筆秘密基金。莫里斯是前任商務部長,時任總統(tǒng)競選委員會財務主管。秘密基金由五人掌管,用于收集民主黨的情報,約翰·米切爾便是這五人之一。新聞報道由此觸及了新的高度;米切爾本人被牽涉其中,不僅包括他在競選委員會擔任新職務期間,還包括他過去仍舊任職司法部長時,因為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米切爾自去年便開始授權(quán)調(diào)用這筆基金。



總統(tǒng)競選委員會狡詐地否認了這篇報道──活靈活現(xiàn)。委員會的新聞助理告訴伯恩斯坦,“這項指控沒有絲毫的事實依據(jù)”,為了查明真相,伯恩斯坦直接打電話給米切爾,米切爾當時身在紐約的酒店里,親自接聽了電話。卡爾告知了他那篇報道的內(nèi)容,他高聲驚呼,“天──啊!”感情如此強烈,卡爾甚至覺得這是“某種原始的吶喊”,心想米切爾也許是在電話那頭暈過去了。卡爾給米切爾朗讀了報道的前兩段,米切爾打斷了他,仍舊叫嚷著說,“這些都是胡扯,你要把這篇文章登在報紙上?它們都已經(jīng)被否認了。如果文章刊登的話,凱蒂·格雷厄姆的奶頭會被大型絞干機絞住的。天啊!這是我聽過的*令人作嘔的事情。”



伯恩斯坦目瞪口呆,給在家中的本打電話,將米切爾說過的話和盤托出,還討論著將其附加在已然完成的文章中。本告訴卡爾可以引用所有原話,除了提到我的“乳頭”的那句。那句話被改成了,我“會被大型絞干機絞住的”。本覺得卡爾不必事先請示我。后來,卡爾告訴我,“凱瑟琳,這個主意太好了,根本不必同你商量。”我認可本的做法。事實上,在報紙上讀到那句話后我錯愕不已,但更令我震驚的是得知了米切爾的原話。話里的威脅和含義充滿了人身攻擊和無禮冒犯。次日,我偶然碰到了卡爾,便詢問他是否還有其他事情要告訴我。



米切爾這次確實是亂發(fā)脾氣,尤為古怪的是,他叫我“凱蒂”,從來沒有人這樣稱呼過我。鮑勃后來注意到,米切爾的評論代表了尼克松班底的錯誤看法──我在發(fā)號施令,主導“水門事件”文章的刊載。他覺得這很有趣。不管怎樣,這段言論載入了“水門事件”的歷史,是我同這次事件主要的公開聯(lián)系。后來,在“水門事件”結(jié)束前,我收到了加利福尼亞的一名牙醫(yī)送來的絕妙禮物。他用平時拿來補牙的金質(zhì)材料精心制作了一架小絞干機,配有微型把手和傳動裝置,轉(zhuǎn)動起來就像是普通的舊式洗衣機的絞干機。此后不久,阿特·布赫瓦爾德(Art Buchwald)送給了我一個精巧的金質(zhì)乳房,用來配那架絞干機。我偶爾會用項鏈把它們穿在一起,戴在脖子上,后來有記者威脅說要將此事告知瑪克辛·柴郡,我便不再這樣做了。







10月,整個事件的節(jié)奏開始加快,《郵報》刊登了兩篇文章,政府為此對我們勃然大怒。**篇刊登于10月10日,文章將原初的非法闖入描述成了大規(guī)模的全國范圍的政治間諜和政治破壞活動的一部分,活動的目的是保證總統(tǒng)獲得連任,策劃者是白宮和競選委員會的官員。總統(tǒng)競選委員會的主要發(fā)言人將這一觀點斥為“無中生有,荒唐不堪”。



在白宮發(fā)布清晨簡報時,尼克松的新聞發(fā)言人羅納德·澤格勒指責說,“正在刊登的那些報道依據(jù)的不過是道聽途說之言,含沙射影之事,它令無辜之人牽連受罪……毋需多言,本屆政府絕不容忍個人的破壞、間諜和監(jiān)視活動。”當日下午,取代約翰·米切爾接任競選委員會主席的克拉克·麥格雷戈(Clark MacGregor)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期間沒有接受任何提問,只是宣讀了一份準備好的聲明。他說:



如今,《郵報》的可信性已經(jīng)掉落在喬治·麥戈文之下。



借由影射、謠傳、未經(jīng)證實的指控、匿名消息源和聳人聽聞的大標題,《郵報》惡意地試圖制造白宮與“水門事件”之間存在直接關聯(lián)的假象──《郵報》知道這項指控是虛假的,數(shù)次調(diào)查也已經(jīng)證實了它的荒謬。



《郵報》的做法本質(zhì)是偽善的,它那著名的“雙重標準”如今已經(jīng)褪去了所有的遮掩。



這一聲明和澤格勒的言論成為了猛烈抨擊我們時,僅有的兩套說辭。



毋庸置疑,我極度反感這些言語攻擊,事實上還覺得它們難以理解。我一直記得《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一個場景:一名士兵遭到攜有刺刀的敵人的追殺,心想,“他真的想要殺死我,殺死這個被母親深愛著的我嗎?”



參議員鮑勃·多爾(Bob Dole)加入了抨擊者的隊列,聲稱讀到的“水門事件”報道是“喬治·麥戈文及其抹黑同伙《華盛頓郵報》策劃的一系列毫無事實依據(jù)和實質(zhì)證據(jù)的指控”。多爾還煽風點火地補充說:“考慮到麥戈文目前的競選活動面臨的困境,麥戈文先生似乎已經(jīng)特許《華盛頓郵報》的編輯們開展媒體攻擊,而編輯們也和他們的候選人一樣,步伐穩(wěn)健地沿著卑鄙的競選之路前進著。”



本保持著一貫的冷靜,深知這種言語攻擊的相互配合用意何在,很快便響應記者們的呼聲,發(fā)表了自己的聲明:



克拉克·麥格雷戈的新聞稿和《華盛頓郵報》的關于總統(tǒng)競選委員會的種種報道孰是孰非,時間自會做出裁決。就目前而言,我們只需說明,本報針對這些活動所做的調(diào)查性報道中,沒有任何一項事實被證明屬于偽造。麥格雷戈和其他政府高官聲稱這些報道是“一派胡言”,《郵報》居心不良,但這些白紙黑字記錄下的事實卻沒有受到相反證據(jù)的挑戰(zhàn)。



10月24日,多爾再次發(fā)起攻擊,在巴爾的摩的演講中──據(jù)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統(tǒng)計──57次提及《郵報》。其中有:



本次競選活動中,*臭名昭著的政治丑聞是《華盛頓郵報》厚顏無恥的行徑,尚沒有取得知識階級的特權(quán)(benefit of clergy,初次犯罪可免予判刑──譯者注),他們便處理起了麥戈文競選活動的內(nèi)務……



《郵報》在客觀性和可信性兩方面的聲譽已經(jīng)跌落谷底,它們幾乎已經(jīng)從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行情板上一同消失了。



在文化和社交上,麥戈文的幕僚與《郵報》的高管和編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們屬于相同的精英階級;他們在同一個高檔社區(qū)比鄰而居,并在喬治城的聚會上親密攀談。



這并未起到作用,次日,《郵報》刊登了第二篇影響重大的文章。文章以伍德沃德與主要消息源的會面為依據(jù),指明第五個有權(quán)支配用于從事陰謀活動的現(xiàn)金基金的人正是總統(tǒng)的辦公廳主任H·R·哈爾德曼。當記者們將總統(tǒng)的會議秘書德懷特·查賓(Dwight Chapin),與秘密基金聯(lián)系了起來時,他們不得不設法向美國人民解釋查賓的身份背景,以及他每天都能見到總統(tǒng)的事實。要確認秘密基金同白宮中的當權(quán)人物的關聯(lián)殊為不易。然而,第二篇報道──連同橫跨兩欄的大字標題,“有證據(jù)表明尼克松的高級助手與秘密基金有關”(Testimony Ties Top Nixon Aide to Secret Fund)──全然不同。這一次是哈爾德曼,他是華盛頓僅次于總統(tǒng)的*有權(quán)勢之人,也是總統(tǒng)的至交密友和左膀右臂。這篇文章將會把“水門事件”的線索直接引向白宮的前門。



報道文章指出,聯(lián)邦調(diào)查人員完全清楚哈爾德曼參與其中,而他們獲知此事的來源就是聯(lián)邦大陪審團審理案件時取得的宣誓證言。在這篇世人矚目的文章里,記者們不幸犯下了長達數(shù)月的報道中僅有的幾個錯誤之一。文章的實質(zhì)內(nèi)容真實無誤;錯誤不在事實,而是假設。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推想,總統(tǒng)競選委員會前任財務主管和哈爾德曼的前任助手休·斯隆(Hugh Sloan)必然已經(jīng)告知大陪審團秘密基金的事情。事實上,斯隆與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談論過秘密基金的事情,而他唯一沒有向大陪審團說明此事的原因就是尚未被問及此事。次日早晨,斯隆通過律師否認了《郵報》的報道,輿論嘩然,羅納德·澤格勒在白宮進一步譴責《郵報》,明確否認了那篇報道,指責《郵報》懷有政治動機,還抨擊本·布萊德里是反尼克松分子。



《郵報》感受到了廣泛的消極影響。哈里·羅森菲爾德直至截稿日期時還在編輯那篇特別報道,他相信與哈爾德曼有關意味著尼克松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哈里說道,“倘若哈爾德曼在做這件事情,那么,尼克松肯定就在做這件事情。哈爾德曼與尼克松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哈里為記者們在報道中犯錯而憤怒不已。他和霍華德·西蒙斯商量著挽救之法,同時還瘋狂地尋找著不知去向的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兩人原來是去見出版社,討論他們計劃撰寫的關于“水門事件”的著作了。終于找到他們后,這兩名記者和羅森菲爾德直接去了法院大樓,羅森菲爾德在了解到更多信息前,拒絕收回那篇報道。次日,我們的確收回了報道中部分內(nèi)容──斯隆告訴了大陪審團哈爾德曼與秘密基金的關系──但報道的實質(zhì)內(nèi)容沒有改變。



我感到身陷四面楚歌之境。總統(tǒng)競選委員會和政府部門上上下下的人對我們持續(xù)不斷的攻擊開始奏效,并發(fā)揮影響。不夸張地說,這幾個月里,要求《郵報》停刊關門的言論激烈而令人心神不寧。然而,無論被披露出來的真相多么不可思議,證明其準確性的真憑實據(jù)始終是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東西。



許多朋友們都為我們的報道困惑不已。喬·艾爾索普一直在規(guī)勸我。此外,大選前夕,我在某個大型招待會上偶然碰到亨利·基辛格,這次會面讓人有些難堪。“怎么回事兒?你不覺得我們會贏得連任?”亨利詢問我,看起來很是氣惱。我向他保證,我和其他人一樣能夠讀懂壓倒性的民意調(diào)查結(jié)果,絲毫不曾懷疑尼克松會再度當選。亨利后來告訴我,他從未參與過任何牽涉到威脅媒體的正式討論,但知道尼克松意圖在大選過后尋釁報復。也許這就是他提醒我的方式。不管怎樣,亨利的激烈言辭背后蘊藏的含義加劇了我的緊張不安。



讀者們也在寫信給我,指責《郵報》用心險惡,新聞工作糟糕,缺乏愛國精神,為了向人們報道新聞而不擇手段。對于在《郵報》工作的我們而言,那是一段尤為孤獨的時期。其他組織開始報道“水門事件”,但我們遙遙領先,他們望塵莫及;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獨享了大多數(shù)消息源。新聞通訊社和美聯(lián)社發(fā)出了我們的報道,但大多數(shù)報紙甚至沒有刊登它們,或者將它們隱藏在了*末幾個版面。霍華德過去常常打電話給全國各地的編輯朋友,說他們錯過了某某重大新聞。一則獨家新聞通常只能保持24小時,之后大家便會蜂擁而上展開報道,因此,我私下里有時會禁不住去想,倘若這則新聞如此價值非凡,那么,其他人都去了哪里。



總統(tǒng)將全部怒火都傾瀉到了《郵報》身上,這種情況始終令人恐慌不安。有時我會懷疑,面對這樣一個完全對立、蓄意傷害我們的政府,我們是否能夠再承受四年的煎熬重壓。后來,我寫信給以賽亞·伯林說,“每每想及要再忍受白宮那幫家伙四年的捶打,我就感到難以言表的沮喪。”我禁不住會去猜想,待到事情塵埃落定時,我們所有人的境遇──包括《郵報》──會是怎樣。在這樣的重重圍困下,我們*好的做法就是繼續(xù)調(diào)查下去,四處搜尋確鑿證據(jù),抓住細節(jié),準確無誤地報道我們的發(fā)現(xiàn)。



正當孤立無援的壓力累積到極限,大選即將來臨之際,我們?nèi)〉昧送黄啤8鐐惐葋啅V播公司依照沃爾特·克朗凱特(Walter Cronkite)和戈登·曼寧的意思,決定在晚間新聞節(jié)目中播出兩則“水門事件”的長篇報道。曼寧之前是《新聞周刊》的編輯,當時是新聞節(jié)目制作人。大體上,“水門事件”的報道尚未出現(xiàn)在電視上過。首先,電視臺很難以新聞采訪原聲剪輯的形式報道“水門事件”──即便有拍攝畫面的機會,數(shù)量也極少,而且,這是一則極其錯綜復雜、難以理解的新聞,充滿了不為公眾所知的人名。報道中存在許多不同的線索,因而理清頭緒并非易事。此外,當時的電視臺和電臺弱點明顯,都要依賴政府機構(gòu)來發(fā)放經(jīng)營執(zhí)照,而這一點我也將很快親歷到。三大電視網(wǎng)公司全都擁有本地電臺或電視臺,大部分利潤也都來源于這些電臺和電視臺,因此要與政府較量就得拿出超乎尋常的勇氣來。不過,克朗凱特在自己的節(jié)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他決定放手去做。曼寧在《新聞周刊》時結(jié)識了本,他想要本幫忙制作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節(jié)目,但本告訴他,我們沒有檔案,沒有書面記錄的證據(jù),幫不上什么忙。曼寧大吃一驚,將信將疑。



10月27日,周五晚上,**篇報道播出了,占去當晚22分鐘聯(lián)播新聞的14分鐘──超過以往任何單條新聞的時長──內(nèi)容主要援引自《郵報》的報道,以及政府針對《郵報》的指控的各類回應。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種喜悅和如釋重負之感:“CBS新聞網(wǎng)”(CBS News)成為了我們的后盾,它將整個事件串聯(lián)起來,細致地向全國觀眾解釋發(fā)生了什么,哪些事情得到了證實,哪些還沒有。克朗凱特對我們大加贊揚,節(jié)目背景中《郵報》及其許多標題的靜止畫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選舉前夕,新聞節(jié)目持續(xù)播出了11天。



同樣觀看了《CBS晚間新聞》的還有白宮的強硬派,查克·寇爾森(Chuck Colson),他被指派來監(jiān)督廣播網(wǎng)。寇爾森曾經(jīng)說過,如果工作需要的話,他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的祖母;這句話令他名聲大噪。他一早就打探到了此次節(jié)目的風聲,給弗蘭克·斯坦頓打過電話,之后還直接去找了比爾·佩利。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斯坦頓一直致力于保護新聞自由和新聞部門,但佩利從沒有接到過憤怒的總統(tǒng)或總統(tǒng)跟班的電話,因此,寇爾森的電話讓他退縮了。佩利隨即叫來新聞部主管理查德·薩朗特(Richard Salant),對他施加壓力,痛陳已經(jīng)播出的新聞報道招致的麻煩,還要求必須終止計劃于次日晚間播出的第二篇報道。“CBS新聞網(wǎng)”內(nèi)部經(jīng)過一番爭論后,薩朗特妥協(xié)了,在重播已經(jīng)在電視網(wǎng)播出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將第二篇報道從14分鐘縮減至了8分鐘。



*終,報道的時長已經(jīng)無關緊要: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已然讓《郵報》全國皆知,甚至違背了比爾·佩利惶恐萬分的意志。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篇報道播出后,我在格倫韋爾比和許多客人度過了一天,包括帕姆·貝里(Pam Berry,當時已經(jīng)是哈特韋爾夫人)、克雷·費爾克、迪克·霍爾布魯克(Dick Holbrooke),*有意思的是,還有尼克松的商務部長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on),以及他當時的妻子薩莉(Sally)。薩莉是自由派民主黨人,表達觀點時直言不諱,因此,這個周末里出現(xiàn)了許多異常尷尬的時刻,尤其是當薩莉斷然宣稱會投票給麥戈文時──白宮其實早已知曉此事。她還公開發(fā)表評論,譴責本屆政府,一度說道,“尼克松根本沒種。”我們?nèi)祭Ь讲话玻瑯又档米⒁獾氖牵说脹]有為他的老板辯護。



正在打網(wǎng)球的時候,彼得被叫去接聽白宮接線員打來的電話,電話是哈爾德曼打的。后來,政府解雇了彼得,而在我家中找到他無疑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由。然而,在格倫韋爾比過周末并非就是決定因素;亨利·基辛格在政府內(nèi)部似乎就沒有遭受非難,盡管“水門事件”期間,他還是時常來到我家──但沒有來《郵報》。



在我們報道“水門事件”的過程中,彼得始終是我的好友。事實上,他告訴我,《郵報》10月底發(fā)表了一系列報道后,我的名字出現(xiàn)在白宮幕僚會議上的次數(shù)之多前所未有。彼得已經(jīng)聽聞了太多他們意圖對付我的言論,某天,他親自來到我的辦公室里,說道,“凱,我不知道真相是怎樣的,但的確有許多憤怒的人覺得你是在故意找茬。我希望你正在執(zhí)行嚴格的新聞標準。倘若你錯了,問題會非常嚴重;他們會揪住你不放的。”我很感激彼得勇敢提醒我的心意,并向他保證,自己明白他話里的含義──我們一直行事謹慎。



我們的確很小心。我們始終傾盡全力以做到嚴謹負責,尤其是在肩負著報道“水門事件”的重擔時。從一開始,編輯們就決心以超出過往的嚴謹態(tài)度報道此次事件,更加關注于公正和細節(jié)。他們制定了一些規(guī)則,所有人都要遵從。**,匿名人士提供的任何信息都必須至少有一個其他獨立消息源作為佐證。“水門事件”剛發(fā)生時,我們尤其需要依靠大量秘密的消息源,但在每次刊登前,我們都會仔細復查每一段資料;只要可能,每篇報道我們都會有三個甚至更多的消息源相互佐證。第二,我們不刊登任何其他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媒體報道過消息,除非我們的記者獨立地證實和確認了這則消息。第三,交付印刷前,每篇報道的每個字眼都必須要有至少一位高級編輯審校,報道刊登前,首席編輯要進行審核。任何新聞工作者都知道,這樣的審查方式極為嚴苛。



然而,盡管知道每個人都是慎之又慎,我仍舊憂心忡忡。不論怎樣小心,出錯、被設計、被陷害的可能性始終縈繞不去。本再三安慰我──次數(shù)也許遠高于他的實際感受──說一些消息提供者是共和黨人,尤其是斯隆,此外,幾乎獨家報道這次事件給予了我們許多便利,不必匆忙刊登,因而能夠全神貫注地核查每一件事。我們曾經(jīng)多次推遲報道,直至完成所有審核程序。有時,某件事情僅僅是由于看起來站不住腳,便沒有被刊登。因為證據(jù)不充分,我們會扣留某篇報道,但事后卻證明報道中的內(nèi)容千真萬確,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當時,“雙重消息源”的政策令我稍稍有所安心。本進一步向我保證,伍德沃德?lián)碛忻孛芟⒃矗绻麑δ呈聸]把握,他便會去找那個人,我們從未被這個消息源誤導過。那是我**次聽說“深喉”(Deep Throat),甚至在霍華德·西蒙斯開始如此稱呼他之前;“深喉”是根據(jù)當時一部流行在特定圈子里的色情電影的名字命名。這就是為什么,我時至今日仍舊相信存在這樣的一個人,他肯定是男性,而且既非杜撰,也非如人們所猜測的那樣是多個人物的合稱。“深喉”的身份是我所知道的本保留至今的唯一秘密,當然,鮑勃和卡爾也都保守著此秘密。我從未要求他們向我泄露秘密,只是有一次開玩笑地問起,而且至今都不知道那個人是誰。



哈里·羅森菲爾德后來說,這種對細節(jié)的關照和對自身嚴格標準的執(zhí)行,幫助我們制作了“我所經(jīng)歷過的持續(xù)時間*長、錯誤量*少的新聞報道,以后應該也難有超越”。





我們10月份的報道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的節(jié)目所產(chǎn)生的影響持續(xù)發(fā)酵──影響了尼克松及其政府,也影響了我們自己。大量證據(jù)表明,一場運動正愈演愈烈,其意圖便是瓦解公眾對《郵報》和其他任何被視為對政府懷揣敵意的新聞媒體的信心。即便是在*好的情況下,調(diào)查這個由罪惡、金錢和陰謀編織的復雜網(wǎng)絡都已經(jīng)太過艱難,而如今,總統(tǒng)和政府明目張膽的威脅和百般阻撓只會令事情更加棘手。《星報》記者援引查克·寇爾森的話說:“等大選的事情一完結(jié),我們就真的要讓《郵報》見鬼去了……準備好版面吧,因為我們就要用新聞來填塞它了……而這只不過才剛剛開始。此后,我們會變得真正強硬起來。他們會在L大街上哀求,希望從未聽聞過‘水門事件’。”



我尤其厭惡那種將整個爭端個人化的報道,它們暗指是某種私人恩怨破壞了《郵報》和政府的關系。我已經(jīng)聽聞了許多千篇一律的流言蜚語,涉及的是我對尼克松的看法,正是參議員多爾的推波助瀾使這樣的謠言一度甚囂塵上,他指控說我告訴好友自己痛恨尼克松,還四處宣揚此事。多爾進一步說,這就是為什么《郵報》要撰寫那么多“水門事件”的負面新聞。



說我們故意責難尼克松,對他和共和黨人懷恨在心,這樣的假設和想法令我深深為之憎惡。許多人誤解了《郵報》的角色,認為我們從“抨擊總統(tǒng)和共和黨人”或“榨干他們*后一滴血”中獲取了某種享樂,這樣的想法我聽過不止一次。這根本不是我們的目的或意圖,我們也從中沒有獲取任何樂趣。我寫信給某個人說,“這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政府,倘若不必報道此類事情,我們會快樂許多。”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仍舊不時會和約翰·埃利希曼聯(lián)系,因此,大選前一天,我寫信給他說:



不久前你越過藩籬為我?guī)硪粍t消息,我非常感激。下面是我想要傳達給你的消息。



過去幾周里各種各樣的指控漫天飛舞,其中有許多令我深感困擾,因為它們普遍誤解了《郵報》刊登這些報道的目的。不過,它們之中沒有哪一個比參議員多爾的控訴更讓我心神不安……他說《郵報》在特定實質(zhì)性問題上的立場由我主導,目前的局勢源自一則簡單的事實,即我“仇恨”總統(tǒng)。



這樣的“秘聞”有太多的漏洞,讓人不知道該從哪里著手糾正它們。然而,我首先要闡明事實:我根本無法想象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或曾經(jīng)表達過如此幼稚且愚蠢的觀點,因為我根本就不是這樣認為的。



我希望你知悉這一點。此外,我還想要你知道,謊言不止于此。還有傳言聲稱,出于某種原因,社論在公共問題上采取的立場以及新聞的采擇,都是建立在發(fā)行人個人的主張和好惡上。這并非事實,即便那些歸于我身上的好惡──不包括我對總統(tǒng)的所謂的毫無緣由的“仇恨”──可能是真實的。



《郵報》上刊登的內(nèi)容不是我個人主張的反映。而且,我還要說,過去幾個月里,我始終為報紙的表現(xiàn)而感到由衷的驕傲──這個時間段也許會引發(fā)爭議──但這并不是因為它滿足了我個人的喜惡愛憎。驕傲源自我的信念──編輯和記者們踐行了*高標準的職業(yè)責任和職業(yè)道德。



在這一點上,我知道我們存在分歧。我給你寫這封信,是因為覺得在這些方面,我們之間已經(jīng)有太多顯著而坦誠的分歧,不需要再覆蓋一層有害無益且危險消極的私人仇怨。我,身為其中一方,沒有懷揣這種仇怨,也不希望看到錯誤的引證持續(xù)存在下去(自我的角度觀之,似乎是這樣的)!



我寫給埃利希曼的話全都是肺腑之言。我隱約記得曾經(jīng)對斯圖·艾爾索普說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尼克松的觀感不可避免地滑向了消極,但對于身為政治家的尼克松,我沒有這樣的私人感情,也無法想象曾經(jīng)說過類似多爾在演講中引用過的話,更遑論我對總統(tǒng)的觀感會影響《郵報》的編輯與記者。





《郵報》社論版主編及其副手和撰稿人確實不同意喬治·麥戈文的觀點和政策,但社論版在沒有為誰背書的情況下,似乎言辭含糊地支持了麥戈文,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它太不贊同尼克松了。候選人麥戈文曾經(jīng)只是試探性地利用過“水門事件”的報道。諷刺的是,他同樣認為《郵報》對自己的報道不夠充分、準確和公正──無論在何時何地,幾乎所有候選人對每一家報紙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尼克松總統(tǒng)毫無懸念地以絕對優(yōu)勢再度當選,贏得了61%的選票,并在50個州中的49個州獲勝──證明了“水門事件”的影響力是多么地微不足道,也證明了白宮中以及其他地方與總統(tǒng)有來往的那些惱羞成怒、懷恨在心的人多么勢力龐大。然而,尼克松并不安心于到手的勝利,并投身于團結(jié)國家的工作,而是立刻挾私報復,鞏固權(quán)勢。他在同政府官員舉辦的慶功晚宴上發(fā)表演講,數(shù)次提及《華盛頓郵報》。他要求政府中的所有高層官員辭職,然后著手替換任何可能暗中不支持他的人──即便是“優(yōu)秀的共和黨人”。彼得·彼得森成為了首當其沖的受害者,選舉過后,他被客客氣氣地解雇了。當時,《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公開了縈繞于我們所有人心中的疑慮──彼得森可能是被白宮的核心集團捅了刀子。文章引用白宮內(nèi)部人士的話說,“你怎么可以信任一個和凱·格雷厄姆共進晚餐的家伙?”湯姆和瓊·布雷登為彼得舉辦了歡送會,《郵報》的薩莉·奎因?qū)Υ诉M行了報道。彼得受夠了政府的百般責難,在歡送會上發(fā)表了極為不敬的祝酒答謝辭。他說自己被帶到“戴維山”(Mount David),在忠誠度測試中被盤問可疑好友的事情。奎因記述說,“*終,彼得森告訴來賓們,他沒能通過體能測試。他的小腿太胖了,無法在立正時讓腳后跟發(fā)出咔嗒聲。”



就在選舉過后,《郵報》與總統(tǒng)之間的不愉快氛圍達到了極致,“水門事件”的報道也干涸斷流了。沒有新內(nèi)容可供報道的事實助長了一種觀點,即整個報道從一開始就懷揣著政治目的──《郵報》為影響大選,而對總統(tǒng)展開的毫無根據(jù)、心存偏見的攻擊。



菲爾·蓋林說,唯獨這一次,本真正要求他考慮著就這一主題撰寫些社論:“他告訴我,‘倘若你只是應景地寫篇社論,談談調(diào)查究竟出了什么樣的問題,為什么沒有取得進展,是沒有什么害處的。’”



社論的確發(fā)表了。至于新聞方面,哈里·羅森菲爾德對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糾纏不休,討債般逼迫他們深入挖掘,讓報道延續(xù)下去,他們自然照辦了。在報道停滯不前時,本針對這段時期表達了一些觀點,并記錄在了文件里;后來,我還為這份文件添加了些注釋。本的評論反映了他始終如一的態(tài)度:“低調(diào)姿態(tài)就是一坨屎。”



那年秋季,選舉過后,我開始發(fā)表更多演講以捍衛(wèi)整個媒體界,尤其是《郵報》,部分原因是為了回應一場逐步升級的運動,我們感到這場運動的意圖就是玷污《郵報》的聲譽。*早的幾次重要演講中,有一次演講的對象是舊金山聯(lián)邦俱樂部(San Francisco Commonwealth Club),那是相當保守的團體。梅格率隊撰寫演講稿,其內(nèi)容強調(diào)了捍衛(wèi)新聞自由的重要性。我對演講之后的提問環(huán)節(jié)有些恐慌,擔心會被問到“水門事件”的細枝末節(jié),擔心自己不知道所有參與其中的人或與之相關的各類事件。梅格給了我一份這些復雜事件的年表,年表由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整理記錄。我把它帶在了身上,準備在飛機上仔細閱讀。搭上這架長途飛行的飛機后,我坐下來開始瀏覽文件,但很快就睡著了。著陸時,我醒了過來,一名男子從我身旁的通道經(jīng)過時彎下身子說道,“你好,格雷厄姆夫人,需要我?guī)湍隳眯欣顔幔俊蔽姨痤^與參議員多爾四目交接,立刻便被嚇得怔住了,擔心他已經(jīng)看到我在研讀民主黨準備的文件;他曾指責我們報道“水門事件”的原因在于我痛恨尼克松,而此時距離那次指責還沒過去多久。不過,他要么是沒有注意到文件,要么是出于禮節(jié),總之對我非常友好,陪伴我下了飛機,也的確幫我拿了行李。我們愉快地交談著,*終我鼓起勇氣說,“順帶提一下,參議員先生,我沒說過我恨尼克松。”“哦,你知道,”他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說,“競選期間,他們會把這些東西放到你手上,而你只能照著念。”他的回應讓我錯愕不已,如此輕描淡寫地否認了對我們《郵報》所有人,尤其是我,造成嚴重影響的事情。



與此同時,政府授予了《華盛頓星報》一次獨家采訪的機會,它掀起了一場針對我們的(勉強稱得上的)抵制活動──確切地講,就像匿名白宮助理告訴《時代》雜志,“要排擠《華盛頓郵報》”一樣。《時報》報道說,他們的想法是“我們怎樣才能*大程度地損害《郵報》?”我們撥出的電話不會有人接聽,在任何方面都不會獲得工作性質(zhì)的待遇;政府官員不會來出席編輯午餐會,當然也不會來我家吃晚餐。一種極為荒唐、卑劣和不可思議的報復方式出現(xiàn)了,政府拒絕接納我們魅力四射、頗受敬重和愛戴的資深社會新聞記者桃樂絲·邁卡多,不讓她報道各類聚會,讓她獨自冷坐在記者室里,還一次又一次地阻擾她參加社交活動,而她當時已經(jīng)68歲的高齡了。這一策略產(chǎn)生的效果適得其反,因為在華盛頓新聞團體的同行中,桃樂絲很快變成了女英雄式的人物。事實上,《星報》仗義勇敢地刊登了社論,支持我們并反對禁令,聲稱倘若《郵報》不能報道這些聚會,《星報》也不想得到任何偏袒:他們的社會新聞記者伊莎貝爾·謝爾頓(Isabelle Shelton)會和桃樂絲一起坐在記者室里,拒絕參加所有桃樂絲無法出席的活動。我寫信給紐伯爾德·諾伊斯(Newbold Noyes),感激他“發(fā)表了我作為競爭者所能夠想象到的*具善意的慷慨、落落大方的聲明”。我還在信中說,“有一點至關重要……考慮到正在發(fā)生的一切,我們要讓當權(quán)者知道,我們重視新聞行業(yè)的道德標準,并且會同舟共濟,彼此扶持。他們離間和擊敗我們的意圖異常明晰。”



幾周之后,大衛(wèi)·布羅德在《郵報》發(fā)表文章稱,現(xiàn)任司法部長理查德·克萊因迪恩斯特表示,“他認為《華盛頓郵報》在報道‘水門事件’過程中有夸大其辭和扭曲事實之嫌”。克萊因迪恩斯特還說他已經(jīng)告訴我,政府禁止《郵報》記者出席白宮的某些社交活動所造成的不公,根本比不上《郵報》在報道“水門事件”時對政府造成的不公。布羅德的文章中引用了克萊因迪恩斯特的一段話:“我告訴她,‘不要太過煩惱。你掌控著一家偉大的報紙。繼續(xù)干吧,照你喜歡的方式經(jīng)營它。但倘若總統(tǒng)有些不快,進而對你做了些不體面的事情作為回應,請不要感到驚訝。’”



實際上,政府正在做一些手段卑劣的事情作為回應。暗中破壞媒體的信譽正開始成為蓄意為之的政策,而事實也證明,政府有絕佳的理由這么做。此外,盡管沒有太多確鑿的證據(jù),我們《郵報》的這些人非常清楚自身就是尼克松和政府報復的對象。



11月13日,寇爾森再次攻擊《郵報》,點名批評本·布萊德里:“意圖顛覆一場政治活動的全部進程,而它只不過是場虛幻的白日夢,一部發(fā)行量與《飄》相當,粗鄙程度不輸于《波特諾伊的怨訴》(Portnoy's Complaint)的小說作品……如今,布萊德里先生視自己為自封的領袖……率領著一小撮邊緣又自大的精英人物,以怪僻的世界觀侵蝕著美國新聞業(yè)的健康主流。”后來,我們從“水門事件”的起訴書中得知,這次事件僅僅過去兩天后,寇爾森與霍華德·亨特有過一次電話交流,主題就是必須給正遭受審訊的被告更多的金錢。



我們后來還得知,尼克松曾一度有意讓理查德·梅隆·斯凱夫(Richard Mellon Scaife)收購《郵報》。據(jù)記者尼克·萊曼(Nick Lemann)所言,斯凱夫是位“右翼匹茲堡(Pittsburgh)百萬富翁”,而正是萊曼發(fā)現(xiàn)了埃利希曼某次與總統(tǒng)會面時記錄的筆記。1972年12月1日,埃利希曼與尼克松會面時記錄一些筆記,這些筆記作為證據(jù)出現(xiàn)在了尼克松檔案館(Nixon Archives)里:“《郵報》。斯凱夫?qū)鰞r收購它。(資產(chǎn))。倘若她(60%,她控制了這么多份額的A類股)拒絕,流通股SH(股東)會提起訴訟。總統(tǒng)不能和他說話。”



12月4日,白宮演講稿撰寫人帕特·布坎南(Pat Buchanan)的助手肯尼斯·卡奇吉安(Kenneth Khachigian)寄給布坎南一份備忘錄,詳盡細致地闡述了要針對《郵報》做些什么:“寇爾森今早打來電話,說明了總統(tǒng)想要實施的方案。”備忘錄繼續(xù)寫道:



他們想要一篇長文,揭露《華盛頓郵報》針對RN(理查德·尼克松──譯者注)說過的*惡劣的話,訴諸人身的詆毀。



文章應該追溯至50年代,指明他們對RN惡毒的敵對。主線理應是:《郵報》1972年積怨已久的報復行為是挫敗感的終極體現(xiàn)。經(jīng)過了對RN年復一年堆砌如山的嘲弄和謾罵,公眾卻是以傾倒一切的態(tài)勢支持著RN──這是《郵報》所無法容忍的;愈發(fā)尖銳的態(tài)度以及對“水門事件”不負責任的報道,正是由此而來。



寇爾森說文章需要具備“屠夫般的品質(zhì)”──也許可以交由《紐約時報》雜志發(fā)表。







顯然,《郵報》和尼克松政府之間的敵對氛圍先于“水門事件”而出現(xiàn)。1969年和1970年,我同副總統(tǒng)阿格紐展開激烈較量,它成為了這種怨恨情緒的一部分。1970年的多份備忘錄后來曝光了出來,它們尤其闡明了政府對《郵報》的厭惡和傷害我們的意圖。



例如,尼克松1970年發(fā)表國情咨文后,政府審查了論調(diào)相左的社論和專欄,之后,白宮中的某位幕僚給約翰·埃利希曼寄去備忘錄,說道:“以下報紙和專欄作家是不受歡迎的。他(尼克松)強調(diào)說,我們不應該讓工作人員浪費一丁點時間在他們身上:《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信使報》(Courier)《路易斯維爾信使日報》《納什維爾田納西人》(Nashville Tennessean)《波士頓環(huán)球報》(Boston Globe)的馬丁·諾蘭(Martin Nolan)以及《快郵報》(Post-Dispatch)的理查德·達德曼(Richard Dudman)。”



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哈爾德曼為助手杰布·馬格魯?shù)拢↗eb Magruder)草擬了一份備忘錄:“現(xiàn)在,我們必須全力以赴,采取一切有效手段讓他們工作起來,在反擊行動中炮轟這些雜志和電視網(wǎng)……將此次行動集中在名單中的少數(shù)幾個地方,包括全國廣播公司、《時代》《新聞周刊》《生活》《紐約時報》以及《華盛頓郵報》。不要將你們的炮彈浪費在其他刊物上。”



還有一位匿名人士寄給了馬格魯?shù)拢∕agruder)一份談話文件,闡述了意圖針對《郵報》采取的行動:



1.安排某個人去《華盛頓郵報》激怒凱·格雷厄姆。每天打電話或?qū)懶牛鲎藨B(tài)是我痛恨尼克松,但由于你持續(xù)不斷的批評太過幼稚、荒謬和魯莽,你正在損害我們的事業(yè),也毀掉了你的信譽。



2.萊恩·諾夫茨格(Lyn Nofziger)應該和白宮的人制定計劃,寫封聯(lián)名意見書給《郵報》,說我們居住在華盛頓特區(qū),看特區(qū)的報紙,但幸運的是我們閱讀家鄉(xiāng)的報紙;然而,令我們深感震驚的是,相較于全國的其他地方,華盛頓人民閱讀到的新聞報道充滿了偏見,諸如此類……





兩個月后,1970年5月,尼克松親自披掛上陣。他寄了份備忘錄給哈爾德曼:



我想要你和克萊因以及澤格勒談談,闡明對付《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一些要求嚴苛的指示。我會詳細說明這些指示,接下來的60天里,我希望它們能夠被精準地執(zhí)行。



關于《華盛頓郵報》,我重申兩周前下達過的命令,這個命令仍未被執(zhí)行。無論何種情況,澤格勒都不得接見《華盛頓郵報》的任何人,白宮中的所有工作人員都不得接見《華盛頓郵報》的任何人,或回復他們的任何電話。他們應當被當作普通記者團的成員對待。

我的一生略小于美國現(xiàn)代史:凱瑟琳·格雷厄姆自傳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凱瑟琳·格雷厄姆,華盛頓郵報公司前發(fā)行人、董事會主席,被中肯地稱為“美國新聞界*有權(quán)勢的女人”。

她身處的大時代,影響歷史走向的關鍵事件頻出,也是傳統(tǒng)媒體的顛峰時代。作為美國主流大報的掌舵者,她是那個時代不可或缺的當事人和記錄者。她曾與十二任美國總統(tǒng)談笑風生,與各界精英私交甚篤,小布什曾說:“總統(tǒng)們來來去去,而她知道他們所有的一切”。

1997年,她將一手打造的媒體帝國交給接班人,動手寫就這部經(jīng)典之作,并于次年榮獲普利策獎。

商品評論(1條)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欧美毛片 | swag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资源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成人av无码网站 | 干b视频在线观看 | 成年男人午夜片免费观看 | 欲色影视天天一区二区三区色香欲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99自拍网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 国产sm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 91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亚洲 | 2022国内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 午夜男女很黄的视频 | 日本一卡二卡不卡视频查询 | 色综合久久手机在线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福利在线小视频 | 高潮迭起av乳颜射后入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午夜福禁果tⅴ | 欧美性天天影院欧美狂野 | 一本久道综合久久精品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欧美 | 体验区试看120秒啪啪免费 |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 亚洲愉拍自拍另类图片 | 欧美一区2区三区4区公司二百 | 日比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国产高清日韩 |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 91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 男人深夜影院 | 亚洲天堂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