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詞典 本書特色
本書以詞典的框架結構,隨筆性的文章篇目,分類講述中華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倫理、禮俗、政治、經濟、文學、史學、哲學等八個方面,共近700個條目即近700篇短文,而實際闡釋傳統文化詞目達2000余條。作者力圖從“舊學新知”的角度,通過現代詮釋,將傳統學術或文化變為現代中國人新的知識結構。正文分類編排,正文前有分類目錄,文末附有2000余條被釋詞目的音序索引。
國學詞典 內容簡介
既有詞典式的全面、嚴謹,又有隨筆式的文學情趣和可讀性;既有全面而客觀的傳統文化知識介紹,又富于作家個性風格和睿智才情的恰當流露。可以說是*真正深具可讀性的詞典。
國學詞典 目錄
儒教
儒教
天地人
上帝
五帝
感生帝
社稷
后土
祭禮
郊禮
封禪
明堂
宗廟
天命
天子
祖宗
鬼神
神道設教
至圣先師
亞圣
附:經學
經學
今文經學
古文經學
讖緯
小學
宋學
漢學
董仲舒
劉歆
許慎
馬融
鄭玄
王肅
孔穎達
朱熹
五經
十三經
周易
尚書
詩經
儀禮
周禮
禮記
春秋
孝經
論語
爾雅
四書
白虎通義
皇清經解
道教
道教
道德
長生久視
倫理
禮俗
政治
經濟
文學
史學
哲學
國學詞典 作者簡介
謝謙,網名謝不謙,四川宣漢縣人,生于1956年12月。1991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著譯有《經學與中國文化》《中國古代宗教與禮樂文化》《晚明清初勸善文化與白話短篇小說創作》《清代儒學的世俗化與民間文化心理》《鐘與鼓》《論諷刺》等,主編教材《中國詩歌藝術》《中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史》等,參編有《楚辭集校集釋》《蘇軾全集校注》等,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獲部省級獎勵5項。
- 主題:謝老師保持著對傳統文化和國學的深刻的體悟認識,才賦予了《國學...
謝老師在開篇“發凡”鄭重地指出:“中國所以古老,中國所以日新,就在于中國之學源遠流長。”熟悉國學的人一定能看出,這是受到了錢穆和陳寅恪的影響。錢穆《國史大綱》的“書前說明”說“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第一條是“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第二條是“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陳寅恪在《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的開篇說:“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其對于古人之學說,應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在《國學辭典》的后記中,謝老師就提到陳寅恪的“了解之同情”和錢穆的“溫情與敬意”,并非偶然。1990年代中期陳、錢二人在中國知識界還沒有后來的熱度,錢穆在1990年去世后的一段時間里還被當做保守分子看待和批判,而謝老師對待國學的態度已經受到他們影響,可謂得風氣之先。今天的讀者看《國學分類辭典》中一些詞條的表述,也許感受不到當時作者面臨著壓力,不易察覺“其持論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詣”(陳寅恪),事實上正因為謝老師保持著對傳統文化和國學的深刻的體悟認識,才賦予了《國學辭典》長久的生命力,而他碩士階段研究《詩集傳》和博士階段研究禮樂文化與儒教,以及長期從事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經歷,保證了《國學辭典》在學術上的視野和質量。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