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漂流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739388
- 條形碼:9787531739388 ; 978-7-5317-393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漂流記 本書特色
屠岸著的《漂流記》是一部紀實文學。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國**翻譯家、作家、編輯。《漂流記》是作者13至15歲時創作,記錄了1937年至1938年間隨全家逃難的經過。他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練的筆觸;略帶孩子氣但不失感染力的語言;使人宛若身臨其境的紀實手法,為我們講述了抗戰時期那段逃難的歲月;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獨特記憶;以及孩提時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書中附有屠岸先生與其兄長在當時所作的寫生作品,是**面世,具有重要價值。
漂流記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紀實文學。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國著名翻譯家、作家、編輯。《漂流記》是作者13至15歲時創作, 記錄了1937年至1938年間隨全家逃難的經過。他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融于文中, 用精道、凝練的筆觸 ; 略帶孩子氣但不失感染力的語言 ; 使人宛若身臨其境的紀實手法, 為我們講述了抗戰時期那段逃難的歲月 ; 那個時代的人們的獨特記憶 ; 以及孩提時代的作者在那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
漂流記 目錄
《漂流記》:一點說明
**章 歸故鄉常州之后
第二章 前黃之行
第三章 逃難前
第四章 風雨夜程
第五章 風塵中的省會——鎮江
第六章 浩渺的長江
第七章 大都會中之彷徨者
第八章 巧遇
第九章 小火輪中
第十章 大鎮——新堤
第十一章 異鄉的生活
第十二章 新居
第十三章 返道
第十四章 奔走在武漢
第十五章 鐵道線上——粵漢鐵路
第十六章 珠江之畔
第十七章 南海一小島——香港
第十八章 天涯暢言
后記
附錄:《漂流記》中的人物
漂流記 節選
《漂流記》: 我們望著那熾熱的火焰,血紅的金輪,都默默地贊嘆它的偉大、光明、美麗及神圣。 黃包車還是不斷地趕路,三個車夫都汗流浹背,我很替他們叫苦,也為他們替我們服務而感激,而在他們自己卻似乎一點都不介意,只顧跑著。 當太陽已高懸于上空的時候,我們的目的地——前黃,也已到達了,車子停在一個掛著“前黃蠶桑改良區”牌子的門前。榮哥的自由車也在這里出現了,人大概到村里接洽去了。母親給車夫們付了他們應得的車錢,便和他們告別。他們拉著空車回城去了。我不能走路,便與祖母雇了兩部獨輪車,由車夫推到村上去。一路上鄉村風景很是幽雅,空氣很清新,來到一座別墅式的房屋,日“新園”,那里樹木茂盛,鳥聲悅耳,真是個樂園啊!我忽然想到自己就要居住在這個樂園似的鄉村內,不覺失聲笑了!真的,鄉村生活在我還是更遭呢!路上巧遇迎接我們的楊錫類先生,他的身體很高,是很會笑的人,見了我們打招呼后便嘿嘿地笑了起來。榮哥在他背后,還同來了三四個人,大概都是來迎接我們的。他便又到大門口,去迎接付完車資的母親及瓏妹。 獨輪車過了一個大村,便又進第二個村子,狗兒見了我們便汪汪地大吠起來,我們的車子在楊先生家里門口停下,狗兒一見我們下車,倒搖頭擺尾也不咬了。 村童們見了我們,都聚攏來看著,又不敢太近。有的三三兩兩的在交頭接耳私議著。沈先生(即楊師母,楊先生的妻子,名沈琴華,原是母親的學生。因為她是本地的保長,所以大家這樣稱呼她)是產母,可惜那個嬰兒已夭折了。現在楊先生和她只有兩個女兒,一個叫來筍,一個叫來寧,都在前黃公學讀書。產母沈先生頭上裹了白布,出來迎接。母親等也到了,便一同進屋去。 楊先生家后門外,便是一條清靜的小河,河畔有許多垂柳,我們便在綠蔭之下,放下了釣竿。悠悠的流水,倒映著垂柳的細枝,飄動著,成了一條綢帶。熏風吹拂著我們的胸襟,使我們陶醉了。舉起竿來,餌倒光了,魚一條也不上鉤。楊先生說:“釣魚要有法門,初釣也難到手,而況用飯米粒,毫無用處。更好有蚯蚓,我家來筍(他的大女兒),一次總能釣到七八條……”我釣不成功,便回屋了。不久吃了午飯。 在午后,太陽正熱烈地照射于大地,我坐在一張小木凳上,倚著一棵古老的大樹,遠處有農人們在勞作。地是一塊塊磚鋪的大片平地,這就是農人們所講的“場”,這場的上面,也不均齊地長著好幾株大樹,樹的枝葉蓬松地伸展著,給場上的勞動者遮蔭。我的右面有一條小泥路,可通向稻田。右前,遠近散布著草屋,及深淡的樹木,高下相間。 ……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