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世明文叢 7近代人物與近代思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100050
- 條形碼:9787553100050 ; 978-7-5531-000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明文叢 7近代人物與近代思潮 本書特色
李志剛和馮達文主編的《近代人物與近代思潮》內容介紹: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之期,回顧一百年前1911年10月10日爆發武昌起義,各省紛紛響應,先后有湖北、湖南、陜西、江西、山西、云南、貴州、江蘇、浙江、廣西、安徽、廣東、福建、四川等省宣布獨立,大清皇帝退位,以至推翻清朝帝制建立共和民主制度的中華民國,成為亞洲首個共和國。由于1911年適為中國夏歷(農歷)辛亥年,故有稱之為辛亥革命。
世明文叢 7近代人物與近代思潮 內容簡介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之期,回顧一百年前1911年10月10日爆發武昌起義,各省紛紛響應,先后有湖北、湖南、陜西、江西、山西、云南、貴州、江蘇、浙江、廣西、安徽、廣東、福建、四川等省宣布獨立,大清皇帝退位,以至推翻清朝帝制建立共和民主制度的中華民國,成為亞洲**共和國。由于1911年適為中國夏歷(農歷)辛亥年,故有稱之為辛亥革命。
世明文叢 7近代人物與近代思潮 目錄
世明文叢 7近代人物與近代思潮 節選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之期,回顧一百年前1911年10月10日爆發武昌起義,各省紛紛響應,先后有湖北、湖南、陜西、江西、山西、云南、貴州、江蘇、浙江、廣西、安徽、廣東、福建、四川等省宣布獨立,大清皇帝退位,以至推翻清朝帝制建立共和民主制度的中華民國,成為亞洲首個共和國。由于1911年適為中國夏歷(農歷)辛亥年,故有稱之為辛亥革命。而辛亥革命的成功,是經過1895年(乙未)廣州之役;1900年(庚子)大通戰役、漢口之役、惠州之役;1902年(壬寅)廣州之役;1903年(癸卯)臨安之役;1904年(甲辰)長沙之役;1906年(丙午)萍瀏之役;1907年(丁未)安慶之役、紹興之役、潮州黃岡之役、惠州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汕尾之役、鎮南關之役;1908年(戊申)馬篤山之役、河口之役、安慶之役;1910年(庚戌)廣州新軍之役;1911年(辛亥)廣州三二九之役、10月10日武昌之役,前后17年問各地起義計有20次;但均告失敗,*后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革命才成功。所以論及“辛亥革命”,在狹義上是以武昌起義而言;在廣義上應包括辛亥革命各次起義的整體性。其中1894年興中會創設,以至1905年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均由孫中山首倡,由是促成歷次革命的起義。所以論及辛亥革命運動,尤應探析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緣起,以及革命組織的結合和革命行動的推廣。 二、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緣起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