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倪文東篆書元曲二十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037449
- 條形碼:9787545037449 ; 978-7-5450-374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倪文東篆書元曲二十首 本書特色
在各體書法中,篆書用筆以中鋒為特點,用中鋒是*純的,尤其是小篆,幾乎是筆筆中鋒,故后世亦稱中鋒筆法為“篆法”,以“篆法”為高古、典雅的代表。以中鋒筆法寫出的筆畫,雖然在筆畫形態上粗細變化不大,但卻給人以圓潤、典雅、勻稱、莊重的靜態美。 “圓勁”是篆書線條*主要的審美特征,它要求用筆的起收,含蓄蘊藉,以圓筆為主,在圓曲中又得勁直之致,而絕無松弛疲敝之憾;篆書取勢委婉修長,貫通暢達。孫過庭在《書譜》中云篆書的特征是“婉而通”,可謂言簡意賅,它要求行筆之時,氣韻沖和,平心靜氣,徐緩前行,左戾右引,使氣脈隨著圓轉延連的線條婉轉暢達,直至收筆,仍具余勢。可以說,只有真正掌握了篆書的書寫,才可能正確理解、悟出中鋒的含義,才能體悟前人所說的“釵折股”、“錐畫沙”、“印印泥”等中鋒用筆的含義,從而真正理解中國書法用筆的真諦。
倪文東篆書元曲二十首 內容簡介
全套書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內容豐富。所選內容乃大眾所熟悉的名家、名篇,內容積極向上、高雅健康,既有絕句也有古詩和詞曲適合普通愛好者學習和臨摹;二是形式多樣。將篆書作品與字帖相結合,使讀者既見森林又見樹木,其篆書作品有不同的章法形式,如條幅、中堂、扇面、斗方、橫幅、對聯、條屏等,讓讀者可以觀摩作品的用筆、結字,特別是章法布局;三是分析詳細。既有詳細的篆書作品信息,又有創作手記和書寫說明,讀者可以模仿、臨摹、參考并創作篆書作品。
倪文東篆書元曲二十首 目錄
倪文東篆書元曲二十首 相關資料
篆書的裝飾性極為突出,無論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還是秦漢時期的石刻或詔版權量,無論是占卜紀事、鑄造青銅、刻石表功,還是以實用為主的詔版權量,其文字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即裝飾性極強。比如殷商時期族徽神秘怪異,西周金文的雄厚蒼拙,春秋戰國金文的夸張、修長,以及鳥蟲篆書的出現,秦篆刻石的規矩圓勻,秦詔版權量的自然率意,漢篆碑額的寬博及變異等等。只要我們認真臨習,反復實踐,把握其中鋒圓勻的用筆規律和豐富多樣的結構特點,就能夠寫出精美絕倫的篆書作品。篆書貫穿于整個書法的發展史。雖然篆書自漢魏以后,由于行、草書的發展,逐漸喪失了它的“正體”地位,退出了實際生活領域,但它在一些莊重場合仍作為*的字體,如徐鉉在《重修(說文)序》中云:“若乃高文大冊,則宜以篆籀著之金石,至于尋常簡牘,則草隸足矣。”可見一直到唐宋以后,篆書絕非僅僅是由一種單調的筆畫構成的類似幾何的圖形,而是品目繁多,筆法豐富,風格多樣,值得我們取法的更是數不勝數。孫過庭《書譜》認為學書要:“旁通二篆,俯貫八分,涵泳飛白,包括篇章”,就是說我們習書不能局限于一體,應通過對各種字體的廣泛涉獵,來體會書法中、側鋒不同用筆的方法,從而更好地理解筆法的變化及奧妙,使我們在創作中能夠融會貫通,厚積而薄發,寫出自己的風格和面目來。篆書對楷行書也有一定的影響,歷史上有不少以篆法入楷書、行書的書法家,如唐代大書家顏真卿,其楷書方正遒峻,行書亦遒勁郁勃,筆法用所謂的“外拓”筆法,折筆圓轉,氣勢開張。這種“外拓”筆法依古人分析即是從篆書筆法演變而來,米芾在其《書史》中稱顏真卿行書有“篆籀氣”,即是指顏真卿行筆用篆法,寫出“筆勢曲折如盤鋼刻玉,勁峭之氣不少變”(李綱語)、“神采艷發,龍蛇生動,睹之驚人”(米芾語)的書法來。顏真卿的楷書除具有篆籀之氣外,還將他具備的文字學知識運用到楷書上,故顏真卿所書的碑石字形極為講究,如“為”字寫作“爲”,上從“爪”;“明”字作“朙”,左不從“日”而從“目”,其來歷即是篆籀的造型結構。清代書法家伊秉綬以隸書知名,但其行書古拙有趣,格調不亞于其隸書,其原因在于用筆有“篆法”,中鋒圓勁,古雅有余。康有為的行書亦是如此。古代許多名家的行書中還有“柳”、“桃”、“我”、“眉”等字,也像顏真卿所寫得“明”字和“為”字一樣,借用了篆書的寫法,在字形結構方面,取篆書之長,即用行書的筆法來寫篆書的結體,頗具特色,與眾不同。篆書與隸書的關系更為密切,可以說篆書就是隸書的母體。從現在的考古資料看,隸書主要來源于先秦秦國的文字以及部分六國古文,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已有萌芽,但主要處于“佐書”的地位,以其相對的簡略、快捷為人們所應用并快速發展,至西漢末逐漸演變為類似東漢標準隸書的形態。但它的演變除了取決于書寫的簡捷因素外,還受到當時官方的正體文字——小篆的制約,所謂“不究于篆,無由得隸”一語的含義即在于此。清人桂馥曾云:“作隸不明篆體,則不能知變通之意;不多見碑版,則不能知其增減假借之意;隸之初變乎篆也,尚近于篆,既而一變再變,若耳遜之于鼻祖矣。”(《晚學集·說隸》)可見篆隸書有著天然的直接聯系,若沒有篆書的基礎,隸書也很難寫得高古。在筆法上,有些隸書如《大開通》、《石門頌》、《西峽頌》等摩崖刻石多用篆法。在字的結構上,我們甚至可以直接以篆書的結構按隸書筆法來書寫,清人的隸書多采取這種方法來進行創作,所以出了新意,與眾不同。現當代的書法創作,有時候經常是篆隸不分家,在處理用筆結構方面,有人取篆書的一半和隸書的一半,或用篆書的筆法,或取篆書的結構造型,寫出來的作品頗具古意和趣味。
倪文東篆書元曲二十首 作者簡介
倪文東,筆名倪端。陜西黃陵人。1982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從事書法教學、創作和研究工作30年。主講中國書法史、篆書研究、草書技法、篆刻學等課程。主編或出版有《二十世紀中國書畫家印款辭典》《書法鑒賞》《中國篆刻大字典》《20世紀陜西書法簡史》《書法創作導論》等30余部著作、教材和大型工具書。發表論文30余篇,論文獲全國第六屆書學理論討論會二等獎。書法教學成果三次獲得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覽,并多次在日本、新加坡及韓國展出。曾在北京、西安、太原、新疆、黃帝陵和臺灣舉辦個人書法篆刻展覽。書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炎黃藝術館、陜西美術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黃帝陵、清華大學等收藏。現為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藝術學理論教學指導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長城書畫研究院院長、京師印社社長。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