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可克達拉之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550264
- 條形碼:9787564550264 ; 978-7-5645-502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可克達拉之戀 本書特色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 這天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城部隊向太原城垣發起總攻,至上午10時許,戰斗勝利結束,宣告閻錫山在山西38年統治的覆滅。槍炮聲停止了,太陽出來了,紅紅的,暖暖的,驅散籠罩在城郭上空的硝煙,大街小巷初現春色。一些膽小的市民也慢慢鉆出地窨子,匯人街道兩旁的人群中,歡迎解放軍進城…… 吳揚才、閆欣秋著的《可克達拉之戀》講述了男主人翁從內地通過參軍來到可克達拉,女主人翁為了愛情,放棄了自己在內地的高薪、受人尊敬的工作,也追隨男主人翁來到可克達拉,并和男主人翁一起投身到可克達拉的建設之中,貢獻智慧,揮灑青春和汗水……
可克達拉之戀 內容簡介
吳揚才、閆欣秋著的《可克達拉之戀》是一部中長篇小說,本書以虛構的形式,以西部“可克達拉”的開發、建設為著眼點,講述了男主人翁從內地通過參軍來到可克達拉,女主人翁為了愛情,放棄了自己在內地的高薪、受人尊敬的工作,也追隨男主人翁來到可克達拉,并和男主人翁一起投身到可克達拉的建設之中,貢獻智慧,揮灑青春和汗水。不僅如此他們的子女、好友以及好友的子女長大后也紛紛來到可克達拉,為可克達拉的發展、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青春,體現了老一代軍墾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傳遞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可克達拉之戀 目錄
可克達拉之戀 節選
《可克達拉之戀》: 這天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城部隊向太原城垣發起總攻,至上午10時許,戰斗勝利結束,宣告閻錫山在山西38年統治的覆滅。槍炮聲停止了,太陽出來了,紅紅的,暖暖的,驅散籠罩在城郭上空的硝煙,大街小巷初現春色。一些膽小的市民也慢慢鉆出地窨子,匯人街道兩旁的人群中,歡迎解放軍進城。 其后數日內,解放軍和人民政府工作人員所做的**件事就是賑濟災民。他們在全市各個街區支起大鍋,為窮苦的市民熬小米粥。面黃肌瘦的老人、婦女、兒童,一個挨一個排著長隊,等待分得一碗粥。有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快餓暈了,剛分得一碗,就狼吞虎咽地喝了下去。 “小鬼,慢點喝,別燙著了。”分粥的解放軍戰士溫情地說。 “我奶奶還躺在病床上,三天沒吃上東西了,再給我奶奶舀一碗,行嗎?”小男孩央求道。 此時,一個學生模樣的青年從分粥點經過,也幫助小男孩求情,說:“我認識他,他和奶奶相依為命。您再給他一碗吧。”說完,他走到那位解放軍戰士跟前低聲說:“他爺爺是給地主做長工累死的,他娘是太原陷落后被日本鬼子糟蹋死的,他老爸十年前走西口被國民黨抓壯丁,至今下落不明。我的住處離他們家較近,認識他,怪可憐的。” “好,再給你奶奶一碗!你叫啥名字?”解放軍戰士一邊慷慨回答,一邊從鍋底撈上稠稠的一大勺粥,倒進小男孩的碗里。 “我叫李尕娃。謝謝解放軍叔叔!謝謝解放軍叔叔!”尕娃手捧一大碗粥,向那位解放軍戰士連鞠三躬,急忙向家里走去。 沒走幾步,尕娃又轉身來到那個小青年跟前,問:“春秋哥,你從這里過,又不領粥.上哪兒去呀?” “聽說解放軍要招新兵,我到市軍管會去看看。”青年小伙答道。 “啊,要有好消息,可得告訴我呀!”尕娃心里惦記著病床上的奶奶,雙手緊捧粥碗,三步并作兩步,往家趕去了。 這位從分粥點經過的青年名叫晏春秋,山西霍州市人,是太原市進山中學剛畢業不久的學生,還未找到工作,在太原市臨時租了一個住處,靠給市民拉煤球維持生活。他和尕娃說完話,急忙來到市軍管會門前,一眼就望見墻上張貼的布告。消息是真的!原來,中國人民解放軍七軍衛校要招收軍醫班學員,基本要求是本人自愿、身體健康、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男女青年均可,報名時間從5月15日開始,報名地點設在杏花嶺體育場。 晏春秋看完布告就往回走,剛剛回到住處,尕娃就慌慌張張跑來,一頭鉆進門,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春秋哥,我奶奶不行了,你快去看看吧!” “走!”晏春秋跟著尕娃急跑來到他破舊的家,進門一看,尕娃的奶奶已經咽氣了,尚未瞑目,似乎在盼望尕娃回來。尕娃猛地撲在奶奶身上,“奶奶!奶奶……”泣不成聲。面對這凄慘的一幕,晏春秋也不禁潸然淚下。尕娃年紀這么小,家里又一貧如洗,喪事怎么辦?晏春秋只好找來幾個好心的鄰居幫忙,將尕娃奶奶的尸體用一個草席和一床破被裹起,運到城外一處荒地掩埋。從此,尕娃就與晏春秋形影不離,靠臨時幫人拉煤球度日。 “春秋哥,你報名參軍,我咋辦?不,我不能離開你,我也要報名參軍去!”尕娃懇求說。 “你還只有十三歲,又不識字,解放軍會收嗎?” “咱們試也沒試,怎么知道解放軍不收呢?” “對,應該試試。”晏春秋不忍心丟下尕娃,便答應了。 ……
可克達拉之戀 作者簡介
吳揚才,男,1946年5月31日出生,土家族,湖南省張家界市人,本科學歷。1963年12月入伍,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連指導員、團宣傳干事等職。1968年入越作戰一年。1974年轉業回鄉從事中學英語教學和教研工作。1986年8月調入武陵大學執教旅游英語并擔任該校旅游系常務副主任。1994年評為副教授。1996年2月調入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執教英語,主攻詩歌翻譯。2004年6月加入湖南省作家協會。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受湖南大學派遣在新疆支教兩年。支教期間,受聘為新疆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兼職教授,主持翻譯中國三大史詩之一《江格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該書英譯本于2010年8月出版,在國內外發行)。2006年退休。2008年為湖南人民出版社審訂《大中華文庫·杜甫詩選》英譯部分。2015年重返新疆從事和布克賽爾地方文化研究。其間,為一代軍墾人的艱苦奮斗精神所感召,與軍墾老戰士閆欣秋合作寫成中篇小說——《可克達拉之戀》。 閆欣秋(筆名秋珍),男,山西霍州人,1929年10月14日生。1949年5月20日參軍,同年隨十萬西野大軍進軍西北戰場,編人王震將軍一兵團進疆。后調新疆軍區土改工作團做地方建黨建政工作四年。1954年回軍區調國防四師十二團(番號7974部隊)炮兵營戰防炮連任文教,同年轉業到新疆兵團伊犁墾區四師六十六團工作,先后任文化教員、政治干事、科長和團工會副主席等職,并被評為高級政工師。先后獲省級攝影師、記者、機關干部標兵、五好干部、優秀共產黨員、感動師團十大人物、兵團級老干部先進個人、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和屯墾戍邊金質獎章獲得者等榮譽稱號,并兩次進京參加表彰大會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閆欣秋和千萬名一代老軍墾人一樣,60多年如一日,長期戰斗、工作、生活在西北戈壁灘上,為保衛和建設祖國邊疆,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書寫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