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邵飄萍與《京報》/報人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61437
- 條形碼:9787101061437 ; 978-7-101-06143-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邵飄萍與《京報》/報人時代 本書特色
革命時代的翩翩少年,“特別通信”風靡滬士,生死冤家張作霖,萍水相逢百日間。
邵飄萍與《京報》/報人時代 內容簡介
《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托馬斯•杰斐遜甚至認為自由的報刊應該成為對行政、立法、司法三權起到某種制衡作用的“第四種權力”。這種“第四種權力”的出現對西方整個社會系統的運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立的立場、客觀的報道為新聞業提供了一個可以操作的判斷標準,成為通行的基本新聞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確立了報人的政治地位,也使中國新聞人萌生了做“無冕”的職業理想。邵飄萍曾說過,“夫新聞社為社會機關,在社會上有獨立之地位,且此種獨立地位,與任何,皆屬平等”,這句話說明邵飄萍對新聞傳播者的角色權利是有深刻認知的。然而,與其說他是一位在“西風漸進”的時代風云中的職業記者,莫不如說他是集報人、學者和政治家三種角色于一體,有著中國文化背景又被西方新聞專業主義理念影響的新聞人。
邵飄萍曾呼吁,“吾人既為中國之從事新聞業者,決不能謂聞學之進步須坐待夫新聞業之進步。尤不能謂新聞業之進步,須坐待社會之進步而始進步也”,“新聞業之發達與社會之發達與否,兩者處于互為因果的關系”……這些都說明在邵飄萍的新聞觀中,除了“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外,他更認為新聞媒介的功效就在于對政府的監督和對社會環境的監測。因此,他主張新聞知識應列為國民普通知識之一,中學以上的學校都應開設新聞課程,大學應設立新聞系。
他呼喚新聞自由,對反動政府對新聞自由的壓制,他堅決反抗。他甚至說:“尤有當警告該秘書長者,報紙登載失實,更正亦至平常……豈并世界新聞慣例而絲毫不知,竟動輒以警廳‘嚴切根究依法辦理’腐敗官話來相恫嚇……茍下次再有此種可憐之事,請恕忙碌,相應不理。”這是當時知識分子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時代精神的反映。
他始終以“探究事實不欺讀者”為新聞報道的靠前信條,在《京報》上自詡“本報刊載新聞向極慎重”,申明“本報不肯隨便亂來之態度”可以大白于天下;他強調報紙的指導性,反對所謂的“有聞必錄”和“趣味至上”;他的文章以議論見長,但注重用事實說話……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有著熱烈的報國熱情和高遠志向的新聞記者,卻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堅持到底,并要用自己的生命來祭奠理想。
中國報人的理想主義情懷,并非邵飄萍專享,準確地說,邵飄萍是具有理想主義情懷的中國報人的代表。在邵飄萍生活的時代,除了謀生之外,相當多數的報人,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還是有著理想化要求的。1926年9月,吳鼎昌、張季鸞、胡政之三人接管了1902年創刊的《大公報》,提出“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不”主義,這是倡導“獨立、客觀、公正”的西方新聞專業主義理念的中國版。上世紀30年代初,胡政之曾說:“辦報要有原則,政治是靈魂,對國家社會提不出主張,起不了作用,光是想賺錢,又有什么意義?”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大公報》既堅持了理念,也賺到了足夠的錢來維持報紙的運營。和《大公報》相比,倒是那些試圖依附于某種勢力茍活,或是一味靠迎合受眾來獲取利潤的報紙,在歷目前沒有留下任何印記就銷聲匿跡了。
邵飄萍與《京報》/報人時代 目錄
**部分 邵飄萍:報界巨子新聞導師
一、革命時代的翩翩少年
東陽邵氏
早慧的少年
報界巨子的啟蒙者
漸習新風的浙高時代
與“鑒湖女俠”的忘年交
二、以新聞為志業
初執教鞭
25歲的《漢民日報》主筆
袁氏當國
憲政!共和!
還是做記者
三、東渡扶桑,嶄露頭角
歌罷掉頭東
離鄉未敢忘憂國
“稱帝門”中的報業丑聞
思想裂縫處的輿論主持者
四、揮筆討袁,再造共和
阿平者,平不平也
揭破“總統的新裝”
“喚醒袁君之迷夢”
五、“特別通訊”風靡滬上
山雨欲來
**“特派員”
北京新聞編譯社
南社·老虎總長
采訪藝術與通訊時評
鐵屋中的吶喊
六、執業治學,中流砥柱
報業的大時代
自立門戶,《京報》誕生
《國民》顧問
立新聞為學術
七、“五四”大轉折
幻滅的希望
“五三”之夜
烽火燃神州
流亡的日子
八、新時代與新思想
書生議政
著書論馬列
尋求自強:解讀馬列的基點
九、特殊的共產黨員
重振《京報》
“康慕尼齋”的常客
難求定論的黨員身份
孤證
……
第二部分 《京報》:茫茫暗夜里的曙光
第三部分 亂世悲歌:書生報國一枝筆
附:邵飄萍與《京報》大事年表
邵飄萍與《京報》/報人時代 作者簡介
林溪聲,1977年生,籍貫遼寧,講師,新聞學博士。參與著述的有《名記者論》、《新聞傳播精品導讀——特寫與報告文學卷》、《名記者叢書·范長江卷》、《遼寧老期刊圖錄》等。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