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魯迅散文集:野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802284
- 條形碼:9787520802284 ; 978-7-5208-0228-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魯迅散文集:野草 本書特色
《野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部散文詩集。20世紀20年代初期,作者魯迅生活在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處于極度苦悶中的魯迅當時心境很頹唐,但對理想的追求仍未幻滅,這部詩集真實地記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統一戰線分化以后,繼續戰斗,卻又感到孤獨、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進的思想感情 。詩集內容形式多樣、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語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樂性,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集以獨語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詩性的想象與升華,深化了中國散文詩的藝術和思想意境 。現代文學經典作品,國家教育部推薦書目。魯迅代表了中國*有涵養、*有靈性、*有骨氣、*有熱情的一代知識分子的人生理想和生命境界。語言詼諧幽默。對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野草(精)》讀者年齡跨度大,少年、青年、中年均適合閱讀。
魯迅散文集:野草 內容簡介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野草/魯迅散文集》收錄了《野草》、《二心集》、《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和《故事新編》中的經典之作。
魯迅散文集:野草 目錄
題辭
秋夜
影的告別
求乞者
我的失戀
復仇
復仇(其二)
希望
雪
風箏
好的故事
過客
死火
狗的駁詰
失掉的好地獄
墓碣文
頹敗線的顫動
立論
死后
這樣的戰士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臘葉
淡淡的血痕中
一覺
《野草》英文譯本序
二心集
序言
一九三〇年
“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習慣與改革
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
張資平氏的“小說學”
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我們要批評家
“好政府主義”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進化和退化》小引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
一九三一年
關于《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
柔石小傳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
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
上海文藝之一瞥
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
答文藝新聞社問
“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
沉滓的泛起
以腳報國
唐朝的釘梢
《夏娃日記》小引
新的“女將”
宣傳與做戲
知難行難
幾條“順”的翻譯
風馬牛
再來一條“順”的翻譯
中華民國的新“堂·吉訶德”們
“智識勞動者”萬歲
“友邦驚詫”論
答中學生雜志社問
答北斗雜志社問
關于小說題材的通信
關于翻譯的通信
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
華蓋集續編的續編
廈門通信
廈門通信(二)
《阿Q正傳》的成因
關于《三藏取經記》等
所謂“思想界先驅者”魯迅啟事
廈門通信(三)
海上通信
故事新編/選編
序言
補天
奔月
魯迅散文集:野草 節選
《野草/魯迅散文集》: 風箏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于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后,我已經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于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著,跑著,笑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輕松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松了罷。 “有過這樣的事么?”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么也記不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么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并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
魯迅散文集:野草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姓周,幼名章壽,字豫山,后改豫才。1898年起,改名周樹人。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始用筆名魯迅。生于浙江省紹興縣城,卒于上海。魯迅從小閱讀興趣十分廣泛,看過很多野史、雜記,對民間藝術也有深切愛好,這些都為他日后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資源。 魯迅也被譽為“青年導師”,受他提攜、指點和教導的后輩學生非常多,如孫伏園、丁玲、蕭軍、蕭紅、羅家倫、馮雪峰、臺靜農等,都深受魯迅的影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