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難忘的足音 本書特色
《難忘的足音》是作者牛應芝的一部散文集,書中文章用清簡的文字,記錄了作者對生活的諸多觀察和思考;記錄了作者在閱讀、寫作、旅行、自我修習時對情感的體悟,與親友共處的點滴,以及生活的瑣碎細節。這些在時間中累積的文字,如實展現了作者勤于思考步步前行的心境,是對往日的梳理,亦是一路的探索與成長。
難忘的足音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散文集, 作者牛應芝, 濟源人。這些文章, 用清簡的文字, 記錄了作者對生活的諸多觀察和思考 ; 記錄了作者在閱讀、寫作、旅行、自我修習時對情感的體悟, 與親友共處的點滴, 以及生活的瑣碎細節。
難忘的足音 目錄
奶奶
小姑
妻子的“鐵肩膀”
家鄉的“水磨房”
結緣“廣、電”
“物寬不如心寬”——母親的人生哲理
鷯哥一
又說“下海”
春游“小腳溝”
秋游青天河
神奇的都江堰
蟒河口冰瀑
故鄉的樹
深藏王屋的千年紅豆杉
原大寨上聽濤聲
鐵梨花
永遠的鄉情記憶一一晨練
品讀“望仙”
傳奇的曾莊
北國的“都江堰”——五龍口
故鄉行
逝去的鐘聲
家鄉老戲
家鄉又聞稻花香
不一樣的風景
留戀青城山
附錄——難忘的足音
后記
難忘的足音 節選
《難忘的足音》: 上世紀50、60年代的農村還很貧窮,母親靠自己一人勞動維持全家生活。為操持這個家,母親費了不少心血,養了兩只老母雞,用雞蛋換來油鹽等生活用品。為供我上學,那輛不知傳了幾代人的紡花車成了我們家的主要經濟來源。 從我記事起,嗡嗡嗡的紡車聲就成了我的催眠曲,每夜伴我進人甜蜜的夢鄉,經常夜半醒來,那熟悉而有節奏的嗡嗡聲還在響個不停。透過昏暗混濁的燈光,我總是看到母親的背影隨著紡車的轉動在往復地晃動著,母親太辛苦了,她是用心血紡成的線在編織著這個家,編織著兒女們的未來。 母親為人正直,教育我也非常嚴格,生產隊的東西不許隨便往家里拿。有天晚上,鄰居家里飄來炒玉米花陣陣的香味,我嚷著要吃,可家里沒有玉米,也沒有可炒的東西吃,我忽然想起大街上還有生產隊種棉花剩下的棉籽,炒炒一定好吃。就拿個碗到大街上盛了一碗,母親看到以后非常生氣,從門后操起一把笤帚就把我打了一頓,說:“這是生產隊的棉籽,明天不夠種咋辦!蔽腋械胶芪,強咽口水把棉籽送了回去。母親平時非常疼我,好的東西自己舍不得吃,總留著給我,這一次是一生以來打得我*重的一次,我理解母親,唯恐她用心血澆灌的這棵小樹長大以后不能成材。就在我參加工作當上了會計,她也是千叮嚀萬囑咐:要好好干,給單位管好錢,不是自己的千萬不能要。母親諄諄的教誨和高尚的品德多少年來一直在激勵著我、鞭策著我,至今還記憶猶新! ∧赣H非常平易近人,對我和我的妻子兒女關懷得無微不至。家里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條。我們全家都非常敬重她、喜歡她。閑暇無事,總愛圍在她的身旁說說笑笑,以驅趕她年邁人內心的寂寞和孤獨。母親能講很多故事,她也總愛把講給我小時候聽的她在舊社會的經歷講給孫兒孫女聽,怎么逃荒呀,吃樹皮呀等等。孫兒孫女像聽故事一樣聽得很入神,但對她講的經歷卻一次次的否定,不相信,又一次次地為她老人家生在那個年代感到惋惜,聯想到自己出生在新社會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而感到非常的幸運。對老人過去受的磨難,我們都為之痛惜,我一邊聽,一邊為她老人家默默祈禱,愿她有生之年享盡人間天倫之樂,不再嘗受一點苦。 母親給了我們太多太多,我感到一輩子也還不完,而她老人家幾乎不需要回報什么,只希望家庭平安,孩子們事業有成。每當兒孫們把先進工作者或五好學生榮譽證書放在她面前的時候,她總是高興得合不攏嘴,眼睛格外有神,好像長了一年的莊稼到了金秋的收獲季節,兩只粗糙得像樹皮一樣的手,撫摸的不是榮譽證書,而是顆粒飽滿的果實! ∧赣H還是走了,非常平靜地走了,她已圓滿地完成了人生的使命。我們永遠不能忘掉的,是她用心血編織的家,和給我們的愛。 ……
難忘的足音 作者簡介
牛應芝,1950年生,濟源市北水屯人,當過農民、工人,現為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1980年開始寫作,先后在《中國冶金報》《現代物流報》《廠長經理報》《河南工人日報》《濟源日報》《濟源文學》《新濟源》《濟源廣播電視報》等國家、省、市級報刊雜志發表數十篇散文,作品榮獲全國首屆冶金文學獎,系濟源市作協會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