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樹跟鳥跑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951580
- 條形碼:9787533951580 ; 978-7-5339-5158-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樹跟鳥跑了 本書特色
《樹跟鳥跑了》收錄了浙江青年散文家干亞群*的15篇散文。這些散文在主題上繼續將農村與城市進行對比,表達了她以異鄉人的身份對農村與城市的思考;在內容的具體安排上,是在農村與城市對比的大框架下,展開日常化的敘事,尤其是關注城市生活中的社會邊緣人和以自己母親為代表的傳統農民;在語言上,則延續了她平實樸素,理性色彩稍濃的風格。
樹跟鳥跑了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屋檐下”、“草語”、“過年藍”、“影子飛逝我不動”、“指迷”、“補課”、“紙水杯”、“不是所有的蛋都能孵出小雞”、“介入”、“樹跟鳥跑了”等散文作品。
樹跟鳥跑了 目錄
草語
過年藍
影子飛逝我不動
指迷
補課
紙水杯
不是所有的蛋都能孵出小雞
介入
樹跟鳥跑了
空缺
午后之內
障礙
一棵梅子樹
須臾記
去向不明
遇見
樹跟鳥跑了 節選
自序
書桌上有一只碗,碗里養著一棵菜。這是從老家菜園拔來的菜,跟我一起進了城,成為一棵城里的菜。成為城里人的我,飯量比原來減了很多,吃菜也退步不少。于是,我想把菜養起來。可,菜找不到園子。城里只有公園與花園。城里的泥土很難見到,屬于我的也就我老家十幾棵菜所占的面積。進了城的菜,只能養在碗里。
面對碗里的一棵青菜,我得誠實。生活如此,寫散文亦如此。我寫了多年的散文,也出版了幾本書,可總覺得不滿足。很多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不滿足是來自何處,似乎我還沒有找到自己落腳的地方。
我總憂戚于自己的表達。對每一個從鍵盤上敲出來的字,我的內心既充滿愉悅,又不無憂懼。我一直認為文字是有靈性的,它是帶著某種使命與虔誠而來。我跟文字相處的時候,靈魂特別祥和。哪怕我寫下自己的憂傷,寫下自己的焦慮,我同樣能獲得安寧。我相信文字也不會棄我不顧。因為我深深地感受到文字對我靈魂的滋養,就像那棵養在碗里的菜,些許水與些許泥,都能讓它保持生長的狀態。
我并不是以寫作謀生的人,每天要去單位上班,而我又不太喜歡坐車。我行走在大街小巷,看到了坐在汽車里看不到的場景,也目睹了坐在辦公桌前遇不到的人——只能靠懷里那張身份證證明自己身份的苦力,向世俗彎腰討生活仍滿臉青澀的男女,坐在城里唯一有歷史質感的城墻下替人掐算命運的看相人。他們似乎是生活的飄零者,或是落魄者,許多時候,我也以為自己跟他們不同,但事實上我從來沒有優于他們。他們的日常,就是我的日常;他們的遭遇,也是我的遭遇。我寫他們,也就是寫我自己。感謝他們,讓我的寫作重新長出骨骼,幫助我一邊尋找,一邊經營,用文字的城墻抵御來自內心的虛無。
還有一些篇章,是關于我的村莊,這個曾經讓我想方設法逃離的村子,我以為自己完成了對一眼望到底的生活的掙脫,用學業上的努力修改了農民的身份,可是,當我的精神之舟在城里擱淺時,村莊依然賦予我力量,允許我在一次次的虛妄中復制來自大地的密碼,使我在困頓時仍能想到肩膀,想到情懷,想到憧憬。盡管,村莊的寂寞已無可回避,但規矩、習俗仍像一根紅繩一樣穿起人們對生活的期待與熱愛。這將繼續見證我的努力與堅持。
樹跟鳥跑了 作者簡介
1972年9月出生,散文作品見于《天涯》、《作家》、《花城》、《散文》、《散文選刊》、《上海文學》等,出版散文集《日子的燈花》、《給燕子留個門》、《梯子的眼睛》、《指上的村莊》等,曾獲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第七屆冰心散文獎、首屆三毛散文獎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