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生正逢時憶國殤:吳祖光自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78075
- 條形碼:9787308178075 ; 978-7-308-1780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正逢時憶國殤:吳祖光自述 本書特色
《生正逢時憶國殤》是現當代著名劇作家、導演、吳祖光先生的人生自述,全書共分“家庭身世”“往事憶舊”“影劇生涯”“師友情誼”四個篇章,記述了吳祖光在抗戰時期、民主革命時期和“反右”“文革”時期,以及改革開放新時期等不同歷史階段的種種經歷和遭遇,展現了吳祖光才華橫溢的一生、正直敢言、鐵骨錚錚的一生,以及吳祖光先生作為文化人特有的人格魅力和追求自由的不懈精神。同時,讀者還能從中體會一個文化世家從吳瀛到吳祖光、新鳳霞,再到吳鋼、吳霜等人的百年斯文的家風傳承。 另外,吳祖光坎坷傳奇的一生,與中國20世紀文壇、劇壇、影壇、畫壇、政壇的許多知名人物廣有交往,讀者可以從中一窺中國現代史的發展脈絡和一代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
生正逢時憶國殤:吳祖光自述 內容簡介
《生正逢時憶國殤》是現當代著名劇作家、導演、吳祖光先生的人生自述, 全書共分“家庭身世”“往事憶舊”“影劇生涯”“師友情誼”四個篇章, 記述了吳祖光在抗戰時期、民主革命時期和“反右”“文革”時期, 以及改革開放新時期等不同歷史階段的種種經歷和遭遇。
生正逢時憶國殤:吳祖光自述 目錄
生正逢時憶國殤:吳祖光自述 相關資料
吳祖光對戲劇有貢獻,不一定寫在歷史里,而是存留在人們的記憶里。吳祖光還有一點就是講真話,這點非常不容易。 —— 著名戲劇導演 林兆華 吳先生可以說是真正的“老運動員”。和他同時代的文化人,要么在沉默中逃過劫數,要么改頭換面迎合新形勢,要么受不住苦熬一死了之,要么受過磨難后學乖了干脆三緘其口。而吳先生,總是不長“記性”,多少次折騰都改不了他的剛直、他的獨立、他的清醒。建國以來的運動,他幾乎一場不拉地都承受過。…… “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經歷過“九死”的吳先生,竟然學不會趨炎附勢,學不會說套話假話,學不會自我保護,還是那樣率真直言,這是我*敬重先生的地方。 斯人已逝,但風骨不滅。若干年后,也許我們回頭研究那一段歷史,吳祖光先生的經歷將會是*好的范本。晚生不才,用幾句打油詩敬悼先生:造化總妒真才情,天地難容一書生。梨園悲歡豈是戲,盛世誰人送耆卿? ——知名專欄作家、文化評論家 十年砍柴他處在中國政治巨變的時代,他當然也是血肉之軀,但他在堅持人格信念、追求真理、清白純正個人氣質上,卻是“渾身是骨沒有肉”的精神境界。他選擇了*為艱難的人生道路,拋卻了*省力的路。他只要學會“大丈夫能屈能伸”“和光同塵”就行了。但他似乎更記得屈子《離騷》中“茍余心之所善,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話。我幾乎真的認為,他是中了屈原的“毒”。 ——著名歷史小說家 二月河
生正逢時憶國殤:吳祖光自述 作者簡介
吳祖光(1917—2003),祖籍江蘇武進(今屬常州),出生于北京。1936年于中法大學文科肄業,1937年─1948年任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講師,重慶中央青年劇社、中華劇藝社編導,《新民晚報》副刊編輯,《清明》雜志主編,香港大中華影片公司編導,香港永華影業公司導演。
1937年,吳祖光創作抗日話劇《鳳凰城》,成為全國戲劇界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斗爭的有力武器。隨后幾年間,他創作了《正氣歌》、《風雪夜歸人》、《林沖夜奔》《牛郎織女》和《少年游》等劇作。
1945年,他主編的《新民晚報》副刊率先發表了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創辦《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和《清明》雜志,還創作《捉鬼傳》和新劇《嫦娥奔月》,聲討國民黨的統治,后受國民黨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編導了《國魂》《莫負青春》《山河淚》《春風秋雨》和《風雪夜歸人》等電影。新中國成立后,吳祖光陸續創作出反映紡紗女工的電影《紅旗歌》和兒童劇《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吳祖光導演了電影《梅蘭芳舞臺藝術》《洛神》《荒山淚》,為梅蘭芳、程硯秋兩位京劇藝術大師留下了極其珍貴的資料。1963年,他與妻子新鳳霞合作改編了評劇《花為媒》,成為了評劇舞臺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還創作了《武則天》《三打陶三春》《闖江湖》《新鳳霞傳奇》和《三關宴》等大量作品。曾任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他是第五屆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吳祖光(1917—2003),祖籍江蘇武進(今屬常州),出生于北京。1936年于中法大學文科肄業,1937年─1948年任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講師,重慶中央青年劇社、中華劇藝社編導,《新民晚報》副刊編輯,《清明》雜志主編,香港大中華影片公司編導,香港永華影業公司導演。
1937年,吳祖光創作抗日話劇《鳳凰城》,成為全國戲劇界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斗爭的有力武器。隨后幾年間,他創作了《正氣歌》、《風雪夜歸人》、《林沖夜奔》《牛郎織女》和《少年游》等劇作。
1945年,他主編的《新民晚報》副刊率先發表了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創辦《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和《清明》雜志,還創作《捉鬼傳》和新劇《嫦娥奔月》,聲討國民黨的統治,后受國民黨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編導了《國魂》《莫負青春》《山河淚》《春風秋雨》和《風雪夜歸人》等電影。新中國成立后,吳祖光陸續創作出反映紡紗女工的電影《紅旗歌》和兒童劇《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吳祖光導演了電影《梅蘭芳舞臺藝術》《洛神》《荒山淚》,為梅蘭芳、程硯秋兩位京劇藝術大師留下了極其珍貴的資料。1963年,他與妻子新鳳霞合作改編了評劇《花為媒》,成為了評劇舞臺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還創作了《武則天》《三打陶三春》《闖江湖》《新鳳霞傳奇》和《三關宴》等大量作品。曾任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制片廠導演,。他是第五屆至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著名劇作家吳祖光先生,因病于2003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作為上世紀中國在國際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文化人之一,他才華橫溢,一生坎坷,正直敢言,鐵骨錚錚,被海內外知識分子譽為文化人的驕傲。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