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博物志(外四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547702
- 條形碼:9787507547702 ; 978-7-5075-4770-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博物志(外四種)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學愛好者
★《博物志》共十卷,分類記載了山川地理、飛禽走獸、人物傳記、神話古史、神仙方術等。實為繼《山海經》后,我國又一部包羅萬象的奇書,填補了中國自古無博物類書籍的空白。
★《博物志》另一大貢獻是保存了我國古代不少神話材料。如所記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見織女的傳聞,是有關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原始資料。據東晉王嘉《拾遺記》稱。此書原400卷,晉武帝令張華刪訂為10卷。《隋書-經籍志》雜家類著錄《博物志》即為10卷。因原書已佚,故今本《博物志》由后人搜輯而成。
博物志(外四種) 內容簡介
《博物志》中記有山川地理、飛禽走獸、人物傳記、奇異的草木蟲魚以及奇特怪誕的神仙故事,包括神話、古史、博物等內容。其中關于“八月槎”的神話,充滿了美妙的神思遐想。說有人八月乘浮槎至天河見牛郎、織女,展示了天上的星宮景象。博物類中“蜀南多山,彌猴盜婦人”的故事亦寫得完整生動有趣,稱彌猴以長繩引盜大道上漂亮的女子作妻子,產子還送女家食養,頗通人性。這是猿類故事的原型,后有唐傳奇的《補江總白猿傳》、《剪燈新話》和《申陽洞記》等承此衍傳下來。卷十中“千日酒”的故事很有韻味,劉玄石飲千日酒醉死,埋葬三年后始醒,因有“玄石飲酒,一醉千日”的佳話。
博物志(外四種) 目錄
博物志… ………………………………………………………………………… 001
穆天子傳… ……………………………………………………………………… 049
燕丹子… ………………………………………………………………………… 067
神異經… ………………………………………………………………………… 077
海內十洲記… …………………………………………………………………… 093
博物志(外四種) 節選
余視《山海經》及《禹貢》、《爾雅》、《說文》、地志,雖曰悉備,各有所不載者,作略說。出所不見,粗言遠方,陳山川位象,吉兇有征。諸國境界,犬牙相入。春秋之后,并相侵伐。其土地不可具詳,其山川地澤,略而言之,正國十二。博物之士,覽而鑒焉。
地理略自魏氏目已前夏禹治四方而制之
《河圖·括地象》曰:地南北三億三萬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侖山,廣萬里,高萬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氣,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國,名曰河也。其山中應于天,*居中,八十城布繞之,中國東南隅,居其一分,是好城也。
中國之城,左濱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萬五千里。東至蓬萊,西至隴右,右跨京北,前及衡岳,堯舜土萬里,時七千里。亦無常,隨德劣優也。堯別九州,舜為十二。
秦,前有藍田之鎮,后有胡苑之塞,左崤函,右隴蜀,西通流沙,險阻之國也。
蜀漢之土與秦同域,南跨邛笮,北阻褒斜,西即隈礙,隔以劍閣,窮險極峻,獨守之國也。
周在中樞,西阻崤谷,東望荊山,南面少室,北有太岳,三河之分,雷風所起,四險之國也。
魏,前枕黃河,背漳水,瞻王屋,望梁山,有藍田之寶,浮池之淵。
趙,東臨九州,西瞻恒岳,有沃瀑之流,飛壺、井陘之險,至于潁陽、涿鹿之野。
燕,卻背沙漠,進臨易水,西至君都,東至于遼,長蛇帶塞,險陸相乘也。
齊,南有長城、巨防、陽關之險;北有河、濟,足以為固;越海而東,通于九夷;西界岱岳、配林之險,坂固之國也。
魯,前有淮水,后有岱岳、蒙、羽之向,洙、泗之流。大野廣土,曲阜尼丘。
宋,北有泗水,南迄睢濄,有孟諸之澤、碭山之塞也。
楚,后背方城,前及衡岳,左則彭蠡,右則九疑,有江漢之流,實險阻之國也。
南越之國,與楚為鄰。五嶺已前至于南海,負海之邦,交趾之土,謂之南裔。
吳,左洞庭,右彭蠡,后濱長江,南至豫章,水戒險阻之國也。
東越通海,處南北尾閭之間。三江流入南海,通東治,山高海深,險絕之國也。
衛,南跨于河,北得洪水,南過漢上,左通魯澤,右指黎山。
贊曰:
地理廣大,四海八方。遐遠別域,略以難詳。
侯王設險,守固保疆。遠遮川塞,近備城堭。
司察奸非,禁御不良。勿恃危阨,恣其淫荒。
無德則敗,有德則昌。安屋猶懼,乃可不亡。
進用忠直,社稷永康。教民以孝,舜化以彰。
地
天地初不足,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足以立四極。其后共工氏與顓頊爭帝,而怒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后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注焉。
昆侖山北,地轉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萬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廣十萬里。地有三千六百軸,犬牙相舉。
泰山一曰天孫,言為天帝孫也。主召人魂魄。東方萬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長短。
《考靈耀》曰: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萬里,夏至地下南而東三萬里,春秋二分其中矣。地常動不止,譬如人在舟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七戎六蠻,九夷八狄,經總而言之,謂之四海。言皆近海,海之言晦昏無所睹也。
地以名山為之輔佐,石為之骨,川為之脈,草木為之毛,土為之肉。三尺以上為糞,三尺以下為地。
山
五岳:華、岱、恒、衡、嵩。
按北太行山而北去,不知山所限極處。亦如東海不知所窮盡也。
石者,金之根甲。石流精以生水,水生木,木含火。
水
漢北廣遠,中國人鮮有至北海者。漢使驃騎將軍霍去病北伐單于,至瀚海而還,有北海明矣。
漢使張騫渡西海,至大秦。西海之濱,有小昆侖,高萬仞,方八百里。東海廣漫,未聞有渡者。
南海短狄,未及西南夷以窮斷。今渡南海至交趾者,不絕也。
《史記·封禪書》云:威宣、燕昭遣人乘舟入海,有蓬萊、方丈、瀛州三神山,神人所集。欲采仙藥,蓋言先有至之者。其鳥獸皆白,金銀為宮闕,悉在渤海中,去人不遠。
四瀆河出昆侖墟,江出岷山,濟出王屋,淮出桐柏。八流亦出名山:渭出鳥鼠,漢出嶓冢,洛出熊耳,涇出少室,汝出燕泉,泗出涪尾,沔出月臺,沃出太山。水有五色,有濁有清。汝南有黃水,華山有黑水、濘水。淵或生明珠而岸不枯,山澤通氣,以興雷云,氣觸石,膚寸而合,不崇朝以雨。
江河水赤,名曰泣血。道路涉骸,于河以處也。
山水總論
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賞封內名山者,通靈助化,位相亞也。故地動臣叛,名山崩,王道訖,川竭神去,國隨已亡。海投九仞之魚,流水涸,國之大誡也。澤浮舟,川水溢,臣盛君衰,百川沸騰,山冢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小人握命,君子陵遲,白黑不
別,大亂之征也。
《援神契》曰:五岳之神圣,四瀆之精仁,河者水之伯,上應天漢。太山,天帝孫也,主召人魂。東方萬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長短。
五方人民
東方少陽,日月所出,山谷清,其人佼好。
西方少陰,日月所入,其土窈冥,其人高鼻、深目、多毛。
南方太陽,土下水淺,其人大口多傲。
北方太陰,土平廣深,其人廣面縮頸。
中央四析,風雨交,山谷峻,其人端正。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
東南之人食水產,西北之人食陸畜。食水產者,龜蛤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食陸畜者,貍兔鼠雀以為珍味,不覺其膻也。
有山者采,有水者漁。山氣多男,澤氣多女。平衍氣仁,高凌氣犯,叢林氣躄,故擇其所居。居在高中之平,下中之高,則產好人。
居無近絕溪,群冢狐蟲之所近,此則死氣陰匿之處也。
山居之民多癭腫疾,由于飲泉之不流者。今荊南諸山郡東多此疾瘇。由踐土之無鹵者,今江外諸山縣偏多此病也。
物 產
地性含水土山泉者,引地氣也。山有沙者生金,有榖者生玉。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上芝為車馬,中芝為人形,下芝為六畜。土山多云,鐵山多石。五土所宜,黃白宜種禾,黑墳宜麥黍,蒼赤宜菽芋,下泉宜稻,得其宜,則利百倍。
和氣相感則生朱草。山出象車,澤出神馬,陵出黑丹,阜出土怪。江出大貝,海出明珠,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
名山大川,孔穴相內,和氣所出,則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神龍靈龜行于穴中矣。
神宮在高石沼中,有神人,多麒麟,其芝神草有英泉,飲之,服三百歲乃覺,不死。去瑯玡四萬五千里。三珠樹生赤水之上。
員丘山上有不死樹,食之乃壽。有赤泉,飲之不老。多大蛇,為人害,不得居也。
博物志(外四種) 作者簡介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張華工于詩賦,詞藻華麗。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