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562396
- 條形碼:9787503562396 ; 978-7-5035-623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讀 本書特色
總書記指出,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干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中央黨校是我們黨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具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研究的光榮傳統和深厚積淀。為幫助黨員干部和廣大讀者更好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蘊含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中央黨校科研部聯合組織編寫了這套研讀經典系列叢書。 “中央黨校思想庫叢書·研讀經典系列”共16冊,選取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的經典著作,從著作形成的時代背景、內容結構特點、主要觀點精神、重大作用和現實意義等方面對原文進行解讀。叢書內容凝練,針對性強,反映了當前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究成果,是廣大黨政領導干部系統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參考讀物。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讀 內容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干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中央黨校是我們黨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具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研究的光榮傳統和深厚積淀。為了幫助廣大黨員干部和其他各領域的學習者、研究者更好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蘊含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中央黨校科研部組織部分青年教師撰寫、出版了“中央黨校思想庫﹒研讀經典系列”。這些作者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在校讀書期間一直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究,在中央黨校工作期間也大都一直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 “中央黨校思想庫﹒研讀經典系列”共16冊,選取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毛澤東的經典著作,從著作形成的時代背景、內容結構特點、主要觀點精神、重大作用和現實意義等幾大方面結合原文進行解讀。這套叢書取材廣泛,內容凝練,針對性強,反映了當前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新研究成果,貫徹和體現了中央黨校校委倡導的“用學術講政治”原則,也發揮出了中央黨校國家高端智庫的特色和優勢,可作為系統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參考讀物。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讀 目錄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讀 節選
《導讀》: (三)對立法權的批判 1.揭露黑格爾的立法權與國家制度的“二律背反” 對于立法權與國家制度的關系,歷來有兩種觀點:一是立法權高于國家制度。立法權是組織普遍東西的權力,是規定國家制度的權力。立法權應該存在于或已經存在于國家制度之前或之外。二是立法權從屬于國家制度。國家制度是以國家自身理念為目的和原則的,只要它依據自身概念本性規定自己的活動,它就是合乎理性的,所以國家制度不以他者為原則,不受他者規定的權力而活動。相反,立法權是以國家制度為前提的,它是按照國家制度確立起來的權力,國家制度通過各種法律來規定立法權的方向和邊界。“立法權只有在國家制度的范圍內才是立法權,如果國家制度在立法權之外,那么,它就處于法律之外了。”①顯然,一般看來,立法權與國家制度之間關系是矛盾的、“二律背反”的。黑格爾如何解決立法權與國家制度的“二律背反”呢?他的想法集中體現在下面這段話中:“立法權所涉及的是法律本身(因為法律需要進一步規定),以及那些按其內容來說完全具有普遍性的國內事務。立法權本身是國家制度的一部分,國家制度是立法權的前提,因此,它本身不由立法權直接規定的,但是它通過法律的不斷完善、通過 普遍行政事務所固有的前進運動的性質,得到進一步的發展。”①黑格爾這段話有兩層含義:一是國家是理念的自我運動,理念的實現就是國家制度,有了國家制度才有立法權。所以國家制度是先于或外在于立法權的,它本身不由立法權規定,相反,它是立法權的前提。二是國家制度不是凝固的,而是不斷發展的,通過立法權、法律以及行政事務等手段可以逐步完善和發展國家制度。總而言之,黑格爾的立場是:“國家制度直接處于立法權的范圍之外,但是立法權卻間接改變國家制度。”② 馬克思指出,黑格爾并沒有解決這一矛盾,而是把它變成另一個“二律背反”:“把立法權的作用即它的按照國家制度確定的作用置于同它的按照國家制度確定的使命相矛盾的境地。”③黑格爾的錯誤不僅在于沒能解決立法權與國家制度之間的矛盾,更為重要的是:他站在為普魯士專制主義辯護立場上,主張立法權從屬于國家制度的觀點。實際上,在黑格爾看來,立法權只是王權的附庸,他害怕人民通過立法權來制約王權,甚至是改變國家制度,他只是賦予立法權“完善”既定國家制度的權力,根本上是不可能改變國家制度性質的,也就是普魯士的君主制國家的性質。可以看出,黑格爾骨子里是君主制的辯護士,認為國家制度本身不應屬于立法權的范圍,國家制度先于或高于立法權。 ……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讀 作者簡介
唐愛軍,江蘇東臺人,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教師、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從事經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識形態等方面的研究。在《哲學動態》、《道德與文明》、《教學與研究》、《江海學刊》、《學術研究》等核心刊物發表文章20多篇。目前主持國家社科青年項目“社會轉型期意識形態問題研究”。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