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粵籍文學批評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23219
- 條形碼:9787218123219 ; 978-7-218-12321-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粵籍文學批評史 本書特色
“粵派評論叢書”薈萃廣東文藝評論經典,大家、名家、新銳批評家、專題研究多側面展現(xiàn)。本叢書旨在壯大主流文藝陣地,增強文藝評論事業(yè)發(fā)展的動力,擴大廣東文藝評論影響,助力中國文化高地的建設。“粵派評論叢書”印制精美,裝幀大氣、典雅,是適合文藝愛好者、專業(yè)研究者閱讀和收藏的絕佳文藝評論讀本。
本書所論述的“文學粵軍”在海內外批評實踐的“批評”,主要是指現(xiàn)當代文學和文藝理論研究,其實質是中華文化母體及其文學傳統(tǒng)在神州大地以外地區(qū)的承續(xù)所形成的區(qū)域狀態(tài)。它既是一種亞文化,也是嶺南文化漂洋過海傳播的結果。它所形成的地區(qū)性特征,既有共時性,也有歷時性。從籍貫這個角度切入,對擴大世界華文文學研究領域和嶺南文化研究的版圖,尋找新的學術生長點,無疑具有啟示性和開創(chuàng)性。
——古遠清
中外粵籍文學批評史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論述了粵籍文學評論家在海內外的批評實踐。這是首部從省籍角度切入的華文文學批評史,也是嶺南文學史之一種。作者通過葉維廉、劉紹銘、梁麗芳、方修、王潤華、唐文標、鐘玲、陳慧樺、林曼叔、黃維樑、梁秉鈞、盧瑋鑾以及“京滬開花”的楊義、陳思和、張江等評論家,還有“扎根嶺南”的蕭殷、饒芃子、陳劍暉等評論家論著的評述,剖析出粵籍文學評論家在建構世界華文文學理論體系所作出的貢獻與局限,并為“粵派評論”或曰“粵派批評”走向世界提供新的參照系。
中外粵籍文學批評史 目錄
前言:“粵派評論”的實力和譜系
**編 “文學粵軍"在海外的批評實踐
引言
**章 美國的粵籍批評家
**節(jié) 葉維廉:尋索“共同的文學規(guī)律”
第二節(jié) 葉維廉的文論秩序
第三節(jié) 學者兼翻譯家劉紹銘
第四節(jié) 張錯:在論爭中體現(xiàn)中國性
第二章 加拿大的粵籍批評家
**節(jié) 余思牧:海外鮮見的巴金研究家
第二節(jié) 敢于張揚新說的梁錫華
第三節(jié) 黃國彬:中西兼善,自出機杼
第四節(jié) 梁麗芳:把中國當代作家推向世界
第三章 澳大利亞的粵籍批評家
**節(jié) 譚達先:中國民間文學的布道者
第二節(jié) 何與懷:建構女性文學殿堂
第三節(jié) 張奧列的澳華文學選擇
第四章 東南亞的粵籍批評家
**節(jié) 方修:馬華文學史研究**人
第二節(jié) 陳雪風:現(xiàn)實主義的猛將
第三節(jié) 建構新華文學史的黃孟文
第四節(jié) 王潤華:學院批評身份的確立
第五節(jié) 馬侖:為學術建設奠基
第二編 “文學粵軍”在臺灣的批評實踐
引言
**章 左翼批評家
**節(jié) 反抗現(xiàn)代派與右翼文學的思想防線
第二節(jié) 唐文標:對張愛玲又恨又愛
第二章 詩評家及出版
**節(jié) 周伯乃:批評來源于作品鑒賞
第二節(jié) 鐘玲所持的女性主義批評標尺
第三節(jié) “廣東出版社”出版的新文學史
第三章 從南洋漂來的文論
**節(jié) 陳慧樺的比較文學論述
第二節(jié) 融合感性與理性的鐘怡雯
第三編 “文學粵軍”在香港的批評實踐
引言
**章 文學論爭
**節(jié) 與內地文學交流的碰撞
第二節(jié) 港臺新詩的交疊和沖突
第三節(jié) 香港詩壇有無主流
第二章 新文學史研究
**節(jié) 為作家立傳的李立明
第二節(jié) 胡菊人反對神化魯迅的歧路
第三節(jié) 黃俊東的史料豐富性與;隹確性
第四節(jié) 黃傲云:“香港的文學”不等于“香港文學”
第五節(jié) 盧瑋鑾:慎重與謹嚴的文風
第六節(jié) 林曼叔:強調魯迅的自由主義
第七節(jié) 黃南翔:提出“中國當代文學”學科概念
第八節(jié) 黃維棵:永葆文心,致力雕龍
第九節(jié) 黃仲鳴與“三及第”文體
第三章 詩歌研究
**節(jié) 張曼儀的卞之琳著譯研究
第二節(jié) 李英豪的批評視覺
第三節(jié) 溫健騮:不唯西方馬首是瞻
第四節(jié) 采用本土視角的羈魂
第五節(jié) 關夢南:注重詩刊史與詩集出版史
第六節(jié) 力匡研究家張詠梅
第七節(jié) 錢學武:余光中研究新秀
第四章 研究的多樣化
**節(jié) 曾敏之:開創(chuàng)華文文學學科
第二節(jié) 黃繼持:在博雜中追求理論深度
第三節(jié) 古蒼梧:港式“創(chuàng)作自由”別解
第四節(jié) 梁秉鈞:深化香港文化研究
第五節(jié) 馮偉才的評論鋒芒
第四編 “文學粵軍”在澳門的批評實踐
引言
**章 擊節(jié) 與敘事
**節(jié) 澳門文學的播種人
第二節(jié) 陶里:嚴肅研究澳門詩史
第三節(jié) 湯梅笑的《澳門敘事》
第二章 “離岸文學”與史料整理
**節(jié) 危令敦與“離岸文學”
第二節(jié) 鄧駿捷:注重史料工作的學術性
第三節(jié) 澳門文學與中文報紙副刊
第五編 “文學粵軍”在內地的批評實踐
引言
**章 開花京滬
走進歷史的評論家
**節(jié) 注重美學實踐性的黃藥眠
第二節(jié) 佐臨的“寫意戲劇觀”
第三節(jié) 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蕭殷
第四節(jié) 感受型評論家黃秋耘
第五節(jié) 陳涌:豐富現(xiàn)實主義文藝理論
吹來新風的評論家
**節(jié) 洪子誠:讓當代文學有“史”
第二節(jié) 顯露出大家氣象的楊義
第三節(jié) 溫儒敏:為新文學研究吹來新風
第四節(jié) 黃子平:從“京派評論家”到“旅港評論家”
第五節(jié) 陳平原的學者人間情懷
第六節(jié) “重寫文學史”的陳思和
第七節(jié) 吳亮的哲學思辨色彩
第八節(jié) 考辨當代西方文論的張江
第二章 扎根嶺南
傳統(tǒng)與革新
**節(jié) “詩性批評家”饒芄子
第二節(jié) 黃偉宗:文學的文化批評家
第三節(jié) 黃樹森:廣東文學批評先鋒推手
第四節(jié) 陳賢茂:“海外華文文學史”的拓荒者
前進與開拓
**節(jié) 林賢治的自由獨立精神
第二節(jié) 郭小東:建構“知青文學”理論體系
第三節(jié) 顛覆傳統(tǒng)思維的宋劍華
第四節(jié) 陳劍暉:散文研究獨樹一幟
第五節(jié) 蔣述卓:“文化詩學”的國內首創(chuàng)者
第六節(jié) 走文史交雜學術之路的林崗
第七節(jié) 凌逾:跨媒介香港文學研究
附錄:“粵派批評”批評實踐已嵌入歷史
后記:讓“粵派評論”走向世界
展開全部
中外粵籍文學批評史 作者簡介
古遠清,1941年生。廣東梅縣人,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現(xiàn)為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世界華文文學研究所所長、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及吉隆坡出版有《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臺灣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香港當代文學批評史》《臺灣當代新詩史》《香港當代新詩史》《海峽兩文學關系史》《臺灣新世紀文學史》《當代臺港文學概論》《耕耘在華文文學田野》等20多種著作。另還有《澳門文學編年史》《臺灣當代文學辭典》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