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的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04266
- 條形碼:9787559804266 ; 978-7-5598-0426-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辯論的藝術 本書特色
作者基于在溝通/傳媒領域的專業背景,以及長達十四年的辯論領域經驗,系統性地整理了辯論和溝通的核心要素,諸如“如何說服聽眾”“獲得更大的權威性”“情感上獲得認同”“提問的藝術”等。同時,對于在讀學生來說,學習語言的組織、研究素材的搜集、邏輯性的表達等方面也有詳細的介紹。
對于想要通過溝通交流達到目標的讀者而言,本書尤為合適。
辯論的藝術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基于在溝通、傳媒領域的專業背景, 以及長達十四年的辯論領域經驗, 系統性地整理了辯論和溝通的核心要素, 諸如“如何說服聽眾”“獲得更大的權威性”“情感上獲得認同”“提問的藝術”等。同時, 對于在讀學生來說, 學習語言的組織、研究素材的搜集、邏輯性的表達等方面也有詳細的介紹。
辯論的藝術 目錄
人格權威
第二章
邏輯
第三章
辯論的結構
第四章
情感訴求
第五章
適應聽眾
第六章
謬誤
第七章
調查研究
第八章
引人入勝
本森寫在結尾的話
辯論的藝術 節選
亞里士多德是自公元前3世紀起至今一直享有盛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提出了“勸說論”這一行為中的三個構成要素: Ethos(人格權威),Pathos(情感訴求)和Logos(邏輯訴求)。提到理由充分、邏輯合理的論證時,人們腦海中會想到Logos。反之,Pathos代表了論證體系中壞的一面,因為Pathos意味著使用憤怒、恐懼及友愛之類的情緒讓別人去實現你想要達到的目標。而Ethos則是大多數人論證時完全不會想到的東西。Ethos指的是說話者本身具有的品行、名聲及外貌等。基本上Ethos和運用Logos、Pathos的那個人有關。不管論證中好的一面(Logos)、壞的一面(Pathos),或者不會被人想起的因素(Ethos),亞里士多德認為這三個因素對于勸服別人都十分重要。本章節探討的是Ethos,后面的章節中會繼續探討有關Pathos和Logos的內容。
為什么勸說者的品行對于勸服對象來說很重要呢?仔細想一下你的日常生活,或許你就會發現一個人的品行是多么具有影響力。在學校做拼圖游戲遇到困難時,你會問學霸;街頭迷路時,你會找西裝革履而非襯衫上沾著牙膏的人問路;在政治上,人們更關注國家主席而非路人甲、乙的觀點。一個人的身份決定了我們在多大程度上重視他的想法。或許有人會說這不公平,為什么我們不能用某個論點所具有的客觀價值來判斷這個論點,而一定要看重是誰提出這個論點呢?或許學霸并不擅長拼圖游戲,或許襯衫上沾著牙膏的人是人肉導航儀。作為辯論老師,我們知道每個人都能提出有用的論點;新論點、新思維方式往往來自那些在某領域沒有專業知識的人。比如孫吉發,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卻發明了便宜的義肢,從而幫助了數以百萬的殘障人士。有時為了能夠使思維不受束縛,你自己應該先跳出常規的條條框框。但是這樣做并不會因此而減少Ethos在論證中的重要性。請想一下: 即使每個像孫吉發一樣的人都能出人意料地創造出了不起的東西,但仍有數千萬的醫生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如果人們必須從一位醫生和一位貧苦的農民中隨機選出一位來修復他們手的功能,選到醫生的人應該會更加高興和滿意吧。
地球上有六十多億人。對于紛繁的事物,每個人都有許多獨到的見解。社交媒體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這種多樣性——每一秒鐘都有各種各樣的觀點發布到社交媒體上: 微博、微信朋友圈或是臉書等。如果對于每一種觀點都同樣對待,那么我們一生就都會花在研究別人的主張上,自己作出的判斷則會寥寥無幾。幾周前,我猶豫著要不要去看當時大熱的電影《泰囧》,我本可以去讀讀微博、微信上的影評,但當時要打魔獸世界,還要吃吃比薩,忙中偷閑寫寫書,所以我找了個電影品位和我相同的人——本書合著者之一本森一同去看。之所以相信本森,是因為我感覺之前他推薦給我的電影都不錯,也正因為如此,我也逐漸開始喜歡他所喜歡的東西。同樣的例子還有,如果我四歲的小表弟跟我說衣櫥里有怪獸,我一點也不怕(因為他想象力過于豐富);但如果我二十八歲的妹妹說衣櫥里有怪獸,我必定會跑出門外(并找人幫忙,因為她可能喝高了)。而這就是Ethos。上面所列舉的例子我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實地調查,很方便地來判斷別人的說法是否正確: 我可以去看《泰囧》,自己判斷好不好看;我可以親眼去瞧瞧判斷衣櫥里有沒有怪獸,但Ethos幫我省去了凡事都親力親為所帶來的麻煩。
辯論的藝術 作者簡介
喬·帕克
JoePacker
傳媒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辯論和傳媒學。曾在維克森林大學、匹茲堡大學和喬治城大學任教。2012年至2013年供職于中國某知名辯論培訓協會,為上海的學員提供辯論培訓。非常成功的辯手和辯論指導教練。
瑞貝卡·唐克林
RebeccaConklin
畢業于哈佛大學,獲得教育學專業碩士學位。2010年至2016年間,在中國(主要在上海)教授社會學、哲學和心理學等。現在密歇根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后。
喬·帕克
Joe
Packer
傳媒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辯論和傳媒學。曾在維克森林大學、匹茲堡大學和喬治城大學任教。2012年至2013年供職于中國某知名辯論培訓協會,為上海的學員提供辯論培訓。非常成功的辯手和辯論指導教練。
瑞貝卡·唐克林
Rebecca
Conklin
畢業于哈佛大學,獲得教育學專業碩士學位。2010年至2016年間,在中國(主要在上海)教授社會學、哲學和心理學等。現在密歇根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后。
胡誠項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畢業。供職于中國某知名辯論培訓協會,幫助中國的學生學習和接受先進的辯論訓練。
周杰(譯者)
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獲得過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在漢英語言教學、研究方面有十余年的經驗。同時長期從事專業性漢英互譯,譯作頗受讀者好評。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