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基于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931797
- 條形碼:9787564931797 ; 978-7-5649-317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學研究 本書特色
李志雄著的這本《基于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學研究》從文學文化學的比較視域,聚焦于馬克思及其文化,以期對文學理論做出系統研究。本書全然是跨學科的研究。作者在研究中探究了一系列的話題,適用于文學的問題;對由意識形態所引發的馬克思主義者與基督徒之間的紛爭,作者重構了文學研究,目的在于應對此瓶頸問題,并探究了文學與審美,以期突破阻礙。
基于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學研究 內容簡介
著眼于文學文化學視野,聚焦于馬克思及其文化,《基于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學研究/文化研究叢書》對文學理論做出了具有創新性的探討。作為革命家、哲學家、詩人和文藝批評家的馬克思及其深厚的猶太—基督教文化背景之間,彰顯出對立統一的四重關系,即顯在沖突、潛在融合、互補互助和交織深入。依據此四重關系的邏輯架構,分別對應于文學本體論、文學創作論、文學價值論和文學接受論,以對文學的本質、形成、功用和發展做出系統的研究,由此建構出文學文化學辯證比較的文學理論。在文學文化學理論的統攝下,結合具體的案例,揭示出文學與文化之間互動生成的基本規律。本研究的新生點在于發掘馬克思與其文化之間的張力關系,立論出被國內外研究所容易忽略的關于此張力關系的四重要義,以文學的寬闊通道,探究出具有文學文化學特色的文學理論。有些觀點和理論是第1次被翻譯介紹到國內學界,或率先論證推介到國外學界。
基于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學研究 目錄
序
Foreword
前言
緒論 普羅米修斯的戰歌
**節 問題的緣起和提出
一、馬克思與宗教
二、馬克思與基督教
三、文學、馬克思與基督教
第二節 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研究之背景
一、文化根源性
二、全球化思潮
三、和諧社會與現實
第三節 文學研究中馬克思與基督教的四重關系
一、顯在沖突
二、潛在融合
三、互補互助
四、交織深入
**章 顯在沖突: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本體論研究
**節 馬克思的文學反映論與基督教的文學反映論
一、馬克思的文學反映論
二、基督教的文學反映論
三、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反映論
第二節 馬克思的文學歷史觀與基督教的文學歷史觀
一、馬克思的文學歷史觀
二、基督教的文學歷史觀
三、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歷史觀
第三節 馬克思的文學真理觀與基督教的文學真理觀
一、馬克思的文學真理觀
二、基督教的文學真理觀
三、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真理觀
第二章 潛在融合: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創作論研究
**節 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創作奇跡
一、馬克思的文學創作奇跡
二、基督教的文學創作奇跡
三、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創作奇跡
第二節 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創作激情
一、哲學/宗教的文學創作激情
二、政治/宗教的文學創作激情
三、跨學科與文學創作激情
第三節 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審美情感
一、馬克思的宗教批判與文學審美情感
二、基督教的宗教辯護與文學審美情感
三、跨意識形態與文學審美情感
第三章 互補互助: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價值論研究
**節 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傾向性
一、無產階級文學
二、子民文學
三、文學傾向性之互補
第二節 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功能性
一、文學與人類解放
二、文學與子民救贖
三、文學功能性之互補
第三節 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理想性
一、馬克思與文學的理想性
二、基督教與文學的理想性
三、文學理想性之互補互助
第四章 交織深入: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接受論研究
**節 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闡釋
一、馬克思與文學闡釋
二、基督教與文學闡釋
三、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闡釋
第二節 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批評
一、馬克思與文學批評
二、基督教與文學批評
三、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批評
第三節 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鑒賞
一、馬克思與文學鑒賞
二、基督教與文學鑒賞
三、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文學鑒賞
第五章 余論:馬克思與基督教關系的未來文學研究
**節 新生之旅
一、文學理論范疇拓展
二、文藝學思維模式轉變
第二節 錦繡之程
一、文學研究的前程
二、思想交融的未來
參考文獻
后記
基于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學研究 節選
《基于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學研究/文化研究叢書》: 縱觀馬克思的一生,他從基督教徒到唯物主義無神論者再到共產主義者的心靈歷程,盡管成熟的馬克思對宗教有著嚴厲的批判,但其主旨所指乃是針對當時以基督教(特別是新教)為意識形態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批判,即他要批判的是:基督教神學成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神圣合法性的辯護理論,基督教倫理道德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基督教教義信條成為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美麗謊言。如果用到社會革命這個層面來說,馬克思是反宗教的,他堅決批判一切阻礙人類歷史進步的消極宗教。然而,如果用到社會和諧這個層面來說,馬克思卻是非宗教的,他辯證地洞察了宗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積極一中性一消極的多重作用,例如閔采爾的宗教起義推動了德國反封建和反割據的社會變革、宗教在社會主義進程中的群眾性作用、新教為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辯護等。由此,在馬克思看來,社會和諧總比社會革命更具有長遠性和長效性,社會革命之目的*終也還是要社會和諧。故此,馬克思對宗教的整體態度是非宗教的而非反宗教的,即宗教具有豐厚的歷史淵源、豐富的社會基礎,不能將宗教一棍子打死,而應充分利用宗教的各種積極因素和良性資源;無產階級即使是為了社會革命而進行反宗教的斗爭,其*終意義也是為了政治的革命而不是到宗教為止。 ……
基于馬克思及其文化的文學研究 作者簡介
李志雄,湖南湘潭人,文學博士,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湖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理事。2004—2007年在浙江大學攻讀文藝學博士,2006年雅典大學訪問學者,2007年西雅圖太平洋大學訪問學者,2012—2013年牛津大學訪問學者。現就職于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出版學術著作《亞里士多德古典敘事理論》,在Theology Today(A&HCI源刊),Utopian Studies,Interfaith Insight,Educational Journal,《外國文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學習與探索》和《基督教文化學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六十多篇,多篇學術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共有著述九十多萬字,翻譯國外文藝理論著作二十多萬字。主持國家和省部級哲學課題七項,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基督教文化、比較文學和敘事學等方面的研究。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