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三部六病初級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755603
- 條形碼:9787537755603 ; 978-7-5377-5560-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部六病初級教程 本書特色
《三部六病初級教程》適用于對三部六病學術初步了解以后,進一步探討三部六病學術的理法方藥體系的中西醫學生和臨床工作者。本教程深入淺出地從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藥理、診斷、治療出發,結合古今中外的哲學、體質氣質學、疾病控制學等相關內容嘗試性地探討中醫現代化的路徑。試圖走出一條既非傳統的、也非現代的,既非西醫的、又非中醫的,但卻是中國的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的新中醫體系。
三部六病初級教程共分三部六病綱要和三部六病導論兩部分。
三部六病綱要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章 思辨框架。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有三個系統構成,它們是表、里、樞,合稱三部。三部為病,則表部形成表陽病,表陰;里部形成里陽病,里陰;樞部形成樞陽病,樞陰病,合稱六病。
第二章 整體內涵。構成人的兩類物質,一是動態性的氣血,一類是靜態性的框架,兩類物質動靜相依,體用互補,共同維系著人體的生命運動和生理功能。其整體協同性表現在如下八個方面:氣血的統一性、生態的自組性、層次的有序性、結構的功能性、動態的平衡性、形神的一致性、天人的合一性、意志的主導性!度苛〕跫壗坛獭愤m用于對三部六病學術初步了解以后,進一步探討三部六病學術的理法方藥體系的中西醫學生和臨床工作者。本教程深入淺出地從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藥理、診斷、治療出發,結合古今中外的哲學、體質氣質學、疾病控制學等相關內容嘗試性地探討中醫現代化的路徑。試圖走出一條既非傳統的、也非現代的,既非西醫的、又非中醫的,但卻是中國的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的新中醫體系。
三部六病初級教程共分三部六病綱要和三部六病導論兩部分。
三部六病綱要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章 思辨框架。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有三個系統構成,它們是表、里、樞,合稱三部。三部為病,則表部形成表陽病,表陰病;里部形成里陽病,里陰病;樞部形成樞陽病,樞陰病,合稱六病。
第二章 整體內涵。構成人的兩類物質,一是動態性的氣血,一類是靜態性的框架,兩類物質動靜相依,體用互補,共同維系著人體的生命運動和生理功能。其整體協同性表現在如下八個方面:氣血的統一性、生態的自組性、層次的有序性、結構的功能性、動態的平衡性、形神的一致性、天人的合一性、意志的主導性。
第三章 理性規范。三部六病辨證論治體系分為整體辨證、系統辨證和局部辨證三大體系。證的研究包括:證有四性、病有四類、脈有四象;辨證的規范化包括:辨病位(三部、四腔、局部),辨病性(寒、熱、虛、實,氣、血、精、液,增生、萎縮);論治的規律化包括:糾偏療法和協調療法。糾偏有六病糾偏、氣血糾偏、局部組織器官糾偏,協調有三部和解、整體協調、局部調理。治療有辨證定方、辨態定方、辨病定方。
三部六病初級教程 內容簡介
本教程深入淺出地從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藥理、診斷、治療出發,結合古今中外的哲學、體質氣質學、疾病控制學等相關內容嘗試性地探討中醫現代化的路徑。試圖走出一條既非傳統的、也非現代的,既非西醫的、又非中醫的,但卻是中國的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的新中醫體系。適用于對三部六病學術初步了解以后,進一步探討三部六病學術的理法方藥體系的中西醫學生和臨床工作者
三部六病初級教程 目錄
三部六病初級教程 作者簡介
馬文輝,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三部六病”醫學流派學科帶頭人。臨床擅長治療脾胃病、風濕免疫病、腫瘤病、老年病,對心身疾病尤為獨到。 現任北京三部六病中醫研究院院長,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特聘專家,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全科醫生分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古代經典名方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西省專家學者協會中醫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山西省老年醫學會社區衛生分會會長。 曾獲第二批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首屆名醫”、山西省優秀青年科學技術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之星”等榮譽。 擔任山西省衛生廳高級職稱評審專家中醫組成員。承擔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2項,山西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項,山西省衛生廳科技攻關項目2項。主編學術著作11部,參編著作3部,發表論文40余篇,研制開發了六類制劑品。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