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大江東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498909
- 條形碼:9787503498909 ; 978-7-5034-989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江東去 本書特色
一段跨越時空的戰爭記憶! 一座永恒屹立的歷史豐碑! 張恨水著的《大江東去(巷戰之夜熱血之花)/民國通俗小說典藏文庫》創作于1939年,是**部描寫南京大屠殺的小說。張恨水先生以憤怒的筆觸,揭露了日軍屠殺南京軍民的血腥暴行,值得國人永遠珍視。張恨水先生赤膽豪情,南京大屠殺后,他把濃烈的愛國熱忱和一腔孤憤書于紙上。
大江東去 內容簡介
張恨水(1895-1967),本名心遠,安徽潛山人。他的祖、父兩輩均為清代武官。其父光緒年間供職江西,張恨水便是誕生于江西廣信。他七歲人塾讀書,一歲時隨父由南昌赴新城,在船上發現了一本《殘唐演義》,感到很有趣,由此開始讀小說,同時又對《千家詩》十分喜愛,讀得“莫名其妙的有味”。十三歲時在江西新淦,恰逢塾師赴省城考拔貢,臨行給學生們出了十個論文題,張氏后來回憶起這件事時說:“我用小銅爐焚好一爐香,就做起斗方小名士來。這個毒是《聊齋》和《紅樓夢》給我的。《野叟曝言》也給了我一些影響。那時,我桌上就有一本殘本《聊齋》,是套色木版精印的,批注很多。我在這批注上懂了許多典故,又懂了許多形容筆法。例如形容一個很健美的女子,我知道‘荷粉露垂,杏花煙潤’是絕好的筆法。我那書桌上,除了這部殘本《聊齋》外,還有《唐詩別裁》《袁王綱鑒》《東萊博議》。上兩部是我自選的,下兩部是父親要我看的。這幾部書,看起來很簡單,現在我仔細一想,簡直就代表了我所取的文學路徑。” 宣統年間,張恨水轉入學堂,接受新式教育,并從上海出版的報紙上獲得了一些新知識,開闊了眼界。隨后又轉入甲種農業學校,除了學習英文、數、理、化之外,他在假期又讀了許多林琴南譯的小說,懂得了不少描寫手法,特別是西方小說的那種心理描寫。民國元年,張氏的父親患急癥去世,家庭經濟狀況隨之陷入困境,轉年他在親友資助下考入陳其美主持的蒙藏墾殖學校,到蘇州就讀。民國二年,討袁失敗,墾殖學校解散,張恨水又返回原籍。當時一般鄉間人功利心重,對這樣一個無所成就的青年很看不起,甚至當面嘲諷,這對他的自尊心是很大的刺激。因之,張氏在二十歲時又離家外出投奔親友,先到南昌,不久又到漢口投奔一位搞文明戲的族兄,并開始為一個本家辦的小報義務寫些小稿,就在此時他取了“恨水”為筆名。過了幾個月,經他的族兄介紹加入文明進化團。初始不會演戲,幫著寫寫說明書之類,后隨劇團到各處巡回演出,日久自通,居然也能演小生,還演過《賣油郎獨占花魁》的主角。劇團的工作不足以維持生活,脫離劇團后又經幾度坎坷,經朋友介紹去蕪湖擔任《皖江報》總編輯。那年他二十四歲,正是雄心勃勃的年紀,一面自撰長篇《南國相思譜》在《皖江報》連載,一面又為上海的《民國日報》撰牛篇章回小說《小說迷魂游地府記》,后為姚民哀收入《小說之霸王》。
大江東去 目錄
大江東去
序
**回 付托樽前殷勤雙握手
分離燈下慷慨一回頭
第二回 匆促回舟多情尋故劍
倉皇避彈冒死救驚鴻
第三回 鐵鳥逐孤舟危機再蹈
蘆灘眠冷月長夜哀思
第四回 風雨繞荒村淚垂病榻
江湖驚噩夢血濺沙場
第五回 離婦襟懷飄零逢舊雨
藝人風度瀟灑結新知
第六回 擇友進微詞娥眉見妒
同行仗大義鐵面無私
第十九回 下嫁擬飛仙言訝異趣
論交重老友謎破同心
第二十回 故劍說浮沉掉頭不顧
大江流浩蕩把臂同行
巷戰之夜
序
**回 周年紀念
第二回 車站上的人潮
第三回 散后之家
第四回 事變之前夜
第五回 動搖者之窘相
第六回 暴風雨將來時
第七回 流彈橫飛下
第八回 炸起了中國男兒的怒火
第九回 天津在被屠殺中
第十回 月下勞軍
第十一回 肉搏·四比七十九
第十二回 動搖者醒了
第十三回 渡河。天津,再會了
第十四回 二周年紀念
……
熱血之花
大江東去 節選
《大江東去:巷戰之夜熱血之花/民國通俗小說典藏文庫》: 門口一個穿呢制服的人,正脫下了雨衣,搭在朝外的窗戶臺上,他掉過臉來,這少婦卻是一怔。他約莫三十歲,圓圓的臉,筆挺的胸襟,是一位很健壯的少年軍人。他行過禮,取下了帽子放在茶桌上,笑道:“我是江洪,和志堅是極好的同學。你是孫太太吧?”她哦了一聲,笑道:“是的,是的,我常聽到志堅提起江先生。他是昨天晚上回來的,明日早上就要到前線去。今天是連在家里吃碗飽飯的工夫都沒有,大概快回來了。”江洪道:“是的,志堅在今天早上已經和我會面,談了很久,還約著我這個時候到府上來暢談呢。”他說著,回頭看到墻角落里的一張小沙發,便退兩步坐下去。可是等著她向他望了一眼時,他又站起來了。孫太太笑道:“江先生,你不必客氣。天氣這樣壞,要你大遠的路跑了來。”江洪又坐下了,笑道:“那不算什么。在前方的弟兄們,還不是在泥里水里滾著和人拼命嗎?”孫太太一笑,在對面椅子上坐下。 江洪很少和婦女界交際,這時對了這位年輕太太,頗覺得手腳無所措。自己又是不吸紙煙的,女仆敬過了一遍茶煙,依然無事可以搭訕,便昂頭向屋子四周看看,對于墻上掛的山水畫與對聯都賞鑒了一會兒。孫太太心里倒暗笑了,一個當軍人的,倒對著婦女有點兒害臊,因便故意找了一些問題來說話。由于問他讀書的學校,知道他有個姐姐叫江葦,在北平教會女中念過兩年書,彼此正是同學。孫太太又自己介紹著道:“我的學名叫薛冰如。”江洪聽了這話,才不覺引起笑容來,點著頭道:“這樣說,我們在若干年以前,一定是見過的。舍下在北平的房子很是寬敞,家姊的同學,凡是感情還好的,都喜歡到舍下去玩。”冰如笑道:“是的,我們同學們常到府上去玩的。江小姐有個弟弟穿著童子軍制服的,大概就是你了。”江洪微笑了一笑,接著又嘆了口氣道:“光陰迅速,不覺我們都是中年人了。我們也想到過國際戰爭總會在我們手上發生,倒沒有想著發生得這樣快。”冰如隨了這話,也就發生了不少的感慨。 客堂門一推,主人孫志堅進來了。冰如立刻迎上前,代他接過了雨衣。他約莫三十歲,瓜子臉,腮上帶了紅暈,證明他是個多血男兒。身體細長,若不穿了軍服,他竟是個文人。他和江洪握著手道:“失迎失迎!我在這兩天之內要辦許多事情,隨便一耽誤,就遲過了一兩小時,現在好了,我把所有的事情已結束了。冰如,家里預備一點兒菜,我請江兄在家里喝兩杯呢。”江洪兩手互搓著笑道:“不必費事,我們久談一會子,倒是無所謂的。”冰如為了丈夫在家里只有兩日,他要辦什么,就替他辦什么,以免他失望。自聽這話以后,就到廚房里去,督率著女仆預備晚飯。 這個時候,上海的戰事已經發生了兩個月,南京城里,為了防空的關系,普通住戶已經沒有了電燈。在細雨紛飛的秋夜里,窗門都已緊緊地關了,但還可以聽到隔戶的檐溜不住地滴著。客堂中間的圓桌上,白銅燭臺,點了一對紅色的洋燭,燭影搖搖地照著兩個穿黃呢制服的軍人對面而坐。一個是主人,白皙的面孔,目光有神。一個是客人,圓胖而平潤的面孔,粗眉大眼,透著忠厚。下方坐了女主人,她穿了紫綢長衣,上有葡萄點子的白花。長頭發梳了兩個五寸長的小辮,各系著一朵綠綢辮花,這覺著薛冰如活潑潑的還是一位青春猶在的少婦。燭光下陳設了酒杯菜碟,主人是很豐盛地辦著晚飯,招待這位客人。兩位軍人臉色紅紅的讓燭光照著,酒意是相當的濃厚了。男傭工又送了一瓶酒到桌上來,江洪卻把手心來按住了杯子,因向志堅道:“我們弟兄今天一會,很有意義。當軍人的隨時都預備為國犧牲,在對外戰事已發生了兩個月之下,我不能斷言,我明天是否還存在著。有酒當然是喝,但我們也有我們正當責任,不能為喝酒誤了大事。”志堅手握著桌上放的原來那個酒瓶搖撼了兩下,笑道:“就盡瓶里這些個喝。”江洪笑道:“假如不是有責任,我和你喝醉了拉倒。”志堅道:“談了半天的話,我還有一句*要緊的話,不曾對你說。是你所說的話,軍人是隨時都預備為國犧牲的。我不得不趁今天我們還可以痛快喝幾杯,把這句話對你說了。在說這句話之先,我自然應當敬你一杯酒。”江洪把手按住的杯子放開,端起來先喝干。然后兩手舉了杯子,送到志堅面前,鄭重地道:“我先接受你這杯酒。”志堅將他的杯子斟滿了,然后拿了瓶子舉著向冰如道:“冰如,你也陪我敬一杯。這杯酒是為著你敬江兄的。” ……
大江東去 作者簡介
張恨水(1895年-1967年),本名張心遠,安徽潛山人。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1911年開始發表作品。1924年憑借《春明外史》-舉成名。此后,《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相繼問世,使其成為民國通俗小說家中享盛名者。其作品對舊章回小說進行了革新,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