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糧食流通與市場整合-以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為中心的考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51377
- 條形碼:9787509651377 ; 978-7-5096-513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糧食流通與市場整合-以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為中心的考察 本書特色
趙偉洪著的《糧食流通與市場整合--以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為中心的考察》從糧價切入,結合文獻分析與量化分析方法,對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糧食流通與市場整合進行整體研究,通過對農業生產、糧價變動趨勢、糧食流通運道、流通量變化、市場整合等問題的系統考察,全景式地展現出長江中游地區糧食貿易與整合市場形成的動態變化過程。 研究發現,長江中游主要產糧區通過糧食流通運道的延伸,已打破省級行政區劃的束縛,構成了整合市場。然而,該區域并非簡單地以漢口、九江為中心構成整合市場。江廣三省的糧食流通除經長江千道以外,還有兩條次要運道,與長江主干道一起構建了區域糧食市場的空間格局。
糧食流通與市場整合-以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為中心的考察 內容簡介
《糧食流通與市場整合:以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為中心的考察》從糧價切入,結合文獻分析與量化分析方法,對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糧食流通與市場整合進行整體研究,通過對農業生產、糧價變動趨勢、糧食流通運道、流通量變化、市場整合等問題的系統考察,全景式地展現出長江中游地區糧食貿易與整合市場形成的動態變化過程。 研究發現,長江中游主要產糧區通過糧食流通運道的延伸,已打破省級行政區劃的束縛,構成了整合市場。然而,該區域并非簡單地以漢口、九江為中心構成整合市場。江廣三省的糧食流通除經長江干道以外,還有兩條次要運道,與長江主干道一起構建了區域糧食市場的空間格局。
糧食流通與市場整合-以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為中心的考察 目錄
**節 選題緣起
第二節 學術史回顧
一、清代糧價研究
二、清代長江中游區域研究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一、研究架構
二、材料與方法
第二章 清代長江中游地區農業地理
**節 自然地理環境、行政區劃與水陸交通
一、自然地理環境與行政區劃
二、水陸交通網
第二節 長江中游的農業開發
一、水稻、小麥的種植
二、耕作制度
三、清前中期江廣三省人口、耕地以及糧食總產量
第三節 長江中游的主要產米區
一、湖南省
二、湖北省
三、江西省
第三章 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的米價變動、米貴問題及其
應對
**節 米價數據的說明
第二節 乾隆時期長江中游地區米價變動分析
一、湖南省
二、湖北省
三、江西省
四、長江中游米價變動總體分析
第三節 乾隆時期的米貴問題及其應對
一、乾隆前期米貴問題
二、乾隆后期米貴問題
三、米貴問題的應對
第四章 清代長江中游地區米谷流通與市場
**節 清代長江中游的米谷流通
一、主要運道
二、其他運道
第二節 清代長江中游重要米市
一、流通樞紐型米市
二、地區性米市
三、基層米市
第三節 長江流域的米價差與米谷流通量的變化
一、九江關過關糧食量的變化
二、滸墅關過關糧食量的變化
三、長江中游三省糧食供應能力的變化
第五章 長江中游地區的市場整合
**節 分省的市場整合考察
一、湖南省
二、湖北省
三、江西省
第二節 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米谷市場的總體格局
一、長江中游地區的市場整合分析
二、跨省區的運道與市場
三、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米谷市場空間格局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專家推薦表
糧食流通與市場整合-以乾隆時期長江中游為中心的考察 作者簡介
趙偉洪,1987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清代糧價研究。2005-2015年就讀于南開大學,先后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及中國史碩士、博士學位。2015年7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從事中國經濟史研究工作。先后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在《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5篇,并擔任《中華大典·工業典·制造業分典》副主編。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