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民俗學視角下的竹枝詞研究-以京津竹枝詞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10260
- 條形碼:9787520310260 ; 978-7-5203-102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俗學視角下的竹枝詞研究-以京津竹枝詞為例 內容簡介
竹枝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文字載體之一,其形式固定、內容龐雜、風格諧趣,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和傳承,成為我國古代文獻資料的組成部分,具有相當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民俗學視角下的竹枝詞研究:以京津竹枝詞為例》從民俗學的角度出發,以元代至民國時期京津竹枝詞文本為主要研究對象與范圍,初步探析京津竹枝詞的形成與發展歷程,描摹其中所記述與呈現的城市民俗生活與城市民眾類型。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引入民俗文獻的體例與立場問題,重點探討以詩體形式存在和流傳下來的京津竹枝詞文本的價值與功能,進而嘗試構建民俗詩的概念與內涵。
民俗學視角下的竹枝詞研究-以京津竹枝詞為例 目錄
緒論
**章 竹枝詞的發展歷史及其民俗文獻性質
**節 竹枝詞的產生與發展
一 以民歌形式流傳的竹枝詞
二 以詩體形式留存的竹枝詞
第二節 竹枝詞的民俗文獻性質
一 以吟詠風土為主要內容的竹枝詞
二 以竹枝詞為中心的韻文體民俗文獻
第二章 京津竹枝詞的文本現狀及其社會語境
**節 京津竹枝詞的歷史分期及其地理背景
一 京津竹枝詞的文本保存與歷史分期
二 水運發展與京津竹枝詞的地理分布
第二節 京津竹枝詞的城市背景與文本分類
一 城市興起與京津竹枝詞的社會背景
二 京津竹枝詞的文本分類與民俗內容
第三章 京津竹枝詞記述的城市時空結構
**節 京津竹枝詞記述的城市時間生活
一 農業時間觀念與節日傳統
二 社會時間法則與節日性質
第二節 京津竹枝詞記述的城市空間生活
一 公共空間與民俗內容
二 特殊空間與民俗視角
第四章 京津竹枝詞與城市民眾群體
**節 京津竹枝詞的著述主體及其寫作契機
一 文人的唱和之風與憂患意識
二 官吏的空間流動與身份轉換
三 市民的識字能力與文化趣味
第二節 京津竹枝詞的關注對象及其社會背景
一 女性與社會風尚評判
二 商賈與商品經濟認知
三 優伶與城市文藝寫真
第五章 作為民俗文獻的京津竹枝詞
**節 京津竹枝詞的記述手法及其形制體例
一 京津竹枝詞的記述手法
二 京津竹枝詞的形制體例
第二節 京津竹枝詞的記述立場及其社會功能
一 京津竹枝詞的記述立場及其價值取向
二 京津竹枝詞的價值載體及其功能隱喻
余論
附錄
附錄一 京津竹枝詞收錄文集版本及刊行情況一覽表
附錄二 京津竹枝詞作者生平情況一覽表
附錄三 京津竹枝詞序跋信息一覽表
參考文獻
后記
**章 竹枝詞的發展歷史及其民俗文獻性質
**節 竹枝詞的產生與發展
一 以民歌形式流傳的竹枝詞
二 以詩體形式留存的竹枝詞
第二節 竹枝詞的民俗文獻性質
一 以吟詠風土為主要內容的竹枝詞
二 以竹枝詞為中心的韻文體民俗文獻
第二章 京津竹枝詞的文本現狀及其社會語境
**節 京津竹枝詞的歷史分期及其地理背景
一 京津竹枝詞的文本保存與歷史分期
二 水運發展與京津竹枝詞的地理分布
第二節 京津竹枝詞的城市背景與文本分類
一 城市興起與京津竹枝詞的社會背景
二 京津竹枝詞的文本分類與民俗內容
第三章 京津竹枝詞記述的城市時空結構
**節 京津竹枝詞記述的城市時間生活
一 農業時間觀念與節日傳統
二 社會時間法則與節日性質
第二節 京津竹枝詞記述的城市空間生活
一 公共空間與民俗內容
二 特殊空間與民俗視角
第四章 京津竹枝詞與城市民眾群體
**節 京津竹枝詞的著述主體及其寫作契機
一 文人的唱和之風與憂患意識
二 官吏的空間流動與身份轉換
三 市民的識字能力與文化趣味
第二節 京津竹枝詞的關注對象及其社會背景
一 女性與社會風尚評判
二 商賈與商品經濟認知
三 優伶與城市文藝寫真
第五章 作為民俗文獻的京津竹枝詞
**節 京津竹枝詞的記述手法及其形制體例
一 京津竹枝詞的記述手法
二 京津竹枝詞的形制體例
第二節 京津竹枝詞的記述立場及其社會功能
一 京津竹枝詞的記述立場及其價值取向
二 京津竹枝詞的價值載體及其功能隱喻
余論
附錄
附錄一 京津竹枝詞收錄文集版本及刊行情況一覽表
附錄二 京津竹枝詞作者生平情況一覽表
附錄三 京津竹枝詞序跋信息一覽表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民俗學視角下的竹枝詞研究-以京津竹枝詞為例 作者簡介
鄭艷,1982年生,山東德州人,民俗學博士,先后師從上海大學程薔教授、黃景春教授和北京師范大學蕭放教授學習民間文學與歷史民俗學。曾于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從事教學工作,現就職于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主要從事民俗文化研究。在《民俗研究》《民族文學研究》《東岳論叢》《人民日報(海外版)》《光明日報》等報刊雜志發表文章數十篇,并出版《怪》《西北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覽》等著作。
書友推薦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